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工
西方素描對中國畫來說是一把雙刃劍,正確、合理地進行中國畫教學中的素描基礎訓練,可以提升學生的造型表達能力,反之,將會弱化學生的中國畫以線造型和意象造型意識,背離中國畫的本質精神。
“素描”是源于西方繪畫體系的概念,它是西方造型藝術的基礎。從廣義上來講,素描包括西方的素描和中國的白描,若按狹義來說,當下的素描通常是指西方繪畫藝術中的單色繪畫。辛亥革命以前,中國繪畫藝術中并無素描一說,到了20世紀中葉,徐悲鴻開始將西方素描的造型手段植入中國畫教學中,以期改變中國畫的萎靡之勢。此后,經過大半個世紀的發展,素描訓練一直是中國畫教學的重要內容,但中國畫的發展并未如徐悲鴻期望的那樣柳暗花明。那么,素描訓練對中國畫教學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其作用到底是正面多還是負面多?甚至素描訓練是否應該重新被踢出中國畫教學課程體系?這一系列問題成為當下從事中國畫教學的教師所思考和討論的焦點。筆者將以此為對象,結合自身長期教學的心得,談一談素描訓練和中國畫教學的關系。
一、素描訓練在中國畫教學中的積極作用
西方的素描,首先是對有光前提下的物象表現,明暗、虛實、三大面、五大調子等皆是建立在光線的基礎之上,如果沒有光,素描這一藝術形式就不會存在;其次是結構、體積和空間的塑造,以上兩者基本構成素描表現內容的全部。素描是對客觀世界的真實反映,素描的目標主要為“寫實”,其作用為對眼前所見進行準確描繪以提高繪畫中的造型能力,那么素描訓練對中國畫的教學到底具有什么樣的積極作用呢?在探討這個問題之前,首先必須對中國畫這一藝術形式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中國畫是中國人創造的一門獨特繪畫藝術形式,其觀念與西方繪畫存在巨大的差異。
藝術都是在探索人和世界之間的關系,是人與客觀世界的互動所催生的物質形態。從主客觀來說,西方繪畫藝術主要是尊重客觀世界,描繪客觀世界,將對客觀世界物象描繪的真實度作為首要標準,而主觀的因素退隱其后。中國畫則完全相反,往往只將客觀世界物象作為載體,重點表現的是人的內心情感,即主觀世界,精神的承載是這一繪畫形式的目的,所以到了宋代及以后,文人畫開始出現并蓬勃發展。中國畫的造型問題一直沒有成為中國畫研究的首要內容,其造型基礎訓練長期表現為較為平面化或裝飾性強的白描手段,對自然物象的收集多采用墨記于心或草草勾勒之類的方法完成。
到了明清之后,世界范圍內的各個方面開始全面交融,發展了上千年的中國畫卻開始出現衰微,中國畫的繁盛景況不復出現。于是,改良派開始將目光投向西方,以“西為中用”的旗幟做引領,試欲以西方繪畫中的某些因素革新中國畫。實踐證明,素描訓練對提升中國畫的造型能力具有一定作用,以光影、明暗、體積、空間為主的造型方法可以加強中國畫中形象的表現力,形成一種有別于以往傳統形式的審美視覺。另外,素描訓練中的構圖采用焦點透視的方法,此與中國畫的多點透視進行結合,加強了畫面的空間感和物象的立體感,使改良后的中國畫畫面效果有了一些新的意味。所以,素描訓練中的真實塑造和空間營造,對中國畫的表現具有一些積極意義。在中國畫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開展素描訓練,提取其中可以服務于中國畫創作的元素,從而提升中國畫教學效果。
二、中國畫教學中的素描訓練需要注意的問題
中國畫是以客觀物象為載體表達主觀情感的繪畫藝術,意象造型是中國畫造型的主要手段,它長期深深地根植于中國古代美學思想中。“意象”作為中國繪畫的主要精神,貫穿于數千年的中國繪畫史,南齊謝赫在“六法論”中對中國畫造型方法論述為“應物象形”,其中“應物”就是指畫家根據客觀物象的形體規律提煉具有個性氣質的藝術形象,這里講的“應物”并非如西方繪畫所指的真實寫照,它不是把逼真作為追求的標準,不是對客觀物象進行簡單的模仿,而是強調造型應該“以氣韻求其畫,則形似連其間矣”。倪瓚曾說:“仆之所畫者,不過逸筆草草,不求形似……”它們都是對意象造型要求的表述,所以,中國畫和西方繪畫在造型方面的最大區別就是“寫意”和“寫實”的不同。
中國畫重“寫意”,西方繪畫重“寫實”,這樣就會出現一種可能,那就是過度的或者純粹的西方素描訓練往往會弱化意象造型意識,導致中國畫藝術形象因為結構、體積、空間意識的過分導入而變得僵化,繪畫藝術形象的趣味性丟失,此與中國畫的主旨精神正好相背。最后,中國畫不再像中國畫,而變成只是用筆、墨、紙這些工具材料畫成的素描而已。另外,中國畫強調以線造型,主要以線的長短、粗細、急遲等表現藝術形象,線在中國畫中除了具有造型的功能之外,其本身就具有極富韻律和情感的獨立審美價值。而在素描中,線條的作用主要服務于造型,線條的功能只是表現物象的結構、體積和空間。由此可見,在中國畫教學過程中,過度的素描訓練,往往會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于體積和空間的表現,而忽視線條本身在畫面中的藝術感染力。因此,中國畫教學中的素描訓練應盡可能采用毛筆、宣紙、墨汁等材料,加強學生對中國畫材質的體驗,提升學生對線的感受,從而讓其深刻領悟中國畫的內在精神。
三、結語
素描訓練對中國畫教學來說是一把雙刃劍,它對中國畫教學中的造型訓練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如果訓練過度或者運用不當,將會弱化學生的中國畫意識,甚至可能讓學生走上用毛筆畫素描的畸形道路,最后完全背離中國畫的本質和表達方向。因此,在中國畫教學中,素描訓練一定要在意象造型和以線造型的意識下將西方的“寫實”和中國畫的“寫意”手段進行有機結合,進行可供中國畫運用的造型基礎訓練。
(吉首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