馮衛平
【摘要】目的 探討阿托伐他汀的藥理作用及治療冠心病高脂血癥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本院收治的患者116例,按數字表隨機分為2組,每組58例,對照組給予辛伐他汀治療,觀察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療,觀察與比較兩組血脂水平。結果 觀察組三酰甘油(TG)、空腹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降低幅度較對照組,明顯高于后者(P<0.05),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升高幅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無顯著差異(3.45%vs5.17%,P>0.05)。結論 阿托伐他汀可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可用于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癥的治療。
【關鍵詞】阿托伐他汀;藥理作用;血脂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09..02
冠心病是由血脂異常所引起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癥,早期給予血脂調節藥物治療,能夠有效糾正血脂代謝紊亂,較好的逆轉冠心病。有研究指出[1],他汀類藥物可以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并對動脈硬化發展有延緩或阻止作用。本次研究針對本院所收治的冠心病高脂血癥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效果較好,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于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116例冠心病高脂血患者,均與世界衛生組織(WHO)所制定的冠心病診斷標準相符,且與高脂血癥診斷標準相符[2]: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0.91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3.36 mmol/L,三酰甘油(TG)≥1.70 mmol/L,空腹總膽固醇(TC)≥5.72 mmol/L。患者對本次研究均知情,且簽署有知情同意書。排除肺、肝、腎功能不全者及對他汀類藥物過敏者。將其按數字表隨機分為2組,各58例,對照組男32例,女26例,年齡46~75歲,平均(53.68±13.64)歲;觀察組男31例,女27例,年齡45~74歲,平均(53.66±13.62)歲。兩組年齡、性別等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兩組均先采用冠心病基礎藥物治療,如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觀察組基于此,于每晚睡前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療,20 mg/d,1次/d;對照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辛伐他汀治療,20 mg/d,1次/d。兩組均持續治療4周。全部患者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結束后12 h時,測血脂(空腹肘靜脈血)。運用生化法進行LDL-C的測定,比色法測HDL-C,酶法測TG、TC。
1.3 統計學方法
SPSS 23.0處理相關數據,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血脂水平改善情況對比
觀察組TG、TC、LDL-C水平降低幅度較對照組,明顯高于后者(P<0.05),HDL-C水平升高幅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 討 論
高脂血癥對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有加速作用,還能改變膜通透性、損傷內皮細胞膜結構及受體功能,乃是誘發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所謂血脂異常,實際就是三酰甘油(TG)、空腹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過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過低。血脂異常與動脈粥樣硬化之間有著十分緊密的關系,降低血中TG、TC、LDL-C水平,增高HDL-C水平,對減輕及延緩動脈硬化的發生、發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近年來,調脂藥物得到不斷發展與完善,合理運用調脂藥物能夠顯著降低心腦血管的發生率。阿托伐他汀實為一種典型的HMG-coA還原酶抑制劑,在作用機制方面類似于辛伐他汀。有報道指出[3],阿托伐他汀可以有效抑制關鍵酶羥甲基戊二酸單酰輔酶A還原酶(HMG-COA還原酶)的活性,還能對LDL受體的合成起到反饋調節的作用,因而可以加速低密度脂蛋白的消除進程,加速TG代謝,最終實現TG、LDL降低的目的。由本次研究結果可知,觀察組TG、TC、LDL-C水平降低幅度較對照組,明顯高于后者,HDL-C水平升高幅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無顯著差異。
參考文獻
[1] 郝麗紅.氨氯地平聯合阿托伐他汀鈣片治療高血壓合并高血脂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29):87.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