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夢君
【摘要】在發展幼兒核心素養的基礎上對幼兒彩繪活動評價進行研究,能夠有效提高幼兒彩繪活動的教學質量。基于此,本文將對發展幼兒核心素養的重要性進行簡單介紹,并對發展幼兒核心素養基礎上幼兒彩繪活動的評價方法進行研究,其中主要包括進行及時準確的評價、橫向縱向評價相互結合以及開展幼兒自主評價三方面內容。
【關鍵詞】幼兒核心素養 彩繪活動 自主評價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7-0223-02
前言:
隨著人們對啟蒙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許多家長為了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為孩子報了各種興趣輔導班,其中最受家長以及孩子歡迎的就是幼兒彩繪活動。幼兒彩繪活動是一種以繪畫為基礎的彩繪課程,在此過程中可以充分鍛煉孩子的色彩應用能力以及審美能力,為今后的學習以及發展奠定基礎。在當今時代下,要想對孩子進行充分培養,就要在培養幼兒核心素養的基礎上進行繪畫教學。
一、發展幼兒核心素養的重要性
隨著時代的發展,核心素養已經成為教學過程中的主要教育理念,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培養,能夠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綜合質量。學生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學生的文化內涵、自主學習能力、社會參與能力等內容。要想對幼兒的核心素養進行有效培養,就要對幼兒的心理發展狀態以及學習水平進行全面認識,進而制定出針對性的幼兒核心素養培養方法。幼兒作為我國未來的主要人才支柱,對其核心素養進行培養,在某種程度上能夠促進我國未來的發展,由此可以看出,對幼兒核心素養進行培養的重要性[1]。
二、發展幼兒核心素養基礎上幼兒彩繪活動的評價方法
(一)進行及時準確的評價
由于幼兒的記憶時間比較短,所以在對幼兒彩繪活動進行評價的過程中,如果發現好的繪畫作品或者好的繪畫想法,教師需要對其進行及時評價。同樣,如果在繪畫過程中出現不合理的情況,教師也要在第一時間進行評價,這種方式能夠保證幼兒在繪畫過程中及時更改出現的問題,進而提高幼兒繪畫活動的質量。例如,在對《奇妙的點彩》進行制作的過程中,大多數孩子都將自己的手指沾上顏料,在紙上印上各種顏色的手印。但是其中有一個孩子只在一個地方印手印。教師在發現此種現象時,要對其進行及時評價,“把顏色鋪滿畫紙,最終的作品才會更好看”孩子在聽完老師的話后,立刻在畫紙的其他地方印上手印。由此可見,教師在發現問題的第一時間對其進行評價,能夠對孩子在繪畫活動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糾正。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評價的準確性,要指出孩子的繪畫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最終的評價質量。
(二)橫向縱向評價相互結合
在進行幼兒繪畫教學的過程中,為了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不應要求幼兒在繪畫中完全按照繪畫標準進行繪畫,這種方式會嚴重限制幼兒的想象力,在對其進行評價的過程中也一樣。教師應采用引導式教學的評價方式,不能一味的對幼兒進行橫向比較,同時也應對幼兒進行縱向評價。縱向評價指的是對同一個幼兒在不同發展階段進行比較,橫向評價指的是對不同幼兒在同一時期的發展進行比較,二者具有本質上的區別。例如,教師在課堂上讓學生制作賀卡送給自己的家人,對于賀卡的內容以及創作方式等不進行限制,完全靠學生進行自由發揮。教師在對學生制作的賀卡進行評價的過程中,盡量將現在制作的賀卡與學生之前制作的賀卡相互比較,這種方式能更加客觀的對學生進行評價,從而使學生感受到自己在這段時間的進步。“你這張賀卡線條流暢,色彩的應用也比以前有了很大的進步,媽媽收到你這張賀卡一定會很開心”。通過這種評價方式,會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的進步以及不足,并進行針對性的改進。
(三)開展幼兒自主評價
幼兒自主評價的方式主要包括同學之間的相互評價以及幼兒自己評價兩種,這種評價方式一般在幼兒對繪畫具有一定了解之后開展。例如,在完成繪畫作品之后,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兩組,讓這兩組學生分別扮演評價者,對另一組同學的作品進行評價。在此過程中幼兒能夠發現自己繪畫作品中的不足之處,同時發現其他同學繪畫作品中的優點,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繪畫能力。有的同學在評價過程中會說:“我喜歡他這幅畫的顏色,我覺得他畫得好。我喜歡這幅畫上的小兔子,我喜歡這幅畫”。在此過程中孩子會直觀感受到其他同學的優點,同時提高了自己的審美能力,為今后的繪畫學習打下基礎[2]。
結論:
綜上所述,隨著人們對幼兒彩繪教學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如何在發展幼兒核心素養的基礎上對幼兒彩繪教學進行科學評價,成為有關人員關注的重點問題。本文通過對幼兒彩繪活動的評價方法進行研究發現,對其進行研究,能夠有效提供幼兒的彩繪能力,同時對幼兒的核心素質進行有效培養。由此可以看出,對幼兒彩繪教學的評價方法進行分析,能夠為今后幼兒彩繪活動的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春秋.關注幼兒核心素養發展,有效開展主題教育活動[J].新課程(小學),2017(04):7-8.
[2]景萍.基于游戲活動促進幼兒核心素養的發展——以槐蔭區幼兒園區域游戲活動為例[J].幼兒100(教師版),2017(03):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