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吉
[摘 要] 西藏作為我國少數民族聚居區之一,主要民族是藏族,藏族大學生是西藏未來建設和發展的中流砥柱。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和人才專業技能的提高,做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確保西藏自治區發展方向正確,發展成果得到鞏固的重要舉措。結合西藏區域特點并借鑒內地高校經驗,針對西藏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和學生行為特點進行了調研分析,針對少數民族學生的特點,從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政治理念、尊重少數民族傳統文化、以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進行方法創新等幾個方面能夠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對策,對實現共建和諧校園,共建和諧社會的目標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 鍵 詞] 民族地區;西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4-0158-03
一、緒論
當前,國際國內形勢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變化,由此引發了人民生活方式的改變,這些改變不僅是外在的,還對人們的思維方式、行為特點等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由于西藏自治區特殊的經濟、地理、文化、風俗等情況,少數民族大學生與漢族學生存在許多的差異,因此為了更好地實現對少數民族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找到更適合的教育對策。
在此形勢下,考慮到特殊區情,想要做好區內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點在于關注本區的傳統文化、社會環境、學習氛圍與學生思維、思想之間的關系。要想做好教育工作,就要深入分析和了解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思想動態以及行為特點,針對其所具有的特殊性和普遍性,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二、西藏自治區五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調查
(一)研究思路
本文以西藏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為切入點,對學生思想行為特點進行了詳細的調查,為使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民族高等院校需要轉變思想政治教育觀念,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提高西藏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素養,將事物普遍聯系和辯證唯物的哲學理念作為理論基礎,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結合我區少數民族學生的實際。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進行具體的調查研究。
(二)調查對象及方法
本次研究以問卷調查為主,個案訪談、文獻研究為輔的方式收集資料。運用分層抽樣與簡單隨機抽樣相結合的方法選取學生,對西藏職業技術學院、西藏大學、西藏藏醫學院、拉薩師專高等專科學校、西藏警察高等專科學校學生開展了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800份,收集到712份,其中有效問卷658份,有效率為92.4%。
(三)數據結果分析及趨勢呈現
本次發放的問卷分為政治觀、民族觀、學習觀、愛情觀以及就業觀5大部分,每部分各有6道選擇題,在調查結束后,對所收集到數據進行了統計分析,所得到的結果如下。
1.政治觀
由于西藏地區的特殊區情,學生對政治生活、政治參與的態度與其他高校有所區別。
92%的學生希望加入中國共產黨,超過半數的學生為了能為社會作出貢獻而選擇加入中國共產黨。由此可以看出西藏的大學生對于入黨十分重視,同時懷有一份敬畏之情,以高標準來看待入黨這件事情。
從獲取信息的方式來看,有77%的學生通過手機、個人電腦等形式去了解時事要聞、關注國家大事小情。此外,有17%的學生獲得新聞信息的渠道來源于其他同學。可以看出,當今大學生在新時代環境的影響下,有著日益多元化的價值取向和選擇。
意見表達方面,當前大學生民意表達順暢合理的僅占48%,認為表達渠道較少的、一般通過網絡表達的占34%,但還是有約12%的學生不清楚民意與民主的基本內涵,我們應該通過教育和引導,幫助學生正確合理地表達意見。
2.民族觀
問卷中87%的學生來自藏族,11%來自漢族,還有少部分來自其他少數民族。在民族文化傳承上,在問及是否了解本民族節日風俗、飲食習慣時,45%的學生選擇十分了解,53%的學生選擇了解一些,仍然有小部分學生表示不清楚。在語言使用上,75%的藏族學生經常使用藏語,16%的學生表示不怎么使用藏語,僅有9%左右的藏族學生不會藏語。由此可見,在文化傳承以及民族語言使用上,西藏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教育比較成功,這和西藏地區傳統文化、特殊區情的教育模式也是分不開的。
在民族認同感上,74%的學生知道三個以上本民族的英雄人物及經典故事,22%的學生表示知道一點本民族的英雄人物及經典故事。此外,超過96%的學生了解本民族標志性建筑以及它的意義和來歷,這些都說明了藏族學生民族認同感很強。這反映了近年來,西藏自治區思政工作有了長足的進步與發展。
3.學習觀
西藏自治區少數民族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有差異性、又有共同性。
對考試分數的態度出現了明顯分化。近半數的學生認為考試成績能夠檢驗平時的學習態度就可以了,可以比較理性地面對考試成績,但是有四分之一的學生認為60分即可,學習態度有待加強,剩下近四分之一的學生認為,作為學生,還是應當盡可能地爭取較高的分數,不能得過且過。由此觀之,學生的學習動機有待加強,在學習觀念引導上,思政工作者應盡更大的努力。抽樣訪談中,也有學生坦言“有些想學的東西很難學到,往往內心不想學的東西卻不得不去學。筆者認為,教育不是去灌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盞燈,教育者在教學上應該更加人性化,反思教學環節,更新教學觀念,提升教學水平。
4.愛情觀
在這一部分中,有近七成的學生表示自己經歷過或正在經歷戀愛,雖然大部分學生認為個人人品和雙方性格是否合適是影響戀愛的重要因素,但是有20%的學生認為戀愛中最看重的是家庭經濟條件,由此觀之,市場經濟對學生的戀愛觀有一定的沖擊。
在性知識的獲取上,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學生是通過家長教育或者學校老師的教育獲取性知識,而更多的是通過電視或者網絡媒體,這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們敲響了警鐘,生理健康教育對大學生健康至關重要。
5.就業觀
對畢業去向,近一半的學生選擇了畢業直接就業,少部分選擇了國內專升本進行繼續學習,很少一部分學生選擇了創業。對就業問題,近八成的學生還是持樂觀態度,認為就業是可行的、有希望的,就業選擇上,超過74%的學生希望能留在西藏自治區來服務家鄉,戀鄉現象明顯,就業觀還有待解放;選擇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和國企的學生占了超過70%的比例,可見其擇業觀還是比較保守,希望追求較為穩定的工作崗位,但也有少部分選擇了創業。由此可見,西藏少數民族大學生擇業觀已經越來越全面;當涉及創業時,29%的學生表示有機會的話,會進行嘗試,但是將創業作為首選的還比較少,一方面說明西藏自治區大學生創業工作剛剛起步、大有可為,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大學生的就業觀比較理性。
(四)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及大學生思想行為特點分析
本次問卷調查涉及了5所高校的800名在校生,大部分學生是1995年至1999年出生,是標準的“90后”。這一代人的成長伴隨著社會的日益進步,成長環境、教育環境、經濟環境等因素共同決定了西藏大學生思想動態特點的復雜性。通過本次調研,我們發現了一些普遍性問題。
在問卷調查和訪談結果的基礎上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面臨的一個主要矛盾就是日益增長的自我表達、社會參與需求與發展不充分的學校氛圍之間的矛盾。一方面,“90后”的大學生成長階段伴隨著互聯網的爆炸性發展,互聯網給世界帶來巨大的信息沖擊,使每一個人,尤其是新時代大學生的自我訴求不斷提升;另一方面,由于地理原因以及特殊的歷史、政治原因,西藏自治區高等教育同國內、國外一流大學,發展差距較大,這種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同西藏自治區少數民族的大學生生活需要之間產生了矛盾。
當然,大學生的思想行為特點是多方面的,僅僅從政治觀、民族觀、學習觀、戀愛觀、就業觀的角度去思考是不夠全面的,但是對西藏自治區少數民族大學生群體來說,由于生活環境的不同、家庭教育的差距、地域發展的不平衡等因素,以上五個方面,總體來說,與其他學校的大學生會有一定的差別,因此我們在問卷調查中從以上幾個方面進行討論、研究、分析。
為了深入研究這些問題,本課題以西藏自治區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行為特點為切入點,著重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對策分析研究。
三、西藏自治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策分析
(一)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政治理念
要切實做到“以人為本”,就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努力: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須關心、理解和尊重少數民族大學生,了解學生的特點、尊重學生的文化和風俗習慣的前提下,進行鼓勵和激勵,引導他們努力學習工作,培養他們堅韌的品質以及赤誠的愛國情懷。
在進行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不能機械、死板地復制其他經驗方法,要遵循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覺悟的形成規律,把握科學性,尋找最適合的方式方法。只有真正做到從學生的角度、立場出發,了解學生所感所想,才能起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教育效果。
(二)尊重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名片,是一個民族保持自身特色的符號,尊重和保護各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是尊重和保護我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少數民族學生的教育方面,要在尊重其民族文化的基礎上進行。
通過分析民族觀部分的答題情況,我們初步了解到西藏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民族認同感、自豪感、歸屬感很強,幾乎所有的藏族學生都了解本民族標志性建筑以及它的意義和來歷,八成的藏族學生表示了解或十分了解本民族的節日風俗、飲食習慣,經常使用本民族語言。由此可見,西藏自治區在傳承民族文化上成效顯著。
少數民族大學生在本民族的文化中成長,對自己的民族文化有著深刻的感受,相對來說,他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弱,渠道較少。因此,教育工作者在進行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時候,一定要堅持“尊重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原則,更好地推動少數民族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團結教育。
除此之外,還應注意以下兩點: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在利用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要對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進行認真分析,把握其本質,將民族文化與我國國情緊密結合起來。二是尊重民族文化之間的差異。由于不同的歷史發展,傳統民族文化表現出一定差異,導致不同的文化現象,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包容、尊重各民族文化,是我們工作中應注意的重點。
(三)以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進行方法創新
由于家庭經濟條件、基礎教育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部分少數民族大學生在學習基礎、家庭經濟情況、綜合素質等方面與其他學生相比存在一定差異。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工作中,要以促進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均衡發展為目標,不以分數論英雄,注重素質教育。
在具體操作和實施上,思政工作者要立足于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實踐的具體要求,不斷探索和創新理論方法體系,積極構建完整有效的教育方法,構思出具有現實性和活力的教育方式。此外,開展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還需要從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民族觀入手,積極借鑒心理學、教育學、管理等相關學科的正面指導,不斷吸收和借鑒西方多元文化教育和西方德育,開拓進取、與時俱進,為西藏自治區甚至全國范圍的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更多的思路、方法、啟示。
四、結論
本文基于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狀等相關研究基礎,結合問卷、訪談等研究方法對西藏大學生思想動態特點進行分析并探討了思政教育的對策。
(一)調查結果綜述
以問卷的形式對800名學生進行調查,就政治觀、民族觀、學習觀、戀愛觀、就業觀等方面進行研究,總結一般性、普遍性規律,并討論思想政治教育對策。本文認為,當代西藏自治區少數民族大學生自我表達及社會訴求日益提高,但我區的校園環境和文化氛圍尚未發展到相應水平,這兩者之間產生了矛盾。
(二)改善和加強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策分析
本研究認為,在思政教育工作過程中,要針對少數民族學生的特點、尊重少數民族學生的文化,要真正做到從實際出發,出臺適合少數民族學生特點且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只有這樣才能共建和諧校園,共建和諧社會。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民委.黨和國家民族政策宣傳教育提綱[J].民族大家庭,2009(2):24-27.
[2]普麗春.當前加強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品德教育之管見[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2(4):51-53.
[3]中央民族大學“六觀”教育研究課題組.試論當代少數民族大學生民族觀、宗教觀、祖國觀教育[J].黑龍江民族叢刊,2011(2):180-184.
[4]舒求,甘開鵬.新時期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云南財貿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6):8-9.
[5]麥培年,宋善文.論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J].黨史文苑,2007(12):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