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開幕式上鄭重提出,中國希望各國都能在處理非洲事務時做到“五不”,即不干預非洲國家探索符合國情的發展道路,不干涉非洲內政,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人,不在對非援助中附加任何政治條件,不在對非投資融資中謀取政治私利。
習近平主席同時提出“四不能”,即任何人都不能破壞中非人民的大團結;任何人都不能阻擋中非人民振興的步伐;任何人都不能以想象和臆測否定中非合作的顯著成就;任何人都不能阻止和干擾國際社會支持非洲發展的積極行動。
習近平主席的重要論斷針對了當前非洲事務的一些主要問題,闡明了中方的原則立場,對非洲發展獲得更加有利的國際大環境,對消除中非合作的各種障礙都具有重大意義。
圍繞非洲事務,長期存在一種錯誤的思維,那就是非洲的落后是那里缺少“政治民主”而導致的,非洲的希望在于學習模仿西方政治體制,因此西方的對非援助通常伴隨了苛刻政治條件,援助過程也是沖擊非洲政治生態,向非洲空降治理模式的過程。
非洲很多國家獨立后,國家主權不時受到西方干涉的侵蝕。而西方國家并非要對非洲國家“一管到底”,經常是在政治上做一番“強制引導”,然后又撒手不管了。這些導致了非洲發展的嚴重斷續性,一些觸目驚心的失序甚至動蕩穿插進來,直至在有些時候和有些地區主導了形勢。
不能不說,非洲長期落后于其他大洲,是西方殖民的后遺癥和上述思維干擾非洲走上適合自己發展道路的共同結果。
中國是先走了一步的超大型發展中國家,走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這是中國改革開放40年最深刻的經驗和信念。中國與非洲國家開展合作,既無西方舊有對非思維的包袱,也沒有要“主導”、“領導”非洲的戰略私心,開展同非洲合作是中國擴大對外開放很自然的一部分,因此中非合作走上了契合實際的新路。
新中國的歷史就是一部工業化的推進史,改革開放40年是工業化的加速期,而非洲缺的恰恰也是工業化,這是任何國家現代化不可逾越的階段。中國不去干涉非洲內政,而是送去了非洲工業化最需要的經驗、技術等各種資源,雙方的合作集中在了為非洲現代化打基礎,而不是強迫非洲在政治上折騰,這為非洲畫出一條對外合作新的天際線。
中非合作是成功的,這從非洲各國對中國投資的歡迎和它們對西方攻擊中非合作的嗤之以鼻上可以清晰看出。盡管西方輿論對中非合作多有指摘,但非洲自身的評價具有決定性意義,當非洲歡迎中國的投資時,音量多高的反對聲都成了雜音。
習近平主席強調的“五不”和“四不能”是對中非這些年成功合作的經驗總結,也是從非洲人民的利益出發對外部世界應采取正確方式處理非洲事務的建議和告誡。我們真誠希望,各方都能以積極的態度認真審視中非合作的成功之處,拋棄戰略私心,協同促進圍繞非洲事務的多贏和共贏。
在“五不”中,不干預非洲國家探索符合國情的發展道路,不在對非投資融資中謀取政治私利,這兩個“不”尤其新,我們相信它們一定能帶來觸動。“五不”“四不能”帶著一種浩然正氣,它們匡正了權利觀念,指向了時代正義,這一總結必將在非洲大陸與中國及整個外部世界的關系史上留下深刻烙印。▲
環球時報2018-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