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佩蕊,范秀敏,朱 崎,李佩芳,王 濤,董秀芹,顧慶梅,林夢茹,通信作者:張慧慧
(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安徽 合肥 230011)
腦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常見的發生于中風后的神經精神疾病和情感障礙,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興趣喪失、思維遲緩、疲勞、睡眠障礙及自責,甚至出現自殘、自殺念頭或行為[1]。該病的病因病機為PSD打破機體陰陽平衡,阻滯臟腑氣機,損傷臟腑精氣,導致或加重腦卒中的病情,增加復發率,并直接降低患者對治療、護理的依從性,延遲神經功能缺損的恢復[2]。同時,PSD與中風的預后有密切關系,不僅影響患者的恢復進程,且嚴重破壞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質量,給社會、家庭、個人都帶來極大的心理壓力,嚴重影響腦卒中的病程、康復和預后[3]。因此,尋找更好的治療、護理方法對提高PSD患者生存質量和治愈率有重要的意義。本研究旨在探討中醫特色心理護理配合通督調神針法對PSD的改善情況,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住院及門診患者60例,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齡(70.42±6.48)歲。所選病例腦卒中診斷參照《各類腦血管病疾病診斷要點》[4],抑郁癥診斷參照《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關于抑郁癥的診斷[5]。入選患者均行顱腦CT或MRI檢查確診為陳舊性腦梗死,發病時間2~5個月,生命體征平穩;排除其他非腦血管病所致抑郁癥,以及有嚴重心臟、腎臟、肝臟疾病及造血功能障礙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60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治療前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發病時間等基本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護理配合通督調神針法治療。通督調神針法[6]取主穴:神庭、百會、風府、大椎、水溝、神道。風痰阻絡者加豐隆、合谷;肝陽暴亢者加太沖、太溪;氣虛血瘀者加氣海、血海;陰虛風動者加太溪、腎俞[7]?;颊呷扰P位,其中水溝針刺方向斜向鼻中隔,以患者流淚為度;其他穴位針刺后,施以提插或捻轉手法,使其得氣。以上穴位針刺得氣后留針40 min,20 min行針1次,每日1次,每周6次,治療4周后觀察療效。
2.2 觀察組 采用中醫特色心理護理配合通督調神針法。心理護理遵循“七情致病”的原理[8],根據不同情緒趨向性制訂不同的治療方案,即針對不同證型的心理矛盾使用不同的心理疏導方法。①“怒則氣上”型患者。護理此類患者,“禁之則逆其志,順之則加其病”,需要在醫護諒解其發怒情緒的基礎上,給以正確的疏導。以悲制怒,向其家人了解患者曾經最悲傷的生活事件,使其怒氣發作,以此反復刺激患者,制約其煩怒的情緒。當其挑釁時,護理人員應不予計較,待其情緒平穩后,向其說明“百病生于氣”的道理,減少患者發怒的機會。②“思則氣結型”患者。針對這類患者當“告之以其敗,語之以其善,導之以其所便,開之以其所苦”。根據患者的憂思癥結,予以勸說,闡明思慮的負面性,讓其了解只有心情舒暢,配合治療才是治療疾病的最佳方法。③“悲則氣消型”患者。在護理此類患者時,可使用中醫情志相勝法,以喜勝悲,給予患者關心和體貼,為患者提供周到的生活及醫療護理,根據患者的生活愛好,多采用使其開心的語言交流,并在病房播放快樂、喜慶、節奏感強的音樂。④“恐則氣下型”患者。護理人員應積極給予患者安慰,表示同情、理解和關懷,多和患者溝通,誘導和鼓勵患者進行語言練習。如發音不清,應逐字逐句地教其練習;如詞不達意,應反復在耳邊提醒患者。通督調神針法同對照組,每周6次,治療4周后觀察療效。
3.1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抑郁程度,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狀況。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定患者的抑郁程度,改良愛丁堡-斯堪的那維亞卒中量表(MESSS)評定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ADL,Barthel指數)評價日常生活能力,分別于就診48 h內和治療后測定。①抑郁程度:根據HAMD評分,采用交談及觀察的方式對受試者進行評分,評分越高代表抑郁程度越嚴重。嚴重抑郁:評分>35分;中度抑郁:評分為20~35分;輕度抑郁:評分≥8分且<20分;無抑郁:評分<8分。②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采用MESSS評分測定,評分越高代表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輕型:0~15分;中型:16~30分;重型:31~45分。③日常生活能力狀況:采用Barthel指數評定,評分越高提示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越好。良:評分>60分;中:評分為41~60分;差:評分<41分。
3.2 療效評定標準 ①抑郁癥的療效評定:根據《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9]制定。痊愈:HAMD評分減少≥75%;顯效:50%≤HAMD評分減少<75%;有效:25%≤HAMD評分減少<50%;無效:HAMD減分<25%。減分率=(治療前HAMD總分-治療后HAMD總分)/治療前HAMD總分×100%。②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療效評定標準:根據《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標準》[10]制定?;救?MESSS評分減少≥91%;顯著進步:46%≤MESSS評分減少<91%;進步:18%≤MESSS評分減少<46%;無變化:MESSS評分減少<18%。減分率=(治療前MESSS總分-治療后MESSS總分)/治療前MESSS總分×100%。③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定標準。顯效:療效指數≥20%;有效:12%≤療效指數<20%;無效:-12%≤療效指數<12%;惡化:療效指數<-12%。療效指數=(治療后BI得分-治療前BI得分)/治療前BI得分×100%。
3.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取t檢驗,計數資料采取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4 結果
(1)抑郁癥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腦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癥臨床療效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腦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3)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腦卒中后抑郁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4)抑郁程度評分、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和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HAMD評分、Barthel指數、MESSS評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HAMD評分、MESSS評分均低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改善更加明顯(P<0.05),Barthel指數均顯著提升(P<0.05),且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腦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程度評分、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和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PSD的發病機制比較復雜,包括生物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等多種因素。患者肢體功能的喪失,社會或家庭地位的降低及對疾病認識的歪曲均會導致該病的發生與進展[11]。PSD病機關鍵為腦竅郁閉,腦神經紊亂導致心理癥狀的出現,軀體癥狀的發生責之于腦功能紊亂所致的五臟不安[12],而其導致的各種負性情緒又會直接影響腦卒中患者接受治療和康復鍛煉的自覺性和依從性,進而降低康復的效果,減緩患者生活能力的恢復進程,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病死率[13]。給予PSD患者中醫特色心理護理結合通督調神針法,在緩解患者緊張焦慮的情緒,增加患者的社會幸福感和戰勝病魔的自信心,促進患者肢體神經功能恢復,提高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方面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中醫特色心理護理在中醫長期的臨床實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早在《黃帝內經》中就記載了中醫特色心理護理的重要性,如《靈樞·師傳》曰:“告知以其敗,語之以其善,導之以其所便,開之以其所苦?!边@種心理教育方法仍是現代心理護理的重要內容。中醫從七情論述心理護理,即“喜”“怒”“哀”“思”“悲”“憂”“恐”,《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中說“心在志為喜”“肝在為怒”“脾在志為思”“肺在志為憂”“腎在志為恐”,長期、過度的精神刺激可引起機體的陰陽失調,氣血失調,經絡臟腑功能紊亂[14]。通督調神針法的主穴為百會、風府、神庭、水溝、大椎、神道,這些穴位直入于腦,正如《難經·二十八難》云:“督脈者,起于下極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風府,入屬于腦?!敝T穴合用,使各陽經、陰經之間緊密聯系,并促進了針刺得氣后氣機在經脈中的流轉,使得髓海得以濡養,達到醒腦開竅、五臟調達的目的。王敏丹等[15]研究發現,電針刺激抑郁大鼠的督脈腧穴,可有效提高大鼠體內的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含量,減少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的含量,減輕抑郁癥狀。而中醫特色心理護理結合通督調神針法可以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使患者心神及早平定,心情保持舒緩,精神及早順暢,使氣血調和,臟腑功能盡早恢復。本研究結果顯示,患者治療1個療程后,兩組患者的抑郁狀態均顯著好轉,且觀察組患者抑郁癥狀改善明顯優于對照組。治療后觀察組神經功能缺損總有效率、抑郁癥總有效率、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總有效率均優于對照組,提示中醫特色心理護理結合通督調神針法可明顯改善患者的抑郁程度。
為更加全面、廣泛地評估中醫特色心理護理結合通督調神針法對PSD患者的影響,本研究還選取了反應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的MESSS評分和ADL評分。結果顯示,給予中醫特色心理護理結合通督調神針法干預后,PSD患者的MESSS評分顯著降低,Barthel指數顯著提高,表明中醫特色心理護理結合通督調神針法促進了神經功能的恢復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提升。大量的研究證實,患者的心理狀態與病情的恢復具有密切關系,中醫特色心理護理減少了不良心理狀態的發生,使患者的配合度更高,從而促進了肢體功能康復,提高了日常生活活動能力[16]。
綜上所述,中醫特色心理護理配合通督調神針法不僅能明顯改善PSD患者抑郁癥狀及神經功能的缺損情況,更提高了其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