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峰 黃露鳳 蒲鳳格 胡曉
【摘 要】論文主要針對湘西獼猴桃的供應鏈現狀及發展模式進行分析,了解到湘西農產品供應鏈的問題,主要是針對獼猴桃進行調研,并針對獼猴桃的供應鏈問題提出對應的解決策略。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mode of kiwifruit supply chain in Xiangxi, and understands the problems of the supply chai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Xiangxi. This paper mainly researches about the kiwifruit,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of supply chain of kiwifruit.
【關鍵詞】供應鏈;農產品;湘西獼猴桃
【Keywords】 supply chain ; agricultural products ; kiwifruit in Xiangxi
【中圖分類號】F30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8)06-0029-02
1 引言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簡稱“湘西州”)地處我國湖南省的西北部,和貴州省、湖北省、重慶市相臨。湘西州在近年的農業發展中不斷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使得湘西州的很多特殊產品,比如椪柑和獼猴桃,茶葉、煙葉等各種產業已經成為當地農戶擺脫貧困的支柱產業[1]。但是由于湘西的地理位置比較偏僻,一些生鮮類農產品沒有辦法能夠及時地運輸出去,造成很多農產品的大量損失,所以研究西部地區農產品供應鏈的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
2 湘西獼猴桃供應鏈發展現狀
湘西獼猴桃主要有鳳凰、古丈、永順三個縣生產[2]。鳳凰縣種植的“紅陽”獼猴桃,一個優良獼猴桃品種。從2007年起開始在全縣范圍內進行紅陽獼猴桃栽培技術推廣,到目前為止全縣共有紅陽獼猴桃栽培面4850余畝,掛果面積800畝。平均每畝產量約1700公斤,年產量大約50萬公斤。古丈縣種植的晚熟紅心獼猴桃是新品種,到目前為止,古丈縣已種植湘西獼猴桃3750畝,掛果面積約有700畝,年產量約36萬公斤。永順縣獼猴桃種植面積已經發展到7.2萬畝,主要分布在高坪鄉、松柏鎮、芙蓉鎮和石堤鎮。2015年獼猴桃鮮果產量達到4.52萬噸,實現銷售產值1.85億元。松柏鎮種植面積2.8萬畝,戶均獼猴桃收入達到4萬多元[3]。湘西獼猴桃主要以兩種方式銷售,①原果實出售;②果實加工成新產品出售。原果實出售占大部分,銷往全國各地(廣州、上海、北京,等),也有一部分湘西內部消化。加工產品也是大部分銷往外地,少部分內部消化。
3 湘西獼猴桃供應鏈發展模式
3.1 “農戶+農貿市場+消費者”模式
獼猴桃從農戶流通到本地消費者手中只有農戶這一流通主體參與,他既是生產者,又充當了運輸者和零售商,此為最原始最簡單的獼猴桃供應鏈模式。農戶以家庭聯產承包經營為基礎,采用分散經營的形式;獼猴桃成熟后,農戶自行采摘、包裝,用自有貨運車運輸到就近農貿市場,租賃臨時攤位同消費者進行面對面的隨機銷售。這種供應鏈模式是湘西獼猴桃銷售的重要組成部分[4]。
3.2 “農戶+合作社+批發市場+零售商+消費者”模式
以農民合作社為核心的農產品供應鏈,合作社將小規模農戶以契約的形式集合起來,對成員提供農業生產經營相關的技術服務,同農產品加工企業、超市等進行談判交易。這種模式不僅有利于確保農戶獲得物質和技術支持,穩定農戶收入,還可以通過整合各種資源加強市場競爭力,提升獼猴桃附加值。這種模式是主要的供應鏈模式。
3.3 農超對接模式
超市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簽訂釆購合同,合作社根據規定數量、質量標準、配送方式定時足量供應農產品;超市按照合同價格收購農產品進行銷售。這種模式下,相互獨立的專業合作社和超市結成聯盟,從而實現優勢互補、風險共擔和利益共享。由于獼猴桃的季節性,超市未與供應商建立長期合作,超市配送中心的不健全,倉儲設施的不完備,加大了獼猴桃的損耗和流通成本;因此,該模式下雖然降低了流通成本,但卻推高了終端銷售價格[5]。
4湘西獼猴桃供應鏈問題
4.1 物流專業化 、信息化程度低
湘西地區農產品物流沒有形成規模的冷鏈物流,大部分是常溫物流和自然物流。獼猴桃產品信息網絡不健全,使得獼猴桃的品種和質量不能滿足需要,同時,不能保證正確把握住獼猴桃市場,易和其他地區的獼猴桃輸送同一市場,形成不必要的競爭;由于湘西地形復雜,農戶居住分散,溝通渠道不暢,獼猴桃資源和物流帶有盲目性,導致在途損失嚴重,影響獼猴桃保值增值;物流企業間未形成物流信息的共享機制,缺乏資源的整合等。
4.2 產品質量安全缺乏保障
湘西獼猴桃在生產時大量使用化肥及一些化學藥品,有時還使用化學手段催熟。導致企業在加工成產品或直接出售時無法保證獼猴桃的質量。很多企業的質檢技術存在問題,并沒有形成特定的部門,而只是在從農戶收貨時檢查一下外形,問一下農戶情況。從而導致獼猴桃的內部一些營養元素或者安全品質不達標,對企業造成更多潛在的安全隱患。
4.3受地區不合理的獼猴桃供應鏈模式影響
現階段,湘西地區獼猴桃的供應鏈體系基本上是以批發市場為界而斷開,導致供應鏈以批發市場為界分為“生產—流通”和“流通—消費”兩個部分,這種現貨交易機制意味著獼猴桃產品供應鏈運行效率過低。加上山地地區的農戶分布很散,中間環節很多自然會導致獼猴桃產品的供應鏈很長,沒有辦法發揮統一協作的優勢。
5 西部地區獼猴桃供應鏈的策略
通過上面總結的問題,主要提出了以下三方面解決措施:
5.1 完善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信息化建設
通過調查發現,企業價格較低的獼猴桃,由于中間費用占據過大,導致消費者購買時價格普遍過高。因此,需要加大支持當地政府對基礎道路的建設,保證農產品供應鏈生產物流環節的道路暢通。同時要改善獼猴桃種植基地周圍的道路狀況,實現獼猴桃生產和物流能夠使用機械化操作,降低運費。
企業必須建設獼猴桃供應鏈信息管理平臺,實施獼猴桃供應鏈信息一體化。信息一體化大大降低了獼猴桃生產經營中的風險。總之,獼猴桃供應鏈信息的共享實現了獼猴桃供應鏈管理方式的透明性,有助于提高整個獼猴桃供應鏈的效率。
5.2 加強獼猴桃質量監管力度、建立獼猴桃質量標準體系
由于信息的不透明,劣質的獼猴桃擾亂市場公共衛生安全。企業的質檢部門需要不定期抽查農戶的獼猴桃生產情況,對質量不合格的獼猴桃應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同時,企業必須加大對農戶種植技術指導,保證獼猴桃質量。企業也需要發展農產品保鮮技術來提高質量,推廣產品冷鏈物流,完善冷鏈物流直銷模式,建立終端銷售系統,利用商場和超市把生鮮產品直接銷售給消費者,減少中間環節造成的損耗。
5.3 優化當地獼猴桃供應鏈模式
面對農戶過于分散的問題,最重要的是加快獼猴桃產業化進程,將個體農戶有效整合起來,將廣大分散農戶組織起來,鼓勵他們與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打造一條以加工和配送為核心的供應鏈,并促進供應鏈創新,保證雙方利益。
獼猴桃集散中心的建設可以通過以下途徑進行:一方面可以通過改造或利用現有客運網絡,讓客運集散點兼營貨物集散業務;二方面可以利用現有農村集貿市場,將現有農村集貿市場發展為規范的農產品集散中心。政府統籌規劃,創造良好的環境,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保障農產品市場的規范化運作。同時,發揮農民合作協會等非政府組織的作用,維護農戶的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胡曉, 謝麗雯, 黃露鳳. 湘西民族地區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策略研究[J]. 現代商貿工業, 2016, 37(13):35-37.
【2】王兆峰. 湘西獼猴桃產業化的優勢、劣勢及對策[J]. 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2, 23(1):119-121.
【3】田順心. 永順縣有機獼猴桃產業發展優勢和前景展望[J]. 農業展望, 2008, 4(4):22-23.
【4】田官平. 武陵山區獼猴桃產業化發展探討[J]. 資源開發與市場, 2004, 20(1):36-38.
【5】萬麗亞, 連先亮. 對地區特色農產品銷售模式的探討及實證分析[J]. 江蘇商論, 2007(10):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