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
[摘要]目的 探討保護動機理論背景下的護理干預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16年3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48例,隨機分成觀察組(n=74)和對照組(n=74)。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基于保護動機理論的護理干預,對兩種護理方式的價值比較分析。結果 兩組干預后的知識得分、技能得分、血糖頻率、糖化血紅蛋白頻率高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的知識得分、技能得分、血糖頻率、糖化血紅蛋白頻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空腹血糖為(6.68±0.83)mmol/L,低于對照組的(7.91±0.82)mmol/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餐后血糖為(7.19±0.40)mmol/L,低于對照組的(9.11±0.17)mmol/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糖化血紅蛋白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糖尿病患者而言,將基于保護動機理論的護理干預于其臨床治療中應用,可有效改善患者各項生化指標,樹立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血糖監測知識掌握能力,因此,臨床應用價值顯著。
[關鍵詞]保護動機理論;血糖監測;糖尿病;生化指標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8)5(c)-0150-04
Influence study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knowledge,behavior and biochemical indicators of blood glucose monitoring in diabetic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rotection motivation
LI Fang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Fuzhou City,Jiangxi Province,Fuzhou 344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diabetic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rotection motivation.Methods From March 2016 to January 2017,148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enroll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74) and control group (n=74).In the control group,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used,whil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nursing intervention based on the protection motivation theory was added.The value of the two nursing methods was compared and analyzed.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the knowledge scores,skill scores,blood glucose frequency,and glycated hemoglobin frequency in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P<0.05).The indexes mentioned above after interven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ll superior to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6.68±0.83) mmol/L,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of (7.91±0.82) mmol/L,with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0.05).The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7.19±0.40) mmol/L,also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of (9.11±0.17) mmol/L,which was display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The glycated hemoglobi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diabetes,the application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based on protection motivation theory to clinical treatmen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biochemical indicators,set a good behavior habit,and enhance the ability to grasp blood glucose monitoring.Therefore,it has a remarkabl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Protection motivation theory;Blood glucose monitoring;Diabetes mellitus;Biochemical indicators
近年來,隨著人們飲食習慣的改變,糖尿病的發病率也不斷增高。在眾多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患者更是高達97%[1]。目前,對糖尿病進行治療最有效的手段即為血糖監控,血糖控制較差者應每天監測血糖4~7次,血糖水平是糖尿病患者病情判斷與控制的重要指標。我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達標率僅為25.0%,胰島素治療患者進行自我血糖監測的僅占32.0%。糖尿病循證醫學研究結果顯示,血糖達標將直接影響患者病情控制。而事實上,醫護人員無法實現對患者血糖的實時監測,更多的則依賴于患者的自我監測[2]。近年來,部分學者在實驗研究中指出,將保護動機理論背景下的護理干預在糖尿病患者中應用,價值顯著。本研究特選取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48例作為研究對象,就此展開研究,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3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48例,隨機分成觀察組(n=74)和對照組(n=74)。對照組男47例,女27例;年齡35~60歲,平均(46.17±1.22)歲。觀察組男46例,女28例;年齡36~59歲,平均(46.19±1.24)歲。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2型糖尿病的臨床診斷標準;病程在半年以上;對該實驗研究知情同意,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認知功能障礙者;不符合納入標準者;合并嚴重心肝腎疾病者。本研究征得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知情同意且簽署知情同意書的前提下進行。
1.2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干預。具體包括:采取講座的形式向患者開展糖尿病相關的知識健康宣教,內容主要包括疾病起因、危害、并發癥及干預方法和血糖監測方法等[3-4]。觀察組則以對照組為前提,加用基于保護動機理論的護理干預。為每一位患者分別建立不同的干預檔案,干預內容主要以保護動機理論的7個維度為軸線和依據,對患者血糖監測保護動機的7個因素進行評估,7個因素包括內、外部回報、反應、自我效能、易感性、以及反應代價和嚴重性。并將評估的結果作為具體干預內容和干預措施的制定依據[5-7]。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血糖監測知識、行為、生化指標進行評價分析和比較。血糖監測知識評分標準:對患者行血糖監測知識調查,使用血糖監測知識調查表進行,表中包括臨床血糖控制的目標、低血糖癥狀的處理方法、血糖監測頻率、血糖監測記錄的方法等。總共有15道題目,以滿分60分計。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2.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血糖監測知識的比較
未予以任何護理干預措施前,兩組血糖監測知識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干預后的知識得分、技能得分高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分別予以不同護理方式干預3、6個月后,觀察組在血糖監測知識指標上,相比對照組而言,改善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在血糖監測行為指標上,比對照組,改善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兩組血糖監測指標的比較
未予以任何護理干預措施前,兩組血糖監測行為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分別予以不同護理方式干預3、6個月后,兩組血糖頻率、糖化血紅蛋白頻率高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2.3兩組生化指標的比較
未予以任何護理干預措施前,兩組生化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分別予以不同護理方式干預3、6個月后,兩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紅蛋白低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在生化指標上,比對照組改善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3討論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習慣的改變以及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的不斷加劇,導致糖尿病發病率呈逐年升高趨勢,且該病的發病群體越來越年輕化。而在眾多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的發病率更是高達97%[8-11]。糖尿病是由多種因素誘發的機體胰島功能障礙性疾病,是嚴重影響人們身心健康的重大疾病,而對糖尿病患者行早期的診斷和治療,對改善患者的預后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12-14]。在現階段的臨床診斷中,一直將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和空腹血糖作為糖尿病患者病情觀察的重要指標,同時也是對患者病情評估以及治療方案制定的主要依據[15]。而事實上,大部分患者的血糖監測均要依靠自身完成,因此,對于糖尿病而言,若沒有掌握科學正確的血糖檢測方法以及監測行為缺乏規范性,都會直接影響血糖監測結果,進而直接影響病情[16]。作為醫護人員,就必須要將科學正確的監測方法向患者宣教,同時,也要對患者不正確的監測行為予以規范。近年來,隨著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部分學者在實驗研究中指出,將保護動機理論背景下的護理干預于糖尿病患者臨床護理中應用,價值顯著。
保護動機理論主要包含威脅評估和應對評估,即提高患者認識到不良生活習慣及不規范血糖監測的危害性,通過視頻演示及疾病控制良好人員講解等方式,提高患者的依從性[17-18]。在本研究中,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用基于保護動機理論的護理干預,研究結果顯示,兩組干預后的知識得分、技能得分、血糖頻率、糖化血紅蛋白頻率高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的知識得分、技能得分、血糖頻率、糖化血紅蛋白頻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空腹血糖為(6.68±0.83)mmol/L,低于對照組的(7.91±0.82)mmol/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餐后血糖為(7.19±0.40)mmol/L,低于對照組的(9.11±0.17)mmol/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糖化血紅蛋白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本文中理論分析的正確性和科學性。在臨床上,血糖監測屬于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進行了解的一項基本手段,通過血糖監測得出的結果能夠為患者病情的具體評估、臨床治療干預提供更加準確的依據。而糖尿病患者對血糖檢測相關知識的掌握便是其學會進行自我血糖監測的基礎,患者只有對血糖相關知識進行很好的了解和掌握,才能夠付之行動,對自身的行為加以改變,而讓自己的血糖監測情況達標。在本研究中,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的血糖監測行為比較并無明顯的差異,提示患者對血糖監測知識均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在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血糖監測行為水平明顯要優于對照組,可血糖監測知識的具體化教授會給患者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更能夠被患者所記住和接受,并在潛移默化中對患者的血糖監測行為產生影響。本文中的觀察組患者得到了相關醫護人員對血糖監測知識的詳細講解,并得到了健康教育宣傳手冊,相關醫護人員對該組的監督更加強化、隨訪更加到位,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對血糖監測的認知,并將所學到的知識真正應用到血糖監測的實踐當中。
綜上所述,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將基于保護動機理論的護理干預于其臨床治療中應用,可有效的改善患者各項生化指標,樹立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血糖監測知識掌握能力,因此,臨床應用價值顯著。
[參考文獻]
[1]康爍,田素齋,高俊香,等.基于保護動機理論的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血糖監測的影響[J].中國護理管理,2016, 16(2):242-246.
[2]曹玉芝.保護動機理論的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血糖監測的影響探究[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28):1173-1175.
[3]康爍,田素齋,高俊香,等.以保護動機理論為指導的護理干預在糖尿病患者血糖監測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11):1532-1536.
[4]劉英,田世宏.保護動機理論對社區糖尿病患者健康狀況及自護水平的影響[J].臨床護理雜志,2016,15(5):11-13.
[5]張學慧,張寧.基于保護動機理論的護理干預對2型糖尿病病人用藥依從性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5, 22(36):4497-4500.
[6]陳潔,吳茜,程小霽.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基于保護動機理論的護理干預[J].護理學雜志,2017,32(6):25-27.
[7]范銘.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遵醫行為及血糖生化指標的影響[J].當代護士,2015,22(10):22-23.
[8]井翠,趙雅,王靜.基于跨理論模型的護理干預對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及血糖控制效果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7,14(11):155-159.
[9]陳淑霞,王紅娟.基于保護動機理論的護理方案在胰島素泵治療后出院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醫學臨床研究, 2016,33(4):821-823.
[10]韋瓊,張志凱,張衍寧,等.保護動機理論對糖尿病高危足患者足部護理的影響[J].現代臨床護理,2015,14(9):16-20.
[11]顏萍平,湯觀秀,高飛,等.基于跨理論模型的動機性訪談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自我管理行為的影響[J].中國全科醫學,2016,19(15):1763-1767.
[12]韋瓊,張志凱,譚春荷,等.保護動機理論在控制糖尿病足危險因素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研究,2016,30(4):434-437.
[13]孟青,魏明.保護動機理論下健康教育對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及并發癥的應用[J].罕少疾病雜志,2017, 24(3):64-66.
[14]韋瓊,張志凱,張衍寧,等.保護動機理論在糖尿病前期人群中的應用[J].現代醫院,2015,15(9):146-149.
[15]汪曉蓉,徐向靜.跨理論模型及動機性訪談對糖尿病腎病腹膜透析病人血糖管理與容量負荷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5,21(32):4047-4049.
[16]尤曉玲,李杰,胡淑芳.跨理論模型和動機性訪談對長期血糖控制不良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依從性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臨床護理雜志,2015,12(3):5-8.
[17]藏艷.動機性訪談聯合跨理論模型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生活質量及血糖水平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20):2912-2915.
[18]張巧珍,王旋.糖尿病患者對飲食療法基于PMT理論的認知的質性研究[J].心理醫生,2016,26(17):370.
(收稿日期:2017-12-06 本文編輯:崔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