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園園
新時代,隨著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我國已經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人們逐漸開始注重精神文化建設,廣場舞等各種形式的群眾文化活動日益盛行。良好的群眾文化活動既可以增加人們的情感體驗,還能提高人們的身體素質。本文以音樂類群眾活動為研究對象,分析了活動特征、開展現狀以及解決對策,以期為實現“中國夢”貢獻一份力量。
一、音樂類群眾活動特征
音樂是傳遞和表達情感的重要方式,音樂審美素養則是人們享受音樂美的關鍵途徑。音樂作品往往包含了作者的感情和心理變化,是作者內心思想世界的真實反映。因此,音樂類群眾活動在滿足體能鍛煉需求的同時,更加能夠滿足百姓的感情生活需求,充實群眾的感情體驗。具體來說,目前音樂類群眾活動具有以下特征。
(一)豐富群眾生活的特征
社區、文化館等會組織、開展組織的音樂類群眾活動,這些音樂一般有著較強的感染力,讓群眾在緊張的生活壓力下得到足夠的放松。
(二)傳承傳統文化的特征
眾所周知,我國地域廣泛,各地都有自己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樂。以閩南音樂為例,閩南音樂以閩南語和閩南文化為基礎,有著相應的生存土壤,因而在開展閩南音樂群眾文化活動中,相對而言其群眾組成較為固定,多為喜愛閩南音樂的群眾團體。在相關活動中,人們可以受到閩南文化的熏陶,并對其進行傳承。
社會的發展使得人們的工作、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壓力不斷增大,在這種背景下,人們對于精神世界的需求越來越明顯,因而群眾活動成為人們改善生活質量的一種有效途徑。音樂類群眾文化活動作為一種普及范圍非常廣泛的活動,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人們豐富日常生活的重要方式,有助于提升藝術修養、陶冶情操。因此,在發展過程中,人們要緊密結合音樂類群眾活動特征,從而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二、音樂類群眾活動開展存在的問題
當前,人們生活在信息時代,接觸到的娛樂項目越來越多,可以說相關的文化項目與文化活動非常豐富。這對于音樂類群眾活動發展是非常有利的,它標志著群眾文化意識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群眾文化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分析這些問題能夠為音樂類群眾活動朝多元化方向發展提供更多參考。
(一)音樂類群眾活動發展環境不成熟
目前,流行很廣的音樂類群眾活動就是廣場舞,這類活動的參與者較多,其對場所與環境的要求不高,但是其中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蘊。廣場舞是近些年來日漸火爆的群眾文化形式,上到七旬老人,下到兒童,似乎都參與其中,但是其也暴露了類似群眾文化發展的短板。
首先就是活動場所占地面積較大,對其他群眾文化發展不利。在一些城市,可供人們活動的場所其實是比較有限的,廣場舞參與人數眾多,一旦開展相關活動,那些專業的歌唱活動、戲曲才藝比拼、大型的音樂類群眾活動就無法實現。從這點可以看出,音樂類群眾活動受環境因素影響較大。
其次就是缺乏專業的音樂老師進行指導。筆者調查發現,有些人希望通過參與音樂類群眾活動,提升和積累自身的音樂經驗,但礙于廣場音樂活動的現狀,學習的機會比較匱乏,所以他們提升自身音樂能力的愿望很難實現。
(二)參與群體老齡化
當前,我國群眾文化還是比較基層化的,造成音樂類群眾活動的參與人員大都是年齡較大的人,年輕參與者較少。一方面,中青年人作為家庭的主力軍,工作和生活壓力都非常大,根本沒有空余時間來參加音樂類群眾活動。另一方面,人們普遍認為,群眾文化活動是老年人的“專利”,年輕人總會覺得不好意思,礙于情面,無法全身心地投入相關文化活動中。
三、音樂類群眾活動發展對策
目前,受多種因素影響,音樂類群眾文化活動難以持續獲得良性發展。為了促進音樂類群眾活動發展,人們要從群眾實際需求著手,采取相應的對策。
(一)完善基礎設施,增強活動效果
無論什么樣的群眾活動形式,在發展過程中都需要相應的設施進行輔助。所以,政府需要提供堅實的后盾,不斷完善文化設施,保證音樂類群眾活動順利開展。同時,群眾要積極發揮自身力量,拓展音樂類群眾活動的資金籌集渠道,為自己喜愛的音樂類群眾活動開展募集更多資金。
(二)轉變群眾思維,融入多元化因素
思維轉變也是群眾文化多元化發展道路上的一項重要工作。目前,對于音樂類群眾活動的認知,很多人還停留在廣場舞這類單一的活動上,而這些文化活動又被認為只是老年人的活動。老年人欣賞的音樂往往被人誤解是過時的、不好聽的,造成了音樂類群眾活動發展的怪圈。因此,想要促進我國城市音樂類群眾活動多元化發展,人們就要從根本上轉變對于群眾文化過于片面的看法,給大眾提供一個提升品位、陶冶情操的平臺。
(三)吸引年輕人群,增加活力
首先要開展多方位的宣傳工作,比如通過社區微信、社區公眾號等網絡手段讓年輕人了解到音樂類群眾活動不僅僅局限于跳舞鍛煉,還能夠拓寬其人脈圈。參與者可以認識很多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們一起挖掘共同的興趣愛好,豐富生活。
其次,要摒棄傳統老年人的思想觀念,將多元的內容和活動形式帶到群眾文化活動中。這樣能夠保持音樂類群眾活動的先進性,引起年輕人的參與興趣,逐步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使參與者逐漸向年輕化轉變。同時,這樣也可以真正實現音樂類群眾活動的多元化與跨層化,即形成老、中、青三代共筑的主力軍,最終達到全民動員、全民參與、全民開展,共造和諧城市文化生活的目標。
最后,要多開展時尚、流行主題類活動。組織者要選擇合適的活動場地,活動內容要有新意,如歌唱大賽、舞蹈大賽、選秀活動等,因為年輕人喜歡有激情、有創意的文化活動。同時,要合理安排活動時間,不要僅僅局限于晚上,周末休息時間也可以充分利用起來。這樣能夠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參與群眾文化活動,保證群眾文化發展的活力。
四、結語
個人是社會的建設者,也是社會文化的傳播者和繼承者。群眾活動作為一種特殊的藝術表現形式,不僅能夠提高群眾的向心力、凝聚力,也能夠為社會文化建設提供新的平臺和路徑。人們必須認識到群眾活動的影響力,并且重視起來,為城市文化建設貢獻一份力量。音樂群眾類活動作為目前比較流行的一種活動形式,能夠影響人們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的心理、思想、行為、態度與觀點。在未來音樂活動的開展過程中,人們要將生活與工作中的所感所悟融入其中,提升音樂類活動的品位,不斷擴展音樂類群眾活動內容,進而推動我國精神文化建設進程。
(河南省濟源市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