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淑婷
【內容摘要】“問題教學法”簡單說來其實就是把教材的知識點以問題的形式呈現給學生,然后引導學生探索并解決問題。中國語文教育學理論的奠基者朱紹禹先生曾說過:“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使問題貫穿于語文課堂教學的始終,是‘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的基本保證,是‘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的必要條件。”然而,具體怎么來更好地操作和實施,仍舊是“路漫漫其修遠兮”。
【關鍵詞】教學設計 中學語文 問題教學
筆者以本人的公開課《白兔和月亮》為例,談談自己對“問題教學”的摸索。
一、導入設計,引起興趣
初一年的學生天性比較好動,自制力差,如果課堂枯燥無聊的話,他們便很難把自己的注意力較長時間地集中在課堂上。因此,在一開場就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對課堂的順利進行有相當程度的積極影響。在教授周國平先生的《人生寓言》之《白兔和月亮》這一則時,在導入部分,我采用了溫故知新法和問題教學法相結合的方式,先讓學生回顧寓言故事《守株待兔》,然后提出問題,自然地過渡到正文——“《守株待兔》中的兔子呢,再也沒有來過。那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這個寓言故事呢,主角,還是小白兔,不過這只小白兔啊,可跟它的祖宗的祖宗的祖宗不一樣,它既不練長跑了,也不撞樹了,它改了一個非常斯文優雅的愛好,什么呢?”因為在上課前,學生已經進行了預習,所以他們很容易便可以答出“賞月”這一答案,我便可以順理成章地接過學生的話題“對,賞月,那么現在就讓我們一起進入今天要學習的課文——《白兔和月亮》”。接著再以“可是這個白兔和月亮,一個在天一個在地,它們之間到底會發生什么事呢?”的問題引發學生的興趣,這樣一來,就可以為下文讓學生試著用自己的語言復述課文做鋪墊,從而可以更自然地引起把握三個關鍵詞來復述課文(主人公、事件、結局)的下一環節。
二、換料變形,對比分析
故意改換文中原有的信息(如某個字、某個詞等),往往可以讓學生在對比分析中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用意。比如,我把《白兔和月亮》中表現白兔緊張情緒的“繃”和“盯”抓出來,然后讓學生來分析“繃”的好處,并將“盯”和“看”進行比較,讓學生體會兩者在意思和效果上有何不同并進一步品味課文這樣寫的好處。
三、課外拓展,比較閱讀
善于比較遷移是問題教學激活學生思維火花的關鍵。教學《白兔和月亮》中的第三個啟示時,我設置了讓學生觀看動畫短片《弓箭手的故事》這一環節,動漫的閱讀形式,可以有效地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更好地把他們吸引到課堂中來。
在故事最后,我安排了一個問題“師傅最后給弓箭手寫了哪三個字?”從而在這里埋下了一個懸念,一方面是引發同學們的興趣和好奇心;另一方面,這三個字既是弓箭手取得最后成功的關鍵,也是有無得失之患的關鍵,同時也是解題的關鍵。通過將弓箭手和故事中的主人公小白兔進行比較,讓學生找找二者在得到巨大的利益之前(小白兔是得到月亮,弓箭手是想得到萬兩黃金)心情狀態有何相同之處?在得到利益之后心情變化又有何相同之處?通過比較閱讀,學生一步步地推導出二者在獲得巨大利益之前的心情是輕松愉快的,自由而沒有壓力的,而之后的心情是緊張不安的,獲得巨大利益前后的最大區別其實在于心態的變化,進而推導出師傅所寫的三個字其實就是“平常心”,從而得出本篇寓言的第三個啟示就是“有無得失之患,關鍵是能不能保持一顆平常心”。
接下來,我又增設一個問題,從課內過渡到課外,及時進行遷移拓展——“你們呢?是否有過和白兔、年輕射手相類似的經歷呢?你又是怎么做的?”(四人一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將紙和筆拿出來,一個人負責做記錄,一個人代表發言),這樣一來,學生的話匣子也就打開了:
生1:(要點)小學時曾經因為太重視成績而導致考試時過度緊張,反而考得更不理想。
師:沒想到在我們班成績一直數一數二的××同學也曾因成績而引起無窮的得失之患,如果找到一顆平常心應該能發揮出更好的水平。
生2:(要點)小學同學表演木偶戲,本來已經練得非常熟練,但表演那天很多領導而觀看,太過緊張,結果沒發揮出正常的水平。
師:所以說,失去了一顆平常心,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
生3:(要點)體育一直比較擅長,參加運動會時太想拿到名次,結果反而與勝利失之交臂。
師:我們今年的運動會也馬上要到咯,但是老師覺得,你們的平安健康才是最最重要的,不是說結果不重要,結果也重要,而是不那么的重要,盡量保持一個好的心態,或許反而能收獲到更多的驚喜。
然而,“問題教學法”雖然在革除傳統教學弊端、激發學生學習能動性、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等方面具有相當的優勢,但教師如果不考慮課文具體情況,只是一味地設置問題,恐會產生“問題依賴癥”,進而導致學生相應地有了“問題厭倦癥”。
我想,語文的課堂教學不應當是一出語文教師自娛自樂的獨角戲,也不應當是一場師生雙方依依呀呀唱得別別扭扭的做秀表演。是不是可以懷著這份美好的期待呢,期待可以在語文這個廣闊的世界里,以教材為載體,給師生雙方提供一個情感碰撞和共鳴的舞臺?而“問題教學”或許可以幫我們找到一條趣味橫生卻又不至于過度曲折的小路來,讓我們可以懷著一份輕松卻又具有成就感的心情去探尋真理的寶藏。
(作者單位:福建省漳州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