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歐洲是全球公認的頂級葡萄酒產區,到那里收購酒莊已不是一個新話題,尤其是中國人赴法國波爾多收購酒莊的消息一度更是此起彼伏。但相較之下,很少聽到中國人收購德國葡萄酒酒莊的新聞。不過,這種情況正發生改變。德國《焦點》周刊近日報道稱,繼德國家族制造企業、德國房地產后,“白菜價”的德國酒莊也逐漸成為外國投資者的焦點,尤其是來自美國、中國等地的投資者正加緊考察那些有潛力、待出售的酒莊。
德國葡萄酒為啥不如法國知名
德國葡萄酒協會的數據顯示,德國目前有8萬名葡萄種植者和生產者,全德的葡萄酒區面積約為10萬公頃。德國有13個產酒區,通常位于河流附近受特別保護的地方。
但談起德國葡萄酒,人們總覺得與法國葡萄酒有一定距離。德國葡萄酒協會公關主管布西爾認為, 主要原因在于氣候導致的葡萄酒產量較少。德國是全世界所有出產葡萄酒的國家中位置最靠北的,總產量并不算高,目前有近140 個葡萄酒品種,每年的葡萄酒產量在10 億升左右。不過,“氣候變暖正成為德國葡萄酒競爭力的一個有利因素”,布西爾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今年夏天歐洲出現罕見高溫,德國收獲葡萄的時間創下歷史最早,比30年來的平均水平提前了三周。這使得德國葡萄酒啟動釀造的時間更早,品質更高,從而有利于與法國、意大利等國的競爭。
德國主打白葡萄酒,占本國總產量的2/3。白葡萄酒在德國這種地理和氣候條件下,表現出極高的品質且富含水果味,其中最負盛名的品種就是雷司令,堪稱白葡萄酒中的“女王”。
“雖然中國已經是德國葡萄酒的主打市場,但由于沒有真正的大牌,德國葡萄酒的名字在中國等市場上并不夠響亮。”德國葡萄酒出口聯合會負責人穆勒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德國酒莊多是家族企業,規模有限,很難有錢進行大規模宣傳攻勢。而中國是一個非常重視品牌的國家。
實際上,德國許多酒莊的頂級葡萄酒也得到包括法國《高勒米羅美食指南》在內的權威推介。比如凱勒酒莊的新釀葡萄酒,每瓶售價就達140歐元左右。伊慕酒莊釀造的2003年特制上等葡萄酒,1瓶被拍賣出1.2萬歐元的價格。
1/3家族酒莊后繼無人《焦點》周刊引述多家德國葡萄酒專業協會的數據估計,德國酒莊九成以上是家族酒莊,目前大約有1/3 存在繼承問題或希望轉手, 潛在收購酒莊的機會很多。
始建于1177年教皇山酒莊(見圖二) 是摩澤爾葡萄酒產區最古老的酒莊之一。該酒莊坐落的村落早在兩千多年前的古羅馬時代就已開始葡萄種植。
教皇山酒莊被拿破侖掠奪后,由德國艾瑪家族在巴黎的競拍中買下。2016年10月,教皇山酒莊和另一座德國百年酒莊被中國昊樽集團以超過1000萬歐元的價格收購。在這次出售給昊樽集團之前,教皇山酒莊已經傳承到艾瑪家族的第六代。
教皇山酒莊所處的烏爾齊希市政府經濟部門的一名主管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該市歡迎中國人前來投資酒莊。他認為,這是“雙贏”的結局,家族企業仍保持品牌和傳統,中國投資者幫助管理和開拓市場。這有利于提升德國葡萄酒的全球影響力,以及摩澤爾河谷在中國的知名度,會讓整個德國的葡萄酒行業受益。
像這樣希望把酒莊出售給中國投資者的家族還有很多,當然大多數沒有教皇山酒莊那么知名。比如,坐落在法蘭克福以南一個小鎮上的托藤貝格酒莊。酒莊掌管者、68歲的托藤貝格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酒莊有近百年歷史,但家里兩個孩子都對酒莊經營不感興趣。作為家長不能強迫孩子干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又不想放棄家族傳統,所以目前他正在與來自上海的投資者陳先生洽談收購。
陳先生說,自己在國內經營葡萄酒生意已經有8年時間,也出售德國葡萄酒,因此對德國酒莊經營還算了解。這次他與3位朋友一起做“長線投資”。他們都喜歡德國葡萄酒的文化,認為與“德國制造”企業一樣高端、值得信賴。
中國買家助開發新大陸
在萊茵蘭—普法爾茨州經營酒莊的浙江企業家張女士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國投資者買酒莊、搞市場容易,管理反而更難。因為德國員工周末不加班,甚至周末發郵件給酒莊員工討論工作也是違規的。不過,她有自己的一套,就是給其中5名員工都封了“官”,比如市場經理、葡萄技術官等。在德國,中層管理人員必須與老板“同甘共苦”。
同時,一些中國投資者也巧用中國市場,開發衍生產品。比如“葡萄酒之路”度假游,從德法邊境的施魏根-雷希滕巴赫的德國葡萄酒大門出發,一直到達北部的博肯海姆。這條線路上,不僅有著名的景點,還可以品嘗各種葡萄酒,了解德國葡萄酒文化。
德國科隆大學經濟學者羅多夫認為,主打白葡萄酒的德國葡萄酒在中國市場遠遠沒有飽和,目前德國出口的葡萄酒中,大多被運往美國、荷蘭和英國等歐美國家。中國投資者收購德國酒莊,可以幫助德國葡萄酒開拓“亞洲新大陸”。▲
環球時報2018-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