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濤
【摘要】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得最大的收益,使課堂更有效,我認為首要的前提是構建理念,轉變師生的角色定位,共享基于項目學習的共同體。在項目研究中,教師應該能夠發掘學生的潛力,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從關注知識、技術、技能,到關注學生;從講授知識、技術、技能,到創設項目學習環境、組織和調動學生活動。而學生則在項目完成過程中自覺的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由個體學習向合作學習轉變,由接受學習向探究學習轉變,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關鍵詞】項目學習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7-0248-01
基于項目的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簡稱PBL)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通過一個個項目,促使學生在完成作品和執行任務的學習中進行質詢和求證,從而獲得知識和技能。項目教學模式以杜威的“從做中學”為理論基礎,是一種強調主動探究和創新實踐的教學模式,它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助,以學生在實踐中發現知識、解決問題、提高技能為根本的教學模式。
在教學實踐中基于項目的學習可按照以下四個階段進行過程設計。即確定項目主題,組織任務小組、制定項目任務、小組作品匯報、學習評價。
1.確定項目主題,組織任務小組
確立項目主題立足于學習的內容,要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密,也就是要創設項目情境,以便很好的促進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社會團體間的合作和交流。
基于項目的學習是小組式教學活動,分組前要對每位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個性心理特征及相互關系做詳細的了解,在此基礎上,指定好一名成績優秀、責任心強、有一定領導能力的學生做好負責人,協調、組織本組成員開展各項學習活動,為合作學習建立基本的規則,一旦開展項目,要使得小組中每個人有獨立進行的部分,也要有協同作業的部分,分工明確。
2.制定項目任務
在確定項目主題后,就要制定項目任務了。制定項目任務的步驟一般為:小組集體討論、制訂行動計劃和作品形式→小組成員分頭收集所需資料→小組成員匯合,與其他組員一同分享自己所搜集的資料→經過小組成員集體協作,完成小組最終研究產品。
在這個環節中,教師應該幫學生把這個項目中涉及到的相關知識點劃分到對應的時間段內,使得學生能有一個大概的心理準備與學習計劃。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有些比較難掌握的知識與技能點,學生會碰到困難而卡住,老師就在學生的求知欲最強烈的時候,適時點撥相關的知識與技能。同時,當發現學生有偏離項目目標方向時,老師也應該及時糾正,使學生少走彎路。
3.小組作品匯報
在各小組完成項目任務后,教師組織各小組利用不同形式來呈現、展示他們的成果和研究過程。可以是口頭報告的形式、也可以制作成幻燈片或網頁的形式,里面要詳細記錄下成員們各階段收集到的資料、完成的作品及成員間的交流和各自的感想。
在項目展示之后,應該給出時間讓學生對作品進行完善與修改,使作品更加適合項目要求。
4.學習評價
在基于評價的學習中,學習評價的出發點是為了促進學習者個人和小組的進步,而非單純判斷學習者成績的高低。
根據評價的任務和發生時間,又可以將基于項目的學習評價劃分為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教師要設計評價量規來實現。
形成性評價貫穿整個活動過程中,分階段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小組協作學習和作品進展進行的自評和他評,目的在于對好的問題解決思路進行肯定,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對錯誤的做法加以引導和指證,開拓和修正學生的研究思路。
總結性評價又稱為事后評價,一個項目結束時為掌握學習活動最終效果而進行的評價,同樣有自我評價、同伴評價和教師評價三種組織形式。
在基于項目的學習實踐中,教師的角色不再是一部百科全書或一個供學生利用的資料庫,而成為了一名向導和顧問。他幫助學生在獨立研究的道路上迅速前進,教會學生怎樣應付大量的信息,引導學生如何在實踐中發現新知識,掌握新內容。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獨立完成項目把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不僅提高了理論水平和實操技能,而且又在教師有目的的引導下,培養了合作、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基于項目的學習以現代教育理念作為指導,以人為本,從實際出發,對課程實施項目教學,必將大大提高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