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夏
(河南省鄭州市中醫院,河南 鄭州 450000)
中醫稱急性腦血管疾病為中風,其主要癥狀為突然暈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言語不利及伴有口角歪斜等。中風并發癥較多、致殘率高,且恢復緩慢,恢復期易出現煩躁、焦慮及失眠等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恢復進展。失眠為中風最常見并發癥,臨床治療多應用鎮靜助眠類藥物,此類藥物短期效果尚可,長期應用會產生依賴性與耐受性,效果欠佳。研究表明,中醫治療失眠癥臨床療效明顯。筆者探討通絡安神方足浴治療中風后患者的失眠癥狀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在鄭州市中醫院康復科治療的中風后失眠患者7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5例。對照組男20例,女15例;年齡54~89歲,平均(71.6±7.8)歲;腦梗死26例,腦出血9例。觀察組男18例,女17例;年齡55~91歲,平均(72.1±7.5)歲;腦梗死27例,腦出血7例,蛛網膜下腔出血1例。所選患者均符合《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的中風診斷標準[1],無語言障礙,意識清楚,可正確表達自身意愿,住院超過7 d,排除伴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均予以常規護理,夜間維持病室安靜,光線暗淡,避免患者受到驚擾,營造優良的睡眠環境。指導其養成規律的生活與睡眠習慣,強化其心理護理,消除思想顧慮,確保情緒穩定。
2.1 對照組 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艾司唑侖(北京益民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1020891),每晚睡前服用2 mg。2周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
2.2 觀察組 在常規護理基礎上,每晚給予自制安神方足浴。通絡安神組成:酸棗仁、生龍骨各20 g,丹參30 g,首烏藤、合歡皮、茯神各15 g;碾成粉末后備用。具體方法:每日于飯后1 h,睡前30 min,用開水500 mL沖泡通絡安神方5 min后,再加約3 000 mL的熱水攪拌均勻,置于足浴桶內。此時讓患者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把雙足置于足浴桶上方讓熱氣熏蒸,等患者可耐受水溫時再將雙足浸入藥液內,搓泡20 min。水溫控制在40℃左右。足浴過程中注意觀察患者是否有頭痛、頭暈、心悸及乏力現象,若出現異常立即停止足浴并讓其平躺休息。2周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
3.1 療效評定標準 治愈:睡眠時間達到正常,或晚間睡眠時間超過6 h,睡眠質量好,白天精神充沛;顯效:睡眠狀況明顯好轉,時間增加3 h,睡眠深度增加,總睡眠時間小于6 h;有效:失眠癥狀有所緩解,睡眠時間增加少于3 h;無效:失眠癥狀無明顯緩解,甚至加重。總有效率=(治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3.3 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失眠狀況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中風后失眠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研究表明,70%的中風患者均存在程度不一的失眠癥狀,失眠作為中風的常見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功能恢復及基本生活能力,降低患者生活質量,損害其身心健康[2]。中風后發生失眠的機制較復雜,中醫稱失眠為“不寐”“不得眠”“目不瞑”等。中醫認為足為精氣之本,足健人康,養人需護足[3]。足部同身體臟器經絡都有緊密關系,中藥足浴通過溫水促使足部血液流通,助于藥物成分通過熱氣滲入足部皮膚,起到除煩安神、舒筋活絡、益氣生血、活血散瘀及調節臟器功能的作用[4]。本研究所用安神方中,酸棗仁養心安神、益陰寧心,龍骨寧心安神、平肝潛陽,丹參、首烏藤活血通絡、養血安神,合歡皮、茯神解郁寧心、和血安神。諸藥合用,可收養心寧心、養血活血、平肝暢情安神之效。本研究通過安神方足浴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失眠狀況,提升了其睡眠質量,減少了患者精神及身體上的痛苦。此外,安神方足浴還可緩解患者因中風而致的疼痛與肢體麻木等癥狀,促進整體康復。
綜上所述,應用安神方足浴可有效改善中風后失眠患者睡眠質量,其法操作便捷、無創、無成癮性、副作用極少,深受廣大患者青睞,具有廣泛推廣應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