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愛紅,皇菊蓮
(山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山西 太原 030024)
混合痔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是直腸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膚下的直腸靜脈叢發生擴大、曲張所形成的柔軟靜脈團,或肛緣皮膚結締組織增生或肛管皮下靜脈曲張破裂形成的隆起物,主要表現為便血、疼痛等?;旌现虨槲铱苾瀯莶》N,目前采用提扎固澀術手術治療、中藥熏洗,但遺留術后疼痛、水腫、排便困難等癥狀,給患者帶來較大痛苦。筆者在中藥熏洗基礎上聯合耳穴埋豆治療,在改善術后疼痛、水腫、排便困難等不適癥狀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在山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住院的行環狀混合痔提扎固澀術手術的患者92例為觀察對象,男44例,女48例;年齡27~72歲;病程最短6個月,最長7年。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6例。對照組男21例,女25例;平均年齡(51.4±12.4)歲;平均病程(49.0±10.8)個月。觀察組男23例,女23例;平均年齡(49.4±14.1)歲;平均病程(50.9±7.6)個月。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病情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92例患者均在蛛網膜下腔神經阻滯麻醉提扎下給予固澀術;術后進流食,常規使用抗生素3 d預防感染,控制排便至術后2 d,首次排便應用開塞露,以保持大便通暢。
2.1 對照組 患者術后回病房后給予抗炎止痛治療,術后第2日排便后將提前煎煮好的中藥藥液(五倍子15 g,苦參30 g,黃柏20 g,地榆20 g)加熱至60~70℃,倒入熏蒸椅內進行熏洗?;颊咦谝紊?,蒸熏患處10 min,待溫度降低至39~41℃后,讓患者坐于盆內15~20 min,使患處充分浸泡,期間可用紗布蘸藥液輕輕擦洗肛門。熏洗完成后應將局部皮膚擦干,并換藥。治療期間,患者忌食刺激性食物,戒煙酒,作息規律,清淡飲食,局部保持清潔。治療2周。
2.2 觀察組 患者術后回病房后,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耳穴埋豆,選取雙耳神門、皮質下、交感、直腸、肛門穴。首先向患者解釋操作的目的,用75%酒精棉球消毒耳部,使用探棒找到敏感點,脹、痛感覺明顯時,取王不留行籽貼于相應穴位上,并按壓刺激,每穴10~20下,并于換藥前后、排便前后、睡前進行按壓。治療2周。
3.1 觀察指標 ①疼痛: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SA)評定[1]。用一條長約10 cm的游動標尺,一面標有10個刻度,兩端分別為“0”和“10”,“0”分表示完全無痛,“10”分代表難以忍受的最劇烈的疼痛。讓患者根據自我感覺將標尺移至某處,表示疼痛的程度。②水腫:參照1975年全國外科肛腸會議上制定的水腫分級標準評定。0分:術后創面無水腫;2分:術后創面輕度水腫,不影響活動;4分:術后創面水腫明顯,尚能活動,無明顯的情緒改變;6分:術后創面水腫嚴重,活動受限,影響情緒。③排便困難。0分:大便通暢,輕微疼痛;2分:大便費力,尚能排出,疼痛明顯;4分:排便困難,疼痛明顯加劇,需用開塞露;6分:多日排不出,需要灌腸。
3.2 療效評定標準 依據《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制定[2]。痊愈:水腫、疼痛、滲出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皮膚損害完全消失;顯效:水腫、疼痛、滲出等臨床癥狀顯著消失,皮膚損害顯著消失;有效:水腫、疼痛、滲出等臨床癥狀有所改善,皮膚損害有所減退;無效:水腫、疼痛、滲出等臨床癥狀無改善,皮膚損害無減退。總有效率=(痊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3.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4 結果
(1)疼痛癥狀積分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行環狀混合痔提扎固澀術手術的患者
注:與同期對照組比較,△△P<0.01
(2)水腫癥狀積分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行環狀混合痔提扎固澀術手術的患者
注:與同期對照組比較,△△P<0.01
(3)排便困難癥狀積分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行環狀混合痔提扎固澀術手術的患者
注:與同期對照組比較,△△P<0.01
(4)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9.1%,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6.1%,觀察組療效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行環狀混合痔提扎固澀術手術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環狀混合痔提扎固澀術后疼痛是由于手術直接損傷絡脈、經脈引起,氣血運行不暢,氣滯血瘀,不通則痛;氣血不通不能濡養經脈,則不榮而痛。肛門部位分布豐富的神經和血管,手術可導致神經纖維暴露及血管受損,影響局部淋巴及血液回流,加之括約肌收縮壓迫、此處痛覺敏感等,術后易發生炎癥滲出、充血、疼痛等。而疼痛刺激又可引起括約肌痙攣,加重局部淋巴及血液回流障礙,增加炎性滲出,加重疼痛,形成惡性循環[3]?;旌现淌中g后,由于切口損傷刺激皮膚的神經末梢,淋巴液、血液回流障礙導致局部水腫,引發疼痛;術后排便、換藥等刺激,亦可產生疼痛,導致排便困難。
《靈樞·口問》記載:“耳者,宗脈之所聚也?!倍c臟腑、經絡系統息息相關,可以反映經絡系統、五臟六腑的疾病,亦可通過刺激耳郭反應點(耳穴),對經絡系統和五臟六腑進行調節[4]。耳穴埋豆是采用王不留行籽貼壓于耳郭上的穴位或反應點,通過按壓穴位,疏通經絡,調整臟腑氣血功能,促進機體陰陽平衡,達到防治疾病、改善癥狀的一種方法。根據中醫臟腑和西醫理論,交感有松弛內臟平滑肌和舒張血管的作用,并有鎮靜、止痛、催眠作用;神門能調節大腦皮層的興奮與抑制過程,有鎮痛、鎮靜、消炎等功效;皮質下能夠調節大腦皮質和皮質下自主神經中樞的興奮和抑制過程,具有鎮靜、鎮痛等功效。神門與皮質下合用,可加強鎮痛效果[5]。諸穴配合,相輔相成,具有緩解疼痛、減輕水腫、促進排便的作用?,F代研究發現,通過按壓耳穴可使微血管擴張、局部循環改善,使5-羥色胺等致痛物質轉運入血,使局部組織中5-羥色胺水平降低,緩解疼痛[6]。
中藥熏洗是指將藥物加熱后藥汽熏至患處,再將藥液趁熱淋洗患部,依靠藥力和熱力共同作用于病變部位,疏通腠理,通暢氣血,從而達到清熱燥濕、活血消腫、收斂止痛等功效。熏洗方中五倍子外用抗菌解毒,收斂止血;苦參及黃柏清熱解毒,燥濕止癢;地榆解毒斂瘡,涼血止血。此外,黃柏還可保護血小板,有效促進皮下滲血、滲液的吸收。
本研究表明,耳穴埋豆聯合中藥熏洗能較好地改善環狀混合痔提扎固澀術后患者疼痛程度、水腫程度、排便困難等方面,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