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鈺
摘 要:音樂課程是學科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培養大學生的審美能力,不僅可以為學生創新意識、邏輯思維的發展提供支持,還可以增強學生的樂感,引導學生構建更加系統的情感認知體系。
關鍵詞:大學生;音樂鑒賞能力;培養
引言
在大學音樂教育中,音樂鑒賞是一重要環節,可以起到培養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重要作用。因此,應加強對大學音樂教育中音樂鑒賞能力培養的重要性的探究,以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使當代大學生獲得全面發展。
1激發學生音樂興趣
在不同的時代背景和民族文化下,不同流派的音樂得以產生,所以,不同的音樂形式在內容、含義等方面也存在較大差異,只有掌握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才能更好地欣賞不同種類的音樂。但從目前來看,受應試教育制度的影響,當代大學生的音樂基礎知識薄弱,多數學生僅僅對內容淺薄、曲調單一的一些“流行音樂”感興趣,對大學音樂教育課程中旋律優美、藝術性高的音樂不感興趣,認為這些音樂平淡無味。在這種情況下,大學生欣賞音樂僅以娛樂、調劑精神生活為目的,無法全身心投入到大學音樂學習中,也難以區分音樂中的善惡美丑。加強大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可引導其正確認識高雅音樂與低俗音樂間的矛盾,使其學會從高雅音樂藝術中獲得成就感和樂趣,從而積極主動完成大學音樂知識的學習。通過不斷積累,學生可充分了解不同曲風、不同派別和不同民族的音樂,從而提升自身的音樂素養。
2幫助學生開拓思維
作為新時期祖國的棟梁,大學生群體應具備開拓性思維,以滿足國家創新發展的需要。而在大學音樂教育中,通過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可加強學生右腦創造力的培養,使學生的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得到開發。因為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可以使學生對音樂產生非可視性和非語義性的認知,從而在音樂提供的巨大想象空間中進行無限遐想。從生理角度來看,培養學生音樂鑒賞能力,可以使學生大腦左右半球得到均衡發展,有助于學生表現力、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培養。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也曾經提出“世界可以由音樂的音符組成”,其創造的靈感很多來源于音樂。從音樂構成的角度來講,加強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可以幫助學生欣賞不同風格的音樂,了解不同形式的音樂產生的背景,從而使學生接受各民族的音樂文化,并在音樂作品中開拓思維。
3設計探究性的教學方案,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教師應結合音樂鑒賞的實際課程內容與教學特點,設計帶有探究性的教學方案,通過設問、分析、解答的過程,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創新思考空間,調動大學生開展思維活動的積極性。在學生欣賞音樂作品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使用不同的思維表現形式,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樂曲中的情感內涵,如音樂節奏、曲譜、色彩、語義、繪畫等。與此同時,還可以通過舉辦填詞活動、改編故事等實踐內容,引導學生進行創新活動,將學生由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的活動參與者。在進行教學方案設計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課程內容,創設貼近大學生生活的情景,使用設問的方式,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見解。進行探究性教學的目的在于提升學生的思維活躍性,通過科學引導,幫助大學生塑造特有的審美觀點,對不同的情感建立起系統的認知體系。因此,教師應注重結合教學實際,使用設問技巧。作為探究性課程開展的重要途徑,情境創設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還能在一定程度上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等感官,使其進入到音樂情感環境中,充分激發學生群體的參與積極性。具體來講,教師可以在鑒賞活動中,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讓大學生按照不同的角色進行音樂演唱表演。在以往的教學課程中,學生更多的是作為聽眾對音樂作品進行鑒賞,因此缺乏實際的感知,很難形成系統的審美觀點,而分角色進行演唱可以幫助學生擺脫聽眾身份的局限性,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作者賦予音樂作品的情感。
4培養學生的藝術想象力
在音樂學習中培養學生對音樂獨到的見解。教師可以在音樂課堂中大膽為大學生增加音樂體驗,創作、改編的環節讓學生在這活動中逐步培養自身的音樂鑒賞能力。例如在學習爵士音樂中布魯斯音階時,讓學生單純的理解布魯斯音階是在原有的自然大調基礎上降低三音、五音、七音,顯得比較牽強。所以試著將一個音樂旋律片段讓學生們創編。在創作的過程大學生會思考如何來創編,打開自己的思路。最后通過布魯斯音階中的降低三、五、七音而改變了旋律的整體風格,從而更加深刻的認識布魯斯的音階構成和爵士音樂的特點。在這種方式下,學生的鑒賞能力便會極大地提高了。
5豐富大學音樂教育內容
首先,高校應豐富音樂教育內容。考慮到當前學生的音樂鑒賞水平,教師可以適當引入當代流行音樂,并將流行音樂和古典音樂進行對比,即利用學生感興趣的流行音樂引導學生更好地欣賞古典音樂。此外,通過對內容相近的流行音樂和古典音樂進行比較,學生可逐步發現二者的差異,從而更好地領會不同音樂類型的魅力。其次,在音樂鑒賞方面,教師可以引入內容相近的民族音樂和西方音樂,通過民族音樂引導學生學會欣賞西方音樂,繼而使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比如,教師可以在欣賞課上播放由多國音樂師打造的能夠體現多元文化的影視音樂作品,如《末代皇帝》的片頭曲MainTitle Theme等,并配合影視作品內容進行音樂作品介紹,以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使學生深刻感受影視音樂作品的表現力。同時,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不同種類影視音樂的表現,可以使學生更加生動、直觀地完成音樂旋律的聆聽,保持對音樂鑒賞內容的新鮮感。
6堅定文化自信推動大學生音樂“審美”能力良性發展
音樂作為二十一世紀世界范圍內普遍認同的藝術形式,很難用一套固定的審美標準去一一考量。審美意味著去看到事物美好的一面,音樂的美好在于聽者的感同身受,讓自己沉浸在旋律所營造的世界之中流連忘返。上文提到的家國情懷、善舉美德,都應當是現代音樂鑒賞課程所應當體現的。倘若大學生確少這方面的教育,會因為“審美”能力的不足,在音樂的國度里迷失自我,肆意妄為。在如此設定的環境下,以審美為核心的大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養成,更像是在培養廣大學子的審美態度,并懂得真正去欣賞和感受音樂的美感。在新時期,音樂作為社會主義文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其發展也將迎來新的機遇。我國的音樂文化具有多樣性、豐富性以及充分的民族特性,同樣也是值得珍視和開發的寶貴資源。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鑒賞教學,既要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又要結合西方的先進文化,缺少任何一方,都將使大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有所制約,無法得到良性發展。教師應充分運用西方音樂理論,結合現代中國文化的審美標準,遵循新時期文化傳播的發展規律,采用與時代契合的方式,告訴學生們什么是好的,什么壞的,讓他們懂得如何去分辨好壞,培養起大學生對音樂審美的認可和認同。
結語
高校在開展音樂教育過程中,應致力于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開拓學生的學習思維。此外,大學音樂教師還應認識到學生音樂鑒賞能力培養的重要性,通過豐富音樂教育內容、改善教育手段和開展多元音樂活動等加強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使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黃繼文.論大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4):100-103.
[2]張麗.以審美教育為核心的普通高校音樂鑒賞課程教學研究[J].音樂時空,2016,(2):156-157.
[3]張穎.音樂鑒賞教育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的價值分析[J].戲劇之家(上半月),2013,(11):249.
(作者單位:山東大學威海校區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