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短房
加拿大是全世界移民比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每年接納二三十萬新移民,可謂“大門常打開”。然而,變才是該國移民政策永恒的主題。
加拿大是中國重要的貿易伙伴、旅游和留學目的地,也是近年來吸納中國移民最多的國家之一。這個國家有龐大的華人社區,是中國人“常來常往”之地。在華人聚居的大溫哥華地區,軌道交通系統的自動售票機有中文選項,考駕照筆試可以用中文,溫哥華國際機場的提示牌上有中文提示(當然,也有另一個當地較大少數族裔—印度裔的語言提示)。這些都讓許多外語能力不佳的同胞覺得,移民加拿大是更好的選擇。
誠然,加拿大是全世界移民比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有21.9%的加拿大人(2017年數據)是第一代移民,但加拿大移民政策卻是各國中變化最劇烈的,甚至可以說,變才是該國移民政策永恒的主題。
加拿大和許多英系國家一樣,對永久居民保持“身份”或申請加入本國國籍,有俗稱“移民監”的居住時限要求。
自1977年起,申請加拿大國籍者必須具備有效的加拿大永久居民身份(俗稱“持楓葉卡者”),必須在過去4年內累計在加拿大境內住滿3年;2015年通過的C-24法案修改后的新規則規定,申請加拿大國籍者需要在連續6年內住滿4年,且其中至少4年每年住滿183天(即半年以上);2016年加拿大聯邦政府在實現政黨輪替半年后,取消了C-24法案,恢復了舊規。
移民入籍的前提是擁有加拿大永久居民身份,即持有加拿大永久居民證(楓葉卡)。許多不知情的人往往會顧名思義,以為“永久居民”自然如字面上意義所言,只要獲得便“永久”保存這一身份,不會再失去。實際上“永久居民”并不“永久”—楓葉卡只有5年的有效期,每個楓葉卡持有者“如無被移民部認可的合理理由”,必須在每個連續5年中至少累計在加拿大境內住滿730天,否則5年期滿后楓葉卡將不再被允許延期,這也意味著“永久居民”的身份得而復失。
1977年舊規中規定,申請國籍者成為永久居民前在加拿大境內居住的時間,也可被算入“移民監”時長內,而C-24卻將這條“通融”取消,無疑是將“監規”變得更嚴苛。舊規并未規定4年內每年需最少住幾天,申請者回旋余地還比較大,而C-24法案卻規定每年都必須至少住滿半年,“監規”之苛刻可謂前所未有。如今雖基本恢復了1977年舊規,但“移民監”的困擾卻依舊存在。
近年來,加拿大經濟結構變化很大,專業對口工作很難找,生意也并不那么好做,不少華裔移民人在加拿大,工作重心卻仍留在加拿大以外,“移民監”就成了不小的麻煩。此外,有些華裔移民(尤其經濟類移民)僅僅想獲得個海外“身份”,并非真的想搬到加拿大來生活,當然對“移民監”的約束更覺得渾身不自在。
盡管聯邦移民部規定可以申請“例外”,但條件原本就十分苛刻,且近年來尺度趨于收緊,許多申請“例外”者最后都在續楓葉卡或申請入籍時遇阻,以至于移民律師通常會好心勸告申請者“想清楚”,不要輕易嘗試走這扇“窄門”。另一個變通辦法是“造假”,這當然更不足為訓,且近年來隨著打擊力度增強,事實上也越來越得不償失。正因如此,既想移民加拿大、又不愿舍棄國內方便者,可千萬想清楚了。
2008年2月以前,加拿大移民以“聯邦技術移民”為主,其類別多達300類,覆蓋面十分廣泛;每年引進技術移民總數“上不封頂”;對申請者的英/法語能力雖有要求,但并不要求提供等級憑證;對申請者雖有學歷要求,但學歷憑證僅需所頒發院校出具和所在國公證機關公證即可。
之所以相對寬松,是因為當時的加拿大政府認為,本國地廣人稀,各行各業都缺乏必要的專門人才,而這些人才僅憑本國培養,既緩不應急,又無法滿足數量、質量需求,必須降低門檻,吸納海外專才為加拿大效力。
2008年11月,聯邦移民部頒發技術移民新規,將原有的300類技術移民準入類別大幅削減到38類;大幅提高移民申請者語言要求,要求申請者提供雅思等級證書或類似的法語能力等級憑證;首次為技術移民規定上限(2009年配額為15.66萬人)。
作此調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政府意識到加拿大經濟產業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原本作為產業支柱的制造業,和20世紀末一度蓬勃發展的高科技產業,迅速讓位于資源業,為此必須調整技術移民引進規則,以適應新的需求;同時,需要采取措施,避免人才引進中“用非所長”的浪費,并減少“盲目移民”的比例。
2011年7月,加拿大宣布將對年度技術移民總申請量和單個類別申請量,實施配額制。此后至2012年3月底,全加獲批的聯邦技術移民簽證總數僅440人,核準率僅13%,這和此前的動輒十幾萬,簡直恍若隔世。
這表明加拿大聯邦政府認為,本國人才最需要彌補的短板,已從原先的“人數缺口”,變為特定項目上的人才不足,技術移民引進政策也需要相應修改,從“重數量”變為“按需引進”。
隨后便是引起巨大爭議的C-38法案出臺,釀成波及28萬多舊案申請者的所謂“一刀切”公案。C-38法案通過后,暫停技術移民新案申請近10個月,后來又將準入類別進一步縮減到24類,集中在“高需求類別”,且對每類人才設置了“不得超過300份”的申請上限,同時對申請者語言能力、學歷認證等,都提出了更嚴格的硬性標準。
緊縮政策試圖提升技術移民的融入能力,但“廚師也要考雅思”之類不盡合理的要求,引發了許多抱怨和混亂。于是在2014年4月,加拿大又宣布將聯邦技術移民準入類別擴大至50種;同時公布了“聯邦熟練工種移民”和“加拿大經驗類移民”的相關信息,年度名額上限分別為5000個和8000個。
自聯邦技術移民“收口”后,俗稱“投資移民”的經濟類移民后來居上,成為中國人最熟悉的加拿大移民類別。
加拿大經濟類移民分為“聯邦經濟類移民”和“省提名投資移民”兩大類。
“聯邦經濟類移民”目前理論上包括聯邦投資移民(IIP)、聯邦企業家移民(EN)和聯邦創業簽證計劃(Start-Up Visa program)。
聯邦投資移民始于1983年,其最新更新狀態下的申請條件是:擁有160萬加元凈資產,并向加拿大任意一個省提供80萬加元投資(折合人民幣約420萬元),5年后還本不付息。
聯邦企業家移民始于1986年,其最新更新狀態下的申請條件是:成功經營、管理或控制過一個企業,有3年以上經營管理經驗,個人凈資產超過50萬加元,移民加拿大后在兩年內創辦一個企業,雇用至少一名加拿大公民或永久居民。
上述兩項計劃分別在2011年7月和2012年7月,被加拿大聯邦公民及移民部“凍結”接受新案申請;2015年這兩項計劃被中止,積壓的舊案也被“一刀切”。
聯邦創業簽證計劃始于2013年4月,要求申請人至少受過1年高等教育,擁有CLB5或以上英語語言能力,有合格的加拿大生意合伙人,由該合伙人到指定行業協會請求推薦,每年限額2750個,為期5年,若期滿效果良好則將繼續或擴展。該計劃規定,合格的加拿大生意合伙人應以法人名義申請推薦,且一個注冊法人只有一次推薦機會。
“省提名投資移民”種類繁多,興廢頻仍,比較有影響的是說法語的魁北克省提名,包括魁省提名投資移民和魁省提名企業家移民。
魁省提名投資移民,近年來因名額供不應求,總是開放一個多月即宣告暫停(滿員)。其最新一次宣布開放,是在2018年8月預告:開放接受新案時間為2019年1月5-30日,全球名額1750個,其中中國(包括港澳)不超過1200個;如果擁有符合要求的法語成績則不受名額限制,且可以隨時遞件。
原本投資移民申請個案需要抽簽決定是否受理,但本次重啟決定改為名額分配制,由獲得分配的加拿大基金公司選擇自己認為合適的申請人。申請條件為160萬加元總資產,80萬加元魁省投資,5年還本不付息,兩年以上成功經商管理經驗。
魁省提名企業家移民每年分配名額500個,先到先得,申請人需要擁有30萬加元以上資產,最近5年內至少擁有兩年管理企業經驗,并擁有一間公司至少25%的股份。
自2015年元旦起,加拿大聯邦推出所謂“四合一”移民新政(原稱“意愿表達”,現改稱“快速通道”)。新政將技術移民、加拿大本地經驗移民、技工移民和商業移民四大類移民合為一體,統籌納入“快速通道”之中,允許雇主在挑選經濟類別移民中扮演主要角色,而非先到先審,從而避免積案,并讓移民部更能依照年度配額,控制申請件數。
前些年,加拿大每年接納多達25萬左右的移民和難民。而從2018年起的3年內,加拿大將分別接納31萬、33萬和34萬來自海外的永久居民,年均引進人數接近加拿大人口的1%。聯邦移民部長艾哈邁德·胡森表示,移民成為加拿大經濟“最具活力的工具”,可以填補本國勞動力,尤其技術性勞動力短缺的空白,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但在這“三年擴招”中,經濟類移民的數量占了過半比例。批評者認為,加拿大現實失業率高達6.8%,且專業工、高薪崗位流失嚴重,而困擾加拿大幾十年的“外國工作資歷、資質認證問題”始終未能得到解決,不管申請獲批者的履歷多么完美,抵達后也一樣要“從零做起”,這些又豈是當前既有錢“買身份”,又無法突破“海外資質認證”瓶頸的經濟類移民愿意去做的?
支持移民“擴招”的人士則表示,當前加拿大福利和養老金系統因人口老齡化而不堪重負,引入移民這一“源頭活水”將有助于緩解這一壓力,且大多數新移民和出生國仍保持密切的經濟往來,有助于加拿大發展外貿、吸收外資。數據顯示,1971年加拿大每6.6名在職者負擔1名退休人員,如果不引進移民,到2036年將變成每2名負擔1名。
對華人而言,近期最值得關注的是“移民造假”問題:繼2017年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曝出“史上最大華裔移民造假案”(王迅等涉嫌幫助來自中國大陸的多達1647名移民委托人,偽造出入境及在加拿大居住紀錄)后,2018年愛德華王子島省又曝出更大丑聞:自2008至2015年間,該省省會夏洛特敦一對開家庭旅館的鐘姓華裔姐弟,將自己的Sherwood Motel和私人住宅有償提供給省提名移民申請者作為登記住址,并為他們代收郵件和提供在該地址居住的偽證,涉案人數高達1028人之多!
這兩起駭人聽聞的移民造假案,嚴重損害了華裔經濟類移民的誠信口碑,也導致近年來針對華裔移民,尤其投資移民申請者的審查趨于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