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凱麗,趙淑芳
(漯河醫學高等??茖W校第二附屬醫院,河南 漯河 462000)
我國產婦大多數為初產,缺乏分娩經驗,使孕婦極其擔憂自然分娩的安全性及難產情況的發生。而產婦存在焦慮、恐懼、緊張等不良心理狀態,將會影響其分娩方式,也會對胎兒健康及產程帶來影響[1]。因此對產婦進行產前心理護理,即針對性地對產婦宣傳剖宮產與自然分娩的優缺點,并對產婦進行放松訓練,實施有效的心理干預護理具有重要意義。產前心理護理可使產婦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縮短產婦產程,并緩解分娩疼痛[2]。本研究通過與常規護理比較,探討心理護理對孕產婦的分娩方式及剖宮產率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選擇漯河醫學高等??茖W校第二附屬醫院收治的76例孕產婦為觀察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38例。對照組年齡22~33歲,平均(26.42±3.40)歲;孕周36~40周,平均(38.37±1.36)周;體重58.40~72.60 kg,平均(65.44±3.76)kg。觀察組年齡23~34歲,平均(27.26±3.58)歲;孕周37~40周,平均(38.21±1.49)周;體重59.50~73.76 kg,平均(66.27±3.59)kg。兩組孕產婦經過骨盆測量、胎位檢查,均無高危妊娠病情出現。兩組孕產婦一般資料(年齡、孕周、體重等)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護理。內容包括:對妊娠情況進行常規檢查;向孕產婦介紹常規護理方法、分娩流程及注意事項;密切監測孕產婦胎兒胎心及孕產婦生命體征情況等。
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產前心理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①陌生的住院環境會增大孕產婦的恐懼心理,應在孕產婦入院后,帶領孕產婦熟悉產科環境,介紹孕產婦病區結構,參觀待產室、產科病房、病房室內設置與物品放置處等,并保持病室環境的衛生整潔、安靜,保證孕產婦良好的休息時間,減輕其焦慮、緊張等負面心理。②孕產婦入院后,通過圖片、雜志、書籍等,細心講解孕產婦孕期相關知識,除普及注意事項及健康宣教外,還應對不同分娩方式的優缺點進行解說,并向孕產婦及其家屬介紹主管醫師;指導孕產婦腹部功能鍛煉及產前盆底肌鍛煉方式,同時允許孕產婦家屬陪伴分娩,減輕孕產婦緊張、恐懼的心理情緒。③詳細介紹并指導孕產婦的臥、立、走、趴、跪、坐等自由體驗,根據孕產婦身體情況及心理狀態,訓練其在產程期間用力、呼吸、放松技巧,并告知如何減輕疼痛。④為減輕孕產婦對分娩過程的恐懼,讓已分娩產婦與待分娩產婦進行面對面交流,請已分娩產婦將分娩過程的體會及怎樣配合醫師進行分娩的方法告知待分娩產婦,使待分娩產婦獲取分娩經驗,緩解恐懼心理。⑤適時播放緩解不良情緒的音樂,使孕產婦放松身心,安撫并耐心解答孕產婦關于分娩期間或產后情況的問題,緩解其不良情緒,使孕產婦順利完成分娩過程。
3.1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孕產婦的分娩方式及第1、2、3產程時間。

3.3 結果
(1)孕產婦分娩方式比較 兩組孕產婦分娩方式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孕產婦分娩方式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2)孕產婦產程比較 觀察組第1、2產程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但兩組孕產婦第3產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孕產婦產程比較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自然分娩是產婦經歷的一種特殊生理過程,在分娩期間,產婦的子宮與胎兒胸廓的壓縮、擴張都具有收縮規律,可有效促進胎兒腹部的發育,使胎兒自主呼吸[3]。子宮收縮規律可有效排出胎兒呼吸道里的羊水、黏液,降低胎兒吸入性肺炎及濕肺發生的可能。但大多初產婦害怕自然分娩的疼痛,極易出現娩前恐懼、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嚴重阻礙分娩過程的順利實施[4]。據有關數據顯示,孕產婦在分娩期間產生的不良情緒,可降低大腦皮質及皮質下中樞的痛閾。剖宮產屬于外科干預,是一種病理現象過程,雖能在短時間內將胎兒取出,降低孕產婦難產或母嬰并發癥,但會對產婦造成骨折、肌肉神經損傷或皮膚損傷,甚者會導致傷口感染、器官損傷、久不愈合、出血等嚴重癥狀[5]。有關臨床資料顯示,剖宮產后孕婦不能盡快進食,不能及時給新生兒喂奶,新生兒極易出現脫水、低血糖等癥狀,給母體與新生兒均帶來傷害。產前心理護理可有效緩解孕產婦負面情緒,改善子宮收縮擴張乏力,并縮短產程時間,加深孕產婦對分娩的相關知識,促進分娩過程的順利實施。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對孕產婦實施產前心理護理,不僅在分娩方式中順產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且第1、2產程短于對照組(P<0.05),表明產前心理護理能有效降低剖產率,提高順產率,保證產后母嬰安全,值得在臨床中進一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