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蕊
【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7-0198-02
體育課堂教學心理氣氛是體育教學過程中相對穩定的集體情緒狀態,它是教學中集體心理動態結構的特點之一。體育教學中學生心理氣氛具有相對穩定性和流動變化的特點。強烈、濃厚的集體情緒狀態有時會持續一堂課,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會進行頻繁的交往,個體之間的情緒情感相互交流、相互感染,形成了心理上的共鳴,體育教學就是在這種心理氣氛中進行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從多方面注重學生的心理氣氛的調控。
一、和諧師生關系,創設合作情境
體育課教學,最能體現師生雙方的互動和交流,教師應具有號召力和感染力,流暢的語言表達,優美的示范動作,再加上細致入微的關懷,能激發學生積極的心理狀態。在課堂上,當學生對某些練習不敢做或猶豫不前時,用期待的目光加以適當的提示和鼓勵;當一些同學完成動作非常漂亮時,給予贊許的鼓勵。給學生們創設寬松、民主、自由、向上的課堂環境,在這個過程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互相協作、溝通理解,以達到集體心理氣氛相對穩定,保持良好的積極狀態,優化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
二、鼓勵學生參與合作交往,培養終身體育觀念
和諧穩定的課堂心理氣氛,最重要的是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活動,優化心理環境,鼓勵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運用探究式學習方法,提出質疑,小組討論。每個學生都不甘落后,通過交流,獲得成功體驗,可使學生的思維在學習過程中始終處于一種積極、活躍、主動的狀態,使課堂教學成為一系列學生主體活動開展與整合的過程。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合理新穎的教學方法,是調控好課堂心理氣氛的有效手段,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激發學生體育學習的動機、興趣,讓他們在愉快的教學氛圍中完成活動。并掌握終身體育鍛煉的技能,養成良好的習慣,使之終身受益。
三、注重情感效應,排除學生情緒障礙
情感因素是人的意識傾向性的基本特征,是人與人之間的活動中所引起的意識波動程度及感染力。情感不僅能激發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和調節強化認知活動,而且具有形成學生個性及行為品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功能,組織教學時,可以開展合作和競爭性的練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及時排除學生情緒障礙,對基礎差的學生,應及時加強指導,多給鼓勵和幫助。要有準備、有重點地做好幫助與保護,加強學習中的安全措施,特別是那些缺乏勇敢和頑強意志品質的學生,教師要親自做好他們的保護與幫助,消除學生害怕心理,達到學生心理環境的穩定性,有利于課堂氣氛的調控。
四、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完善評價機制
教學評價在體育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導向作用。現代教學觀中,在教學評價上主張全面、積極、有特點的評價學生的練習。在學生練習過程中,評價要有針對性,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差異,從不同側面給予恰當的評價。教學中教師和學生都是教學活動中能動的角色和因素,每一個學生在做完一個動作后,幾乎都有一種愿望,希望得到教師的肯定和學生的尊重,教師應充分發揮教學的民主性,區別對待,因材施教,改進教學方法,鼓勵他們認識自己的不足,不斷改進。教師要創造一個和諧寬松的學習環境以達到課堂心理氣氛的調控。隨著課改的深入,教學評價機制也日趨完善,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評價,教學評價的完善從不同側面對體育教學有促進作用,體現合理、公平的特點,讓學生感到自己的學習、討論、發言是安全、自由的,真正展現自我,達到一種積極、穩定的集體狀態,有利于學生心理氣氛的穩定發展。
五、運用心理效應,調控課堂心理氣氛
心理效應是一種特殊的心理現象,體育教師應在教學管理中充分利用其積極作用,避免消極作用,對教師調控好課堂心理氣氛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于個別性格自卑、內向、偏激的學生,教師要用“南風”般的溫暖感化他,讓他敞開心扉,走進班級大家庭,與同學們融為一體。教師要了解學生的特點采取符合學生實際和需要的教學方法,管理措施要人性化,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自信心,在情感上尊重人,關心人,在行為上激勵人、啟發人,容忍學生的缺點,給學生積極向上的鼓勵,達到一種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形成穩定的課堂心理氣氛。教學中根據具體情況還可以選擇其他的心理效應進行課堂教學管理,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體育教學中學生心理氣氛的穩定和諧,對整個課堂教學都有積極的作用,教師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優化教學手段,使集體的情緒處于適度的亢奮狀態,每個學生在情感上相溶,心理上互動,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處于積極的心理狀態下,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