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榮,曹江玲
(1.湖北省當陽市壩陵衛生院,湖北 當陽 444100;2.湖北省當陽市人民醫院,湖北 當陽 444100)
宮頸糜爛可分為先天性糜爛與后天性糜爛。先天性糜爛即生理性糜爛,是受雌激素影響柱狀上皮外翻而呈現的生理現象。后天性糜爛即炎性糜爛,是慢性宮頸炎的一種表現,也是引發宮頸癌的因素之一,主要由感染引起,可引起白帶增多,接觸性出血,嚴重時下腹部或腰骶部疼痛伴墜脹。臨床治療宮頸糜爛主要以局部物理治療為主,多采用電熨、激光、冷凍、微波、波姆光紅外線等。但由于物理療法主要是對癥治療,只能殺滅宮頸表面糜爛部位的病菌,并不能徹底治愈宮頸糜爛,所以局部物理治療宮頸糜爛有一定局限性并容易復發。另外,物理療法治療宮頸糜爛還可能會損傷患者的正常組織,造成宮頸局部瘢痕形成,以及宮頸分泌腺閉鎖等[1-2]。筆者采用維生素C聯合雙料喉風散局部用藥治療宮頸糜爛83例,獲得較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5月至2015年7月當陽市壩陵衛生院收治的宮頸糜爛患者83例,年齡21~56歲,均為已婚已育。治療前均作宮頸刮片檢查排除癌變,陰道分泌物檢查排除滴蟲、霉菌、性病。
1.2 診斷標準 根據糜爛的面積大小分為輕(Ⅰ)度(糜爛面積小于子宮頸面積的1/3)、中(Ⅱ)度(糜爛面積占子宮頸面積的1/3~2/3之間)、重(Ⅲ)度(子宮頸糜爛面積占宮頸面積的2/3以上)。根據宮頸糜爛的表現分為單純型(糜爛面平坦光滑)、顆粒型(糜爛面凹凸不平,呈顆粒狀)、乳頭型(糜爛面呈乳頭狀)[3]。
83例患者均采用維生素C聯合雙料喉風散局部用藥治療。將維生素C片1 500 mg(華中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2020614,100 mg/片)研成粉末,裝入雙料喉風散(廣東嘉應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44020 314,2.2 g/瓶)中搖勻備用。用藥前先用無菌棉球拭凈宮頸及陰道的分泌物,碘伏消毒宮頸及陰道,然后應用陰道窺器充分暴露宮頸,將混合粉劑均勻噴涂于創面。上藥期禁止性生活及盆浴。月經干凈3~5 d后開始用藥,隔日1次,共治療7次。下月月經干凈3~5 d后復查。
3.1 療效評定標準 治愈:糜爛面消失,宮頸光滑;好轉:糜爛面縮小,顆粒型轉為單純型,乳頭狀型轉為顆粒型;無效:糜爛面無改變。
3.2 結果
(1)宮頸糜爛面積改善情況 見表1。

表1 83例宮頸糜爛患者宮頸糜爛面積改善情況(例)
(2)宮頸糜爛類型改善情況 見表2。

表2 83例宮頸糜爛患者宮頸糜爛面積改善情況(例)
宮頸糜爛患者糜爛面難以愈合是臨床治療中的一個難題,感染又是影響糜爛面愈合的重要因素之一。控制感染是治療糜爛面最關鍵的措施。研究表明[4],創面局部微酸性環境可以有效預防局部感染,從而促進創面的愈合。其原因可能與微酸性環境可以提高創面局部血氧飽和度、降解創面的細菌生物膜等[5]有關。馬富廉[4]研究得出,pH為5時的酸性環境抑菌最強。WIEGAND等[6]也試驗證實pH為5時細菌增殖數量明顯降低。維生素C又稱抗壞血酸,呈酸性,外用能創造局部酸性環境。張玉新等[7]應用維生素C治療細菌性陰道炎,證實維生素C在增加微環境酸度時能有效控制感染。維生素C還能增強毛細血管壁的致密度、減低毛細血管脆性和通透性,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及免疫功能低下等,因而廣泛應用于抗感染治療[8]。由此可見,維生素C用于治療宮頸糜爛,可改變局部的pH環境,增加其酸度,使有益菌繁殖,使致病菌的生長受抑制,這種“以菌治菌”的治療方法有利于宮頸糜爛面愈合;維生素C還可保持血管的完整,促進組織修補,從而加速糜爛面愈合。
雙料喉風散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主治齒齦腫痛,潰破、糜爛等癥。現代藥理研究證明,雙料喉風散可有效抑制致病菌的繁殖。方中珍珠、冰片收斂生肌,具有促進創面愈合的功效,其機制包括調節創面pH值、改善創面微循環并促使毛細血管新生和增殖、保持濕度及保護新生肉芽組織、加強創面免疫活性細胞氧化代謝功能等[9-10]。有實驗報道[11],生肌類中藥可降低創面pH,使創面呈微酸性,促進成纖維細胞增殖,加速創面愈合。牛黃、黃連、青黛、山豆根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消腫療瘡,可有效控制糜爛面局部感染。
宮頸糜爛的病變實質是宮頸鱗狀上皮細胞脫落缺損或變性壞死、柱狀上皮充填增生及腺體形成生長,同時伴有炎性細胞浸潤及病原體侵蝕的過程。炎細胞在局部發揮防御作用的同時,大量炎細胞浸潤又會分泌化學物質破壞細胞連接,加速上皮細胞脫落,造成糜爛面的加重[12-13]。治療上除控制病原微生物的侵犯,還需適時降低炎細胞的游離,避免上皮細胞脫落等。有報道表明[14],pH值降低會導致中性粒細胞聚集,并釋放大量彈性蛋白酶,使炎癥加重、組織損傷擴大,從而延緩創面愈合。酸性的pH環境具有抑制炎細胞的功能[15],因此在治療宮頸糜爛時須適當增加微環境酸度。SHARPE等[16]認為創面越深,pH越高。SCHREML等[17]認為創面中心pH值高于邊緣,即存在梯度變化,以此可知微環境pH值在宮頸糜爛不同層面是不同的,局部用藥要注意噴涂均勻、厚薄適度。治療宮頸糜爛時探究pH值的變化,是基于局部微環境中pH的微酸性能促進糜爛面愈合為前提的。當然,促進和影響糜爛面愈合的因素有很多,需從多個方面進行探索。理論上,顆粒型與乳頭型糜爛可能同屬于腺性糜爛[13],是柱狀上皮及腺體呈復層增生過度而呈現顆粒狀、乳頭狀糜爛。由此推測顆粒型與乳頭型糜爛盡管屬于臨床不同類型,但由于組織病理上的共同(或相似)點,可能使療效出現相似的結果。此外,由于早期宮頸糜爛會有大量致病菌存在[16],藥物的抗菌作用也可能導致輕度糜爛與中度糜爛療效相近。
綜上所述,維生素C聯合雙料喉風散治療宮頸糜爛在臨床使用中療效確切,而且安全、簡便,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