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慧華
【摘 要】兒童哲學的主要內容在于“兒童自主思想的思考”, 鼓勵兒童對自己的觀點進行驗證,幫助兒童發(fā)現和使用推理的規(guī)則,使兒童成為能思考、能辨析的個體。繪本是幼兒早期閱讀的重要內容,更是開啟幼兒哲學思維的重要手段之一。繪本用直觀的圖畫、富有意義的色彩以及簡練的語言來與兒童進行對話,從而啟發(fā)幼兒去思考與辨析。而當前兒童哲學教育存在諸多問題,本文從繪本教學入手,就如何開啟兒童哲學教育之旅做些暢談,與大家商榷。
【關鍵詞】繪本;兒童哲學
【中圖分類號】G61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8)11-0255-02
兒童哲學本源就是從兒童那里而來,其起源于兒童天性中所富有的驚訝與好奇,它是兒童最原始的思考本能,然而兒童哲學卻非自古存在,從哲學的起源與兒童的天性來看是很匹配的一對,在教育實踐中繪本閱讀是幼兒早期學習的重要內容,更是開啟幼兒哲學思維的重要手段之一。帶著為什么提出上述觀點?而當前繪本教學與兒童哲學啟迪又存在著哪些問題?將如何通過繪本教學開啟兒童哲學教育之旅?等這些問題做些暢談,與大家商榷。
一、兒童哲學在學前教育中的意義
(一)有利于發(fā)展兒童的邏輯推理能力
邏輯是思維的利器。馬修斯6歲時就有關于宇宙起源的想法,他問媽媽宇宙到底是怎么來的,媽媽答不上來,而他卻用了一個類比做了回答:“我想,這就像有人畫了一個圓,畫的時候要是你在邊上,就知道圓的起點在哪里,但現在再看的話,就說不出來從哪里開始的。它(宇宙)就像一個圓,終點和起點連在一起,分不出來”。哲學本身就是思辨活動,幼兒的思想本質里存在追求真理的驅動力,進行兒童哲學教育就是對它們本有的思維能力加以引導與完善。
(二)有利于保護并發(fā)展兒童的好奇心
對于兒童來說,深奧的哲學問題源于兒童對周邊世界的困惑與好奇,而這又能通過游戲的方式和兒童日常生活聯系在一起。如:馬修斯引用了蘇珊·薩克的《兒童智力發(fā)展》一書中的故事來說明兒童如何把哲學與游戲聯系在一起。4歲半(中班)的丹尼斯試圖對爸爸詹姆斯進行解釋:一個東西可以同時既在前面,又在后面。而爸爸不太理解,于是丹尼斯在圓桌旁邊給爸爸演示:“呶,假裝我們現在繞著桌子一直走、一直走——現在你在前面,我在后面——然后我在前面,你在后面”。馬修斯發(fā)現兒童的這種相對觀點同亞里士多德的相對邏輯思想極為相似,而且同樣的想法在柏拉圖的著述中也大量存在。可見,兒童哲學相對于成人的哲學更具有創(chuàng)造力,兒童哲學基于此,也是為了保護與發(fā)展兒童的天然好奇心。
(三)有利于樹立質疑的精神
兒童天生就具有質疑精神。在我們班有位平日里很淘氣的幼兒在上了繪本《小威向前沖》之后問我:“老師,你怎么知道沖進去(在卵子里)的一定是小威呢?萬一是和小威很像的呢?”“老師,在肚子里小威一定是閉著眼睛嗎?”不難發(fā)現,就算是老師所傳授的知識,幼兒們還是會依照自己的思維“本能”地去想、去質疑。這個孩子的疑問恰恰涉及到了哲學中的“歸納問題”。兒童哲學的主要目的就是肯定兒童的質疑能力,并且適時地引導與發(fā)展他們的質疑精神。
二、繪本在學前教育中的意義
繪本是為兒童而生的,它用最簡單的方式傳達了兒童豐富的生命訴求。經典繪本的作者絕對是兒童的親密盟友,他們用圖畫書的方式表現了自己對兒童世界與兒童教育的理想追求。繪本是兒童領悟哲學的有效載體,在學前教育中起著很大的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幼兒的審美意識
繪本閱讀呈現給幼兒的是生動、直觀的畫面,給幼兒最直接的感性認識,這對于啟發(fā)他們的審美和認識有著直接的影響。審美意識是每個幼兒與生俱來的潛質和修養(yǎng),但是倘若不開發(fā),就永遠無法達到較高的審美境界。幼兒繪本的意義正在于此,通過直觀畫面的引導,實現幼兒審美意識和藝術修養(yǎng)的提高。
(二)有利于較早開啟幼兒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幼兒尚未被社會諸多因素所破壞影響的先天對于問題的思考。繪本閱讀呈現給幼兒的是最形象的畫面,可以引導幼兒進行有意義的聯想,無形中他們的想象力會得到提升與真正發(fā)揮,對他們今后成長起到極大的作用。
(三)有利于與幼兒進行思維的對話
繪本用極其形象的圖畫,富有意義的色彩,簡練的語言來與幼兒進行兒童式的對話。例如:《愛麗絲夢游奇景》的繪本,用豐富絢麗的圖畫來與幼兒進行一場思維的想象與對話?!洞笮l(wèi)不可以》這本繪本,更是與幼兒息息相關,用繪本和幼兒同伴的形式來與幼兒進行對話,更是利用繪本來進行哲學的教育:“不可以這樣!”“不可以挖鼻孔!”。這些日常生活中常聽到的話語,與日常幼兒常做事件的沖突性,樹立起大衛(wèi)的形象。以幼兒的視角來傳遞與感受。
三、當前兒童哲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哲學教育意義與作用仍有存疑,重視程度不夠
由于我國兒童哲學教育起步相對較遲,人們未全面領悟哲學教育在兒童成長階段所起的重要意義,甚至有人還質疑兒童哲學教學的合理性與可行性,普遍認為哲學是深奧無比的,何況連大人們都較難掌握與理解這一理論,小孩子怎么能聽得懂?日常中大多數人們還停留在哲學是作為一門研究的學科,未從深奧的感念中走出來。因此,對兒童哲學教育還處于半信半疑之中,特別是家長們對其重視程度不夠。
(二)教學措施與載體缺少,選擇余地小
當前我國兒童哲學教育雖有進展,但仍處于初始階段,受制于教學環(huán)境與教學研究投入,面臨教學措施不多與載體缺少。當前主要還是以繪本方式閱讀為主,而缺少多媒體課件和繪本教具,家園互動效果不佳,落實不到位,兒童哲學教育方法、措施、效果急待提高。
(三)學校資源貧乏,支撐與引領不夠
我們不難發(fā)現,很多幼兒園都有繪本,特別是城市里的幼兒園。但繪本更多的只是在優(yōu)質課評比或者公開課時才會讓幼兒深入接觸,更別說對繪本進行兒童哲學日常的解讀。而山區(qū)學校情況堪憂,班級的閱讀區(qū)往往是幼兒選擇最少和布置最為簡單的區(qū)角。如此看來,山區(qū)教學資源特別缺乏,受重視程度低,在幼兒的教學中支撐與引領程度遠遠不夠,那里的家長更熱忱于孩子們的識字與計算這樣的引導,而依據幼兒天性的哲學類教育卻存在引領性欠缺,這是十分令人擔憂的現象。
四、有效整合資源,開啟兒童哲學教育之旅
我們需轉換視野,把有利于幼兒的因素進行選擇、整合與引導。從全面重視幼兒的哲學教育起步,圍繞兒童哲學教學的主題,統一認識、統一標準、以高質量繪本為載體,以老師為軸心,實施家園互動等全面整合資源,開啟兒童哲學教育之旅。
(一)積極嘗試,用心呵護,充分發(fā)揮幼兒的想象力
《我絕對絕對不吃番茄》這個繪本由四歲的勞拉和她的哥哥查理“領銜主演”。勞拉是一個極端挑食的小妹妹,查理于是想盡辦法,完成爸媽要他照顧勞拉的任務。勞拉不吃綠色的東西,不吃馬鈴薯,不吃紅蘿卜,不吃奶酪……面對挑食大王勞拉,查理用的是什么辦法? 查理用他的勸說藝術向我們展示了一種“想象”式的教育哲學。他用大人無法企及的兒童想象力與好奇心演繹了一場又一場美妙的魔術。他把妹妹勞拉不吃的各種東西,重新命名為充滿想象力的食物,例如胡蘿卜是木星來的橘樹枝,炸魚塊是美人魚愛吃的海洋零食,引起勞拉試一試的好奇。最后到晚餐結束,勞拉的想象力也被喚起,把番茄想象成“月光果汁”吃下去……。查理所用的絕招都是美麗的想象和轉化。美食=奇美的想象+有營養(yǎng)的食物。借助于兒童的智慧與想象,將平平常常的食物轉化成令人無法抗拒的“美食”。想象力創(chuàng)造一切、想象力改變一切。
(二)以繪本切入,讓閱讀在幼兒哲學教育中起到應有的作用
應該選取合適的教具,制作多媒體課件,提高幼兒閱讀興趣。其次應給幼兒提供一個適應的閱讀環(huán)境。首先,創(chuàng)建物質空間環(huán)境,盡量開創(chuàng)教室的“閱讀”區(qū)角,給幼兒“一平方米”的閱讀舒適空間。如:在我班,我將閱讀區(qū)作為重點打造,讓幼兒喜歡并愿意進入其中進行閱讀活動。另以“親子繪本劇”的方式分享活動,讓幼兒和家長同臺演出,增強閱讀興趣。
(三)充分提升與發(fā)揮教師專業(yè)水平,引領幼兒哲學教育新征程
作為幼兒教師須牢記肩負培養(yǎng)教育幼兒的重任,在此,僅圍繞繪本這一載體進行敘述。首先,增加自身的閱讀量以及提高兒童哲學的認知度,提升自身的哲學修養(yǎng)。其次,篩選出幼兒感興趣并適合他們認知水平的繪本,進行多方位的解讀。在繪本閱讀中順應兒童哲學的理念,讓閱讀與思考相輔相成。最后,要積極探索與嘗試,從了解兒童出發(fā),充分調動與發(fā)揮兒童哲學教學諸因素(兒童自身因素、家園互動、教學資源整合等),使幼兒哲學教育更好的得以深化發(fā)展。如:我班原創(chuàng)親子繪本劇“毛桐坑的水又清了”讓幼兒明白為何要保護水源的哲理,并且對幼兒進行五水共治的宣傳與教育。
(四)推進家園互動,培養(yǎng)幼兒獨立發(fā)現與勤于思考
從一部分經典的繪本中領悟作者對兒童哲學思辨的精髓,并積極運用到日常教學中,以開啟兒童哲學的思辨。在繪本的閱讀與欣賞中,需做好解讀,積極培養(yǎng)幼兒獨立發(fā)現問題的能力。例如:《是誰嗯嗯在我頭上》的繪本可讓幼兒發(fā)現獨立的美好,體驗動物的多樣。諸如此類,盡量針對性地選擇好繪本讓幼兒閱讀與欣賞,從中獨立地發(fā)現些什么?然后,由老師或家長們參與,并引導幼兒一起試圖找到答案與解決疑問。
在幼兒哲學的教育過程中,需家園互動,以繪本為載體,盡量以對話促進兒童思維發(fā)展。教師與家長們需對繪本做適度解讀,盡量結合繪本的意境,積極引導與督促幼兒們對繪本中哲理性的描述有所思、有所想,鼓勵他們積極表述自己觀點與理由,并進行積極思辨。在整個過程中,引導兒童不僅要表達自己的觀點,更要說明其理由,因為兒童智慧的發(fā)展正是隨著其推理方式水平的不斷提高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