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飛
【內容摘要】在傳統的體育教學過程中,很多情況都是直接讓學生如何去做,而忽略給學生解釋為什么要這樣做,學生就不能從跟本上理解,課堂效果就不會真正高;體育教師如何在告訴學生該怎么做的同時并能給出理由的,學生從內心深處理解,課堂教學效果定會不一樣。本文以案列分析的形式介紹自己經驗。
【關鍵詞】體育 高中 課堂教學
【案例】
在一節長跑測試課上,我在講解中長跑測試過程中需要注意事項時,一名同學說:“老師我從小學到現在,每次體育老師都會說長跑之后要慢慢走動一段距離然后再坐下來休息,但我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這樣做到底起到什么樣作用?”對于這個問題我之前做過一定的了解,我從人體生理角度給學生進行了解釋,學生明白后對于長跑帶來的“焦慮”和“恐懼”少了許多,跑完后沒有出現以前測試后的躺倒一地的現象。經過這次以后,我在進行備課的時候會考慮的更多,備課會更加細致,會考慮到更多的為什么,通過什么樣的方式、角度去給學生解釋,讓學生從內心深處真正的理解。比如在立定跳遠的課上學生兩腳開立與肩同寬兩腳與踏跳線垂直,我就用物理知識“力的合成與分解”給學生解釋腳為什么要垂直踏跳線;比如投擲實心球時候用數學中“拋物線原理”來給學生解釋,比如我用生物學“能量代謝”給學生講解為什么運動會酸疼……
【案例分析】
高中階段學習知識量大而廣,同時學科之間又相互滲透、互為作用,學生通過學習有了很好知識儲備,能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生的認知能力強,對問題的理解和判斷能力較為準確。從高中階段學生特點來看,要真正高質量上好一節體育課是非常困難的,一節好的體育課不僅能教會學生某一技術動作,還能在課上解決學生們提出的各種“為什么”,使學生從根本上進行理解,只有激發內因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培養學生熱愛運動,從而養成終身運動好習慣。
如何上好一節讓學生滿意的體育課,給我們廣大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認為要真正上好一節體育課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教師要有責任擔當情懷。
比爾蓋茨曾經說過:“人可以不偉大,但不可以沒有責任心”,責任心是能促進教師做好本職工作內在驅動力,是影響教學成績最主要因素。體育課作為非高考科目,不像其他高考科目一樣會受到家長、學校重視,體育老師的地位往往不像“主科”被看的很重,這也導致體育教師會妄自菲薄,被動進行教學,其實這是一種對不負責任的表現。體育的教學效果不像其他學科一樣那么顯性,它需要長期、系統的學習才能取得一定效果。既然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就要有最根本職業操守,就要有一定的責任擔當,這不僅是對自己職業生涯負責,更要求對課堂負責,對每一位學生成長負責。體育老師展現自我舞臺機會并不多,課堂給我們提供展示自我的最好舞臺,只有緊緊抓住課堂教學這一主陣地,才能將體育老師的風采展示給學生、老師,進而贏得尊重,實現人生價值。
第二:教師要不斷學習、更加全面。
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學生接觸到信息量大、渠道廣,有自己的想法。教師依靠自己經驗教學或者在學校所學知識已經很難滿足當代教學需求。尤其現在網絡媒體尤為發達的今天,學生遇到問題會到網上搜索,進而獲得答案。如果所有問題都從網上尋找答案,那教師的價值就體現不出來,如果能在課堂上給學生滿意的答案不僅節約了學生時間,更會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會贏得學生更多的尊重;有時學生從網上獲得答案也未必準確,需要教師進一步甄別,然后再給學生解答。這就要求我們廣大體育老師不但要有良好的專業技能,還要有深厚理論知識,還要不斷學習了解新鮮事物、不斷充電學習,才能與時俱進;才能與學生有更同的話題,才能更好解決學生提出的“為什么”。
第三:精心備好每節課。
備課是保證教學效果前提和基礎,以往我在備課過程中只是從教師的角度去考慮,只注重課的環節與流暢性,片面的認為體育教學只要告訴學生怎么做就可以了,忽略了學生想法,沒有把學生可能會出現的“為什么”考慮進去。現如今我在進行備課時候會考慮更加細致性,比如我在跟學生講解某一技術動作時候,如果學生會問我“為什么”要這樣,我該用何種方式、方法來回答,讓學生能理解、接受、滿意。教師在回答學生的“為什么”的同時也是自我學習、成長、提高的過程。有時學生不去問“為什么”,作為老師也可以在這一環節設置“為什么”在備課時教師設想可能出現的“為什么”越多,教師上起來就會越輕松、課堂就會越精彩,老師就會贏得更多學生尊重和認可,老師的成就感、幸福感便油然而生。
第四:要學會反思。
一個人精力和能力畢竟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老師在備課時候也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有些“為什么”是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想不到的,在課堂上如果回答不出來,那就需要課后進行去尋找答案,爭取下節課給學生更好的解答。將這些突發情況記錄下來,以備下次教學時候所需要。教了,不注意教學反思,總結得失,一段時間后又忘了。反思利于我們調整教學,利于下次課或者以后遇到同類課制訂教學計劃和目標,不斷反思才能不斷進步。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求知欲,好奇心——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變的特性。哪里沒有求知欲,哪里便沒有學校。”學生在體育課上問“為什么”,我們應該感到高興,因為真正問為什么的人才是真正想獲得知識,作為教師應該多鼓勵,讓更多的學生愛上體育。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陰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