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黎黎
魯迅在1918-1922年所創作的短篇小說集合,被稱為《吶喊》。魯迅的《吶喊》描繪出了從辛亥革命到五四時期的真實社會生活寫照,揭示了當時的社會黑暗狀態,對中國的一些陳腐思想及舊制度的抨擊,充分表現出魯迅憂國憂民、心懷天下的愛國情懷,展現出其變革舊中國制度的決心。本文從作者主觀意識出發,對《吶喊》做出解析。
《吶喊》這部小說集包含魯迅所寫的14部短篇小說,這部小說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在當時出版后,這部小說集引起的反響很大。小說的表達方式、里面人物特征的描寫都有獨到之處,人們被魯迅的愛國主義情懷所折服,這部短篇小說集喚醒了一大批胸懷愛國主義的有志之士。
一、《吶喊》自序簡析
魯迅原來的職業是一名醫生,他認為醫生就是救死扶傷,可是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他認識到整個民族都已經病入膏肓,只治療身體上的病痛,不如解救整個民族于水火之中。在《吶喊》序中,魯迅也提到他從醫生轉變為文人的原因和經過。在自序中,魯迅提到他從醫2年就棄醫從文,造成他有這個念頭的是在一次課堂上,他看到了一個畫面。魯迅曾回憶道:“有一回,我竟在畫片上忽然會見我久違的許多中國人了,一個綁在中間,許多站在左右,一樣是強壯的體格,而顯出麻木的神情。據解說,則綁著的是替俄國做了軍事上的偵探,正要被日軍砍下頭顱來示眾,而圍著的便是來賞鑒這示眾的盛舉的人們。”
從這件事后,魯迅便下定決心棄醫從文,他認為學醫并不是當前多著急的事,對于這些愚昧、體弱的人民,即使擁有健康結實的體魄,也只不過是拿來示眾的原料和觀眾。由此看來,生老病死大可不必認為是不幸的。因此,首先要做的是改變人民群眾迂腐的思想,改變他們的精神面貌。對于人們精神的改變,就當時情況而言當屬文藝。于是,他推動了文藝運動。
在自序中,魯迅又談道他是如何把《狂人日記》等小說投稿到《新青年》的。他曾問辦《新青年》的朋友:“假如一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里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悶死了,然而是從昏睡入死滅,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現在你大嚷起來,驚起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為對得起他們么?”那人答道:“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說決沒有毀壞這鐵屋子的希望。”于是,便有了《狂人日記》的誕生,此后魯迅陸續創作了十余篇小說。魯迅是希望通過自己的作品叫醒“鐵屋”中的人,解救中國人于水火,改變中國的現狀。
魯迅的小說作為中國現代白話文小說的經典之作,為以后的白話文小說奠定了基礎。他的巨作至今也廣為流傳。他寫的小說流傳盛行了大半個世紀,《吶喊》這部小說反映了“五四”前后受壓迫的人民群眾,表現出對當時社會的極度不滿。寂寞中的吶喊,魯迅就是通過文學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憤怒與感慨、呼吁與吶喊,呼吁在舊中國的人們,呼吁他們激活愛國情懷。人不在黑暗中滅亡就會在黑暗中崛起,對于舊中國的改革制度推行,不是一個人所能完成的,全國人民必須團結起來,推動文化運動的有效開展,建立中國的新面貌,摒棄封建落后的舊制度、舊思想,實現變革。
在《吶喊》自序中,魯迅回憶了自己的人生歷程,講述了自己為何棄醫從文,以及參加文藝運動的決心和態度。魯迅通過文藝運動試圖改變中國人民的封建思想,從精神上解救中國人民,實現愛國主義救助道路。
二、《吶喊》小說集的解析
前文已經提到《吶喊》這部小說集包含14部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是小說集的第一部作品,作者第一次用魯迅這個筆名。《狂人日記》描寫了一個“狂人”的形象,他雖然是一個“發狂”的人,實際上是一名反封建的人物,只是被當時腐朽的舊制度所迫害,作者的表現方法是對當時社會的一種諷刺,揭露舊中國真實的面貌,實則描寫的是一部吃人的歷史,揭露總是打著仁義道德的幌子實行的封建禮制。小說的發表在當時引起了一陣熱潮,受到了廣大人民的追捧。文章的誕生為中國的新文化運動墊定了基礎。文章在寫作手法上別具一格,在新文化運動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作者用寫實主義手法描寫狂人的多疑、敏感、妄想等一些癥狀,表現出了被當時黑暗社會所折磨的現狀,通過對一個人的病態描寫,反映封建制度的不合理性,以及封建制度和迂腐思想對人民的迫害。文章通過含義雙關的寫作手法表現出對當時社會的諷刺與無奈。這種手法表現得相當完美,產生了強大的藝術感染力。《狂人日記》使用的是現代文學語言。作者精心構思了一個“語言雜錯無倫次”的狂人。語言似雜亂而實敏銳,既符合精神病人的特點,又道出了被壓迫者的心聲。性格化的語言成功地塑造了貌似狂人而實具象征意義的戰士形象。
《吶喊》這部小說集是當時影響力最大的作品,其中運用的寫作手法及表現的張力,都使這部小說成了無法超越的經典名著。魯迅通過文學創作的方式揭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封建落后的思想,通過宣傳文學作品來喚醒中國人民,實現曲線救國。當然作為魯迅本人,他是有滿腔的愛國情懷,通過發表文學刊物的獨特方式來宣傳文藝運動,通過文藝運動推動社會的改革。魯迅通過文學方式也發泄自己內心的不滿與憤慨,這其實是許多人心里的吶喊。
三、結語
筆者在上學時接觸過小說集《吶喊》中的《孔乙己》這篇文章。當時的理解沒有那么深刻,現在再翻開《吶喊》重新賞析,有不同的感想。這部小說集囊括十幾篇短篇小說,魯迅通過對人物的描寫,揭露了舊社會的黑暗與腐朽,使人們真正見識到了什么叫世態炎涼。作品中也涌現出一批有理想、有抱負的有為青年,渴望通過發展實業來拯救祖國,他們的愛國心、渴望中國新面貌的迫切愿望深刻感染著讀者。
(滁州城市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