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勝萍,王全華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衛生學校,北京 100070)
臨床實習是護理教育的重要內容,是護生成長的關鍵階段,是護理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聯系的紐帶,是護生就業不可缺少的過程。臨床實習是護生能否勝任護理工作的關鍵一步,它同前期的課堂教學有同等的地位。因此做好中專、高職護理專業臨床實習前的教育和培訓是非常重要的。
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筆者在擔任實習帶教教師期間對所管轄的實習生采取問卷和座談會的方式進行調查,共調查18~21歲的88名女生,具體結果見表1。
通過對上述調查結果的分析認為:實習前護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是[1]:對實習有顧慮,對實習的環境、相關的法律法規了解甚少,操作不夠熟練;缺乏醫療安全的防范意識,缺乏個人職業防護知識;在實習中不會有效利用學習資源,學習方法較少;在實習中人際溝通也存在問題。上述情況與護生年齡小、社會閱歷淺、獨生子女多有關。這些護生往往以自我為中心,不會理解人、照顧人,人際交往能力差;平時缺乏磨煉,習慣在學習上依賴教師,生活上依賴父母,動手能力及獨立能力較差。這些情況對護生完成實習任務造成了一定影響,如入科后不適應,甚至個別護生被實習醫院退回,中止實習。
臨床實習是護生鞏固強化理論知識,進一步獲得和掌握護理專業的各種技能,培養科學思維能力、優良工作作風和職業道德,為畢業后獨立從事護理工作和打好牢固基礎的重要階段,也是護生從學校到工作崗位進行過渡和適應的關鍵時期[2]。為了幫助護生順利度過這一階段,筆者針對護生的問題重點做好實習前的教育和培訓工作,具體如下。

表1 護理實習生問卷調查結果
為使護生順利完成臨床實習任務,針對護生年齡小、社會閱歷淺的特點,通過耐心、細致的思想教育,使護生充分認識到臨床實習是護理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將護理知識轉化為能力的關鍵時期,也是護生向護理工作人員過渡的必經階段。另外,為護生舉辦專題講座,內容包括:(1)學習護理職業道德規范及護士行為規范,使護生認識到護士是崇高的職業,肩負著救死扶傷的使命。作為一名護士,要自尊、自強、自愛、自制;要具有崇高的道德情操、誠實的品格和較高的慎獨修養。(2)醫院環境、特點介紹:學校有關部門應在實習前一個月左右讓護生知道即將實習的時間、地點,并介紹醫院環境、工作特點、帶教教師、注意事項、規章制度等。(3)學習有關法律法規:組織護生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護士管理辦法》《醫療事故管理條例》等,強調護理工作中潛在的法律問題,強化護生法治觀念。(4)學習醫療護理有關規章制度和技術操作規范:教育護生廣博扎實的醫學知識和良好的業務素質是防范差錯事故的有效途徑,組織護生在實習前復習確保護理安全的重點內容,如分級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對制度、三查七對的內容、無菌操作原則、藥品管理制度等。
召開主題班會,以“怎樣參加臨床實習”為題進行教育并組織護生討論[3]。討論題目:“怎樣適應醫院環境”“怎樣與病人溝通”“怎樣做一名好護士”等。分組討論后,請代表發言,也可以讓每位護生都寫發言稿,然后選出有教育意義的稿件讓護生發言,使護生對角色轉換及學習環境的轉換有一個理性認識。
交流經驗,安排上一屆已實習過的優秀護生與未實習的護生進行交流,介紹實習中的注意事項及實習成功的經驗。
通過上述多種形式,使護生明確自己的法律身份,護生是正在學習護理專業的護生,護生只能在護士的嚴密監督和指導下,嚴格按照護理操作規程工作。在臨床實踐中,只有按照護理道德的基本原則和規范,在護理道德品質、情感、意志、習慣等方面自覺進行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鍛煉和自我培養,才能滿足護理工作所需[4]。
在實習前一個月,對護生進行專業理論和操作技能的強化訓練,讓護生以良好的心態進入臨床實習是非常重要的[5]。以基礎護理學、護理操作技能、外科護理學、內科護理學等護理專業的核心課程為重點,每周用4學時進行專業理論知識的強化訓練,通過教師輔導、提問測驗、競賽等多種形式,調動護生進一步學習和鞏固所學知識的積極性,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為使護生在進入實習醫院后能較快適應臨床工作,仍然需要鞏固強化她們的操作。有必要在進入實習醫院前,利用兩周左右的時間集中對護生進行技能強化訓練,內容包括:生活護理、基本操作技術、急診護理、職業暴露應對等[6]。訓練的主要形式包括集中講解和示范教學、分組操作、模擬操作等。強化訓練后,對護生逐個進行考核,不及格者留校再訓練,推遲畢業實習。
在完成上述內容的同時,要關注護生的心理問題。護生實習前,常常表現得十分焦慮,要尋找分析焦慮的原因,給予心理疏導,讓護生樹立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相信自己的能力[7]。教會護生在實習中遇到困難挫折時的應對方法,如一次穿刺失敗如何調整心理壓力;與病人發生矛盾時,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等。
由于受年齡、知識、環境的限制,大部分護生的人際溝通能力較薄弱。護生在實習前擔心與病人難以溝通,害怕無法與臨床帶教教師建立良好的關系。因此,引導護生正確處理人際交往中的沖突,主動并樂于與人交往,同時要求護生逐漸學會尊敬人、關心人、理解人、體貼人和善待人,以真誠、謙虛的態度發展和保持融洽的人際關系。通過情景假設、小品等形式訓練指導護生以良好的形象贏得帶教教師和病人的認可,從而啟發護生處理好與醫護人員以及與病人之間的關系。
護理專業的目標是培養實用型、技能型人才,完成課堂教學以后,大量的操作實踐需要在臨床實習中進一步學習和鞏固。護生需要多操作,從而提升職業勝任力。在實習中有的護生怕出錯而躲操作,應在保證病人安全的基礎上,在帶教教師的指導下,鼓勵護生多參與操作,多練習,以問題為引導,動腦思考,積極尋求帶教教師的幫助指導,提高操作的熟練程度[8]。在實習中要及時總結反思,找出自己的不足,做到嘴勤多問、眼勤多看、手勤多做,這樣才能提高學習效率,更好地完成實習,爭取成為合格的護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