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

當下影視劇創作中,“人設”這個詞可謂司空見慣。所謂“人設”,也就是人物設定,原本便是創作的核心要素之一。哪個創作者沒勾畫過角色形象?哪個創作者不曾對之投注喜愛或憎惡?但是,當人物設定由一個不可或缺的創作過程,變成了簡單迎合市場偏好的“人設”,有些東西就變了味。
編劇為了討好某類觀眾的喜好而刻意設定人物性格,叫“賣人設”;演員為了表現人物特點而進行虛假浮夸的表演,叫“硬凹人設”;一段時間內屏幕上集中著某類角色,叫“人設雷同”;演員的真實作為與塑造出來的完美形象相差太大,叫“人設崩塌”。精心包裝出來的“人設”,并非經由令人動情而又符合邏輯的故事情節所表達出來的人物特性,而是一種主題先行、刻意為之的“貼標簽”,“設”的味道太重,演的痕跡太濃,已經在某種程度上偏離了創作的本意。
“人設”先行,架空了歷史,扭曲了情節。熱播的《延禧攻略》中,主角魏瓔珞的“人設”可謂鮮明至極:她聰明果敢、為人剛強,見招拆招、快意恩仇,以披靡之勢走向人生巔峰?!暗讓幽嬉u”“人人都愛我”等現實中無法實現的白日夢在其中得到代償,使得這樣的“人設”很是討喜。網劇情節有所夸張無可厚非,但如果為了凸顯“人設”而不顧歷史常識,違背起碼的生活邏輯,生造出在現實中不可能發生的情節,“人設”就失去了堅實的支撐與豐滿的內里,雖滿足了受眾一時的感官刺激,卻成了虛假而空洞的存在。
完美“人設”,是對現實的逃避和對人性的膚淺認知。作家毛姆說:“好的藝術在于理解人性。”人性有共通的一面,但其復雜之處又可以說包羅萬象,每個人心路歷程不同,性格選擇各異,平常所見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創作的魅力與樂趣所在,不只是刻畫人物鮮明的性格,更在于穿透人物的精神靈魂,觸及人性的幽微之處,將其復雜性深刻揭示出來。而反觀當下的許多影視作品,為了迎合那些“腦殘粉”的需要,將主角設定得完美無缺,近乎神人,豈不知單一完美的“人設”抹平了現實的廣度與思考的深度,恰與真正的藝術創作背道而馳。
“人設”跟風,同質化的后果是創新不足、乏味雷同。創作出有個性、有共鳴的典型人物很不容易,它并不僅限于按照生活真實進行綜合創造,更要具有時代的洞察力、思想的穿透力。相比之下,復制“人設”、制造“爆款”則容易得多,將時下流行的“人設”標準照搬過來,套在不同的故事情節中即可,至于故事情節是否合理倒在其次。于是,“大女主戲”流行時,滿屏都是“霸氣女王”,無論古裝劇現代劇都往里面套;“花樣美男”流行時,綜藝節目里全是畫著精致妝容的陰柔男孩?!叭嗽O”本為凸顯個性,但因其僅僅停留在性格表面,太容易復制,從眾跟風者甚多,反倒很快就失去了個性。
完美“人設”不如真實人性。創作者應該意識到,“人設”再完美也只是干癟的標簽,優秀的作品應扎根于現實的廣闊天地,可感的人物應建立在豐盈生活、真實奮斗的基礎之上。真實的生活遠不完美,真實的人性有時令人沮喪,但深入其中卻能鍛造出扎扎實實、獨一無二的人物,而不是簡單復制的標簽。演員也應該意識到,強化“人設”、過度炒作只會引來觀眾反感,還可能帶來“人設”同質化、“人設”崩塌的后果。與其在“人設”的套路中拘泥自我,不如在揣摩不同角色的過程中提升演技,這才是一個演員的立身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