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績效管理》是一門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理論與實踐并重課程。本文從教材、課時安排、小組模式和互動方式上通過實際教學對《績效管理》這門課程進行了課程教學改革,以期為廣大高校相關工作者提供指導和借鑒。
【關鍵詞】《績效管理》 實際教學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7-0252-01
一、《績效管理》課程改革的必要性
《績效管理》在我校作為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必修專業課程,在人才培養方案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時,《績效管理》課程也屬于商學院非人力專業及教育科學學院的應用心理專業的考查科目。隨著人力資源管理在我國企、事業單位的廣泛運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人自任教以來一直從事《績效管理》課程的教學工作,通過實際教學過程發現學生普遍存在對績效管理課程認識不足,興趣不濃,操作不熟的問題,而培養出理論與實踐雙達標的學生是我們的教學目標。因此,筆者針對目標與現實之間的矛盾對《績效管理》這門課程進行教學改革。
二、《績效管理》教學改革方式與實踐
(一)不可拘泥于一本教材
合適的教材有兩個標準:一是梳理了系統的知識,二是提供了可供演練的實際案例[1]。而在實際選取教材的時候會發現有的教材偏向于理論,有的教材偏向于實踐,而能完美平衡兩者的教材幾乎沒有,還有些教材選取的案例過于老舊,不具備時效性。所以許多老師在課程開始的第一步:選擇教材上就陷入了兩難境地。實際上我們在選擇教材上大可不必如此大費周章,我采取的方式是多種教材并用,而實際上學生使用的僅僅需要一本理論詳盡、系統的教材即可。在實踐操作上可由老師通過其他優秀教材上的案例或者實踐操作制作進行講解,集百家之長來彌補單一教材的局限性。
(二)對課時安排進行板塊細分
在一學期的課程學時安排中,可將課時安排分為兩個板塊:理論板塊和實踐板塊。其中理論板塊占總學時量的75%,而實踐板塊占剩余的25%。
在理論教學方面,還是采取傳統的講授法為主的教學方式,按照績效管理的流程制定教學計劃,主要目的也是為之后的實踐以及以后的工作實際打下基礎,只有掌握了《績效管理》的基本概念和一些科學的工具之后,學生才有可能進行相關實踐操作。
在實踐教學方面,就需要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管理中去了,在這其中筆者也遇到了一些困難和挑戰。績效管理結果的實現,必須建立在對過程的控制基礎上[2]。而大多數同學都缺乏在企業工作的經驗,不知道企業績效管理的過程,同時,絕大部分教材中的案例也缺乏對“過程”的介紹,而建立在沒有過程介紹的案例上的分析是沒有意義的。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通常會設計一些方案設計題,要求學生設計一些績效考核表,但是這必須建立在對企業戰略目標和經營過程以及企業實際遇到問題的了解的基礎上,這也是目前績效管理教材的缺陷,因此就需要我們教師收集相關資料進行完善補充,將績效管理的流程性體現在實踐教學中。
(三)創新型的小組模式
小組討論模式向來是管理學科教學的常用模式之一。通過團隊作業能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溝通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及團隊意識[3]。而筆者在這種模式中選擇了對小組強制分配的模式,即小組不能自己選擇自己的成員,所有小組的成員全部由任課教師分配,以5-7人為小組進行小組討論和小組作業。這不同于原本的自由分組方式,在原本方式下,同學們會選擇熟悉要好的組員,或者以宿舍及班級中的非正式組織為小組。這樣的話有可能形成思維的固化以及小組間的兩級分化。而筆者采用強制分配的模式對小組進行硬性分配除了為解決以上問題以外,還有一個根本原因,即當同學們進入工作之后,與什么樣的人合作往往也是沒有選擇的,所以提前適應這個過程尤為重要。而為了避免小組在作業或者討論中出現“搭便車”的現象,筆者還為小組作業提出上臺演講的機會,一個小組中的每一個同學都必須有作為小組代言人發言的機會。
(四)創新型的互動方式
提到教學中的互動方式,教師都熟知“教師提問-學生回答”這種方式,而這種簡單的互動方式在《績效管理》這門課程中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學生需要思考的是系統的問題,或者需要設計一個初步的方案,這時候如果留時間給同學們自己思考或者設計,往往會是學生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畏難偷懶等情況。舉個教學實例說明:比如筆者要求學生對某公司設計績效考核方案,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那么如果在課堂上進行,那么會浪費課堂時間,也會有同學開始做自己的事,最后結果不盡如人意。如果在課后進行,目前由于互聯網技術的發達,同學們很容易找到相同或相似的設計方案,大大減少了自身思考和操作的時間。因此,筆者選擇的互動方式是“帶領”學生一起做的方式。以黑板板書或者PPT等多媒體設備為基礎,一步步的引導學生完成設計,在設計過程中,筆者會逐步啟發學生共同完成設計,并在設計過程中故意留下一些“漏洞”來幫助學生強化記憶,讓學生以“找茬”的形式來對設計方案進行學習。
三、《績效管理》課程教學改革取得的實效
通過對《績效管理》的課程教學改革,該門課程的教學效果得到了顯著的提升。首先,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提升了,課堂無故缺勤的情況明顯降低。其次,拓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能全面思考問題,并且可以從一名績效管理從業者的視角看待企業中的實際問題。最后通過實踐和理論的相互促進,同時提升了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和實際操作能力。
參考文獻:
[1]陳娜.績效管理課探討與實踐——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系列[J].人力資源管理,2015(7).
[2]尹燕.PDCA在企業績效管理中的運用[D].北京:首都經貿大學出版社,2007.
[3]郭美蘭.績效管理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科教縱橫,2011(11).
作者簡介:
沐浴暉(1988.3-),男,江蘇省南通市人,工商管理碩士,南通大學專業教師,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