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樂
[摘 要] 隨著現代企業的發展,企業用工的要求發生了許多變化,最突出的是對應聘者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所以,為適應企業和市場需求,高職院校開設了以提高學生職業素養為目標的素養養成類課程,但受傳統高職課程“重課內,輕課外”的特點影響,這類課程偏重于課內的訓練,忽略了“素養養成于日常”的規律,常常出現學生在課內模擬表現優秀,在現實的運用中卻效果相反的現象。我們根據習慣養成的規律,以校園活動為導向,搭建課外主題活動平臺,幫助學生“習得于課內,養成于課外”。
[關 鍵 詞] 高職院校;職業素養;校園活動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4-0190-02
職業學校一直以來承擔著為社會企業輸送合格技術勞動者的重任。專業知識牢固、技術過硬是職校學生走向社會的基本保障。隨著市場的發展,企業用工的要求也發生了許多變化,最突出的就是對應聘者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為適應市場的要求,高職院校開設了以提高學生職業素養為目標的素養養成類課程,但受傳統高職課程“重課內、輕課外”的特點影響,這類課程偏重于課內的訓練,忽略了“素養養成于日常”的規律,盡管有完整的課程體系和課內訓練設計等,但卻沒能與實踐很好地結合,造成學生職業素養訓練與具體的工作情景相脫節,使他們在工作崗位上不能滿足企業對員工提出的更高要求。因此,在職業教育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面臨挑戰的關鍵時期,素養養成類課程應該創新教育模式,充分利用校園活動為學生的職業素養教育搭建鍛煉平臺,促進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的養成,提高其在就業市場的綜合競爭力。
一、高職生職業素養培養的重要性
隨著社會就業壓力的增大,很多高職院校畢業的大學生面臨著“畢業即失業”的尷尬狀況,同時,很多企業也面臨著“用人荒”的處境。通過研究,我們驚奇地發現,尷尬問題的根源并非職業技能不過硬,或專業知識缺乏,而是“職商”的缺失。職商(careerquotient),簡稱CQ,全稱職業智商。就職商的內涵而言,它是工作時智商與情商的綜合。“職商”在職業教育領域的表述就是“專業素養”,也稱“職業素養”。現代企業的快速發展,造成用人單位對較高職業素養的求職者更加青睞。因此,高職生職業素養的普遍缺失和企業對畢業生有較高職業素養要求成為高職院校就業問題最突出的矛盾之一。因此,各高職院校應更好地推進職業素養教育的發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使良好的職業素養成為高職生求職的堅強后盾。
(一)良好的職業素養是高職生求職的奠基石
高職畢業生面臨就業困難,由于社會上長期存在對職校學生的偏見,大多數企業在招聘員工時更青睞本科院校學生,高職畢業生在校學習時間不長,不能很好地把知識和技能結合起來,理論知識偏弱,職業理想不明確,自身缺少企業需要的職業素養和精神內涵。因此,職業素養對提高高職生的就業競爭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職業素養是學生就業的奠基石,應把職業素養培養作為人才培養的重點內容之一。
(二)提高學生職業素養是企業改革發展的迫切要求
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很多企業正處于改革轉型階段,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要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這些提升都賴于員工綜合素質的提高。所以企業會把更多的關注點放在員工的職業素養提升上。由此可見,良好的職業素養是員工提高業績的前提,也是員工職業生涯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高職院校在專業建設上應重點關注學生素養的養成,給企業輸送合格的專業技術人才,滿足企業改革發展的迫切需要,實現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三)職業素養培養是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職業教育面臨最大的挑戰是學生職業素養的養成環節較為薄弱,未能與企業和社會的要求很好地融合。高職生職業素養的缺失不僅影響高職院校的就業率,也影響到學生自身的職業發展道路,使國家職業技術教育的整體發展受到一定阻礙。為此,高職院校應重視學生素養的養成。
高職院校在傳授知識、培養技能的同時,應不斷增強學生的職業意識,為學生的職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校園活動是促進學生職業素養養成的有效途徑
校園活動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還能很好地鞏固課內知識,具有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作用。隨著國家對職業人才培養的關注,校園活動也被公認為促進學生職業素養養成的有效途徑之一。高職院校應在提高專業技能的基礎上,著力把校園活動融入職業素養養成的教育體系中,推進校園活動與課堂教學的準確銜接,找準載體,建好平臺,讓校園活動與職業素養的日常養成結合起來,突出活動載體,豐富活動形式,不斷完善職業素養教育實踐體系。
(一)校園活動是學生接受先進文化的重要方式
當前,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受到外界不同文化的沖擊,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其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容易受到侵蝕。因此,高職院校的職業素養教育必須以學生為本,引進貼近高職學生生活、符合職業教育規律、適應社會需求的先進文化,創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文化氛圍,而校園活動作為教育的補充和延伸,擁有潛移默化的教育影響力。實踐證明,校園活動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載體,在學生自主參與到各種校園文化活動的過程中,有利于整合自身的知識結構,挖掘潛力,同時,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先進文化的精髓,打開認識社會、了解自我的窗口,逐步把先進文化精神內化為自己的思想意識和行動。
(二)校園活動為職業素養養成提供新的教育契機
目前,職業素養的養成主要集中在課堂。課堂教學是對高職學生進行職業素養養成的有效途徑,但由于高職學生本身的思想行為特殊性、課業要求特殊性,僅以課堂作為唯一培養渠道是不夠的,要想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開展校園活動的形式是切實可行的,這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有效途徑。活動為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許多好處,提供了全新教育契機,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校園活動及社會實踐活動中滲透專業化、職業化,對學生的交際能力、團隊合作能力進行有效培養。通過活動可以發展學生的個性,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展示自我、完善自我,為師生提供更多接觸了解的機會,加深師生感情,融洽學生之間的關系。
(三)校園活動為學生職業素養的養成提供更廣闊的平臺
傳統的課堂教學對高職生職業素養養成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但由于高職教育的“規范化”特點,課堂教學受到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學方式的限制,內容顯得比較單一且缺乏多元性。校園活動有著課堂培養不具備的優勢,由于活動的內容開放,不受課堂教學的時間、空間、規范的控制。校園活動可以將職業技能、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充分融合,捕捉每個教育契機,結合學校的素養工程,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素養養成目標進行靈活設計,也可以根據不同的節日或不同的主題更換活動內容,為學生的提高提供更廣闊的平臺,促進學生職業素養的良好發展。
三、立足校園活動促進高職學生職業素養養成的幾點建議
由于高職院校的“職業性”和高職生的“生源特殊性”,職業素養的培養在現代職業教育中顯得尤為重要,而校園活動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營造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的重要載體。從一定程度上說,校園活動也是學生今后踏進社會的實踐平臺,因此,探索適合高職特色的校園活動,與課堂教學體系有機結合,完善素養養成的薄弱環節,才能促進學生“職商”的養成。
(一)模式創新,在校園活動中融入職業素養教育
職業素養教育離不開創新,只有在創新培養中對接職業素養教育,才有可能就人才培養的方向達成一致。隨著時代的進步,一方面,校園活動應結合政治熱點,有效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比如,將校園活動與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結合起來;將校園活動與“校企合作”結合起來;將校園活動與輔導員隊伍建設與學院德育工作和育人特色結合起來。開展生動活潑的課外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學生,把顯性教育隱形化,把隱形教育顯性化,使學生所學知識立體化,激發學生的職業熱情。另一方面,在課程考核上根據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結合課程結構體系的基礎上,使校園活動與專業技能交叉考核,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活動在教學和人才培養中的教育作用、引導作用和促進作用,體現職業素養養成的實效性和創造性。
(二)打造品牌,從“第二課堂”內化職業素養教育
近年來,職業教育體系在不斷發展壯大,職業教育體系不斷完善,但職業素養教育在師生雙方交流上、深入人心上、在特色實踐上的實效性效果還不明顯,很多學生對職業素養缺乏真實的感受、體會和理解,不能滿足培養和教育學生形成職業素養的需求。職業素養教育是一項實效性要求很高的工程,學校可通過校園活動項目負責制的形式,各團總支、學生社團、教研室等根據活動項目帶著研究任務深入學生職業素養建設中,把握新時期大學生的特點和變化,精心策劃突出職業素養內涵、符合師生需要的品牌活動,讓校園活動在職業素養教育中起指導、引領作用,提高職業素養教育的影響力和促進職業素養教育的品牌化建設。
(三)社團引領,從學生自身感悟職業素養教育
大學社團是學生綜合素質教育養成的一個重要基地,隨著高校學生社團的不斷發展壯大,教育與服務功能日益突出,在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和職業素養的效果日益明顯。因此,高職院校應重視學生社團對學生職業養成的重要性,創新社團發展機制,促進社團的科學發展,充分利用好社團的優勢,通過舉辦大學生文化藝術節、社團活動巡展、就業創業等多種文化活動,豐富校園活動形式,鍛煉學生組織能力,培養協作精神,提高自身素養的養成。
(四)平臺建設,從活動宣傳過程中突顯校園活動成效
優秀的校園活動既能體現學校的校園文化,又能體現學校特色,創建積極向上的大學氛圍,校園活動要取得成效必須做好前期宣傳工作,充分利用各方資源,搭建起支持活動開展的宣傳體系。一是積極搭建新媒體平臺,根據學生特點、年級特點和系部特點制定活動宣傳策略,學會利用新媒體平臺,在活動宣傳過程中滲透素養教育、人生觀教育、價值觀教育等基本要素;二是積極搭建傳播平臺,通過進行“優秀學子榜樣樹立”“紳士淑女代言人”等形式,運用正面力量引導學生的價值觀方向,提高校園活動在提高職業素養養成環節上的覆蓋面和滲透力。
四、結語
高職學生的職業素養養成教育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尤其是在校園活動的開發上,我們需要在活動開展過程中發現利于學生職業素養養成的條件,根植學生、服務學生,全面促進高職學生素質的發展,推動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教育工作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1]王紅巖.高職生職業素養培養策略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30(2):130-132.
[2]王紅巖.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與校園文化建設策略淺析[J].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1(6):10-12.
[3]朱穎.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育體系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6).
[4]汪長禮,李奇亮.試析高職院校職業文化建設:兼論高職生職業素養的養成[J].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5):59-62.
[5]楊湘洪.提升職業素養 增強就業競爭力[J].職教論壇,2010(17):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