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麗曄
[摘 要] 隨著現階段社會形勢的不斷變化,中職院校傳統思想政治教學已經不能適應當前時代發展的需要。因此需要進一步加強中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的研究,這也是當前時代背景下,中職教育進行改革的重要方向。從中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出發,探討中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的幾點看法,希望對提升中職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有所幫助。
[關 鍵 詞] 中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4-0062-01
思想政治教學屬于中職教育階段必不可少的一門學科。通過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不過與普通全日制高中不同,中職院校重視的是學生專業能力,對于思想政治教學的重視存在不足。所以在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因此需要對中職院校思想政治教學進行優化改革,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保證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中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如今,我國各行各業正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而經濟的發展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讓人們享受著富足的物質生活。但是,人們對于道德價值的觀念逐漸淡化。面對這種情況,加強對中職院校思想政治學科建設的研究就變得尤為重要。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社會形勢越來越多樣化,特別是我國社會,正處于轉型階段,不管是經濟結構還是就業形勢,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這樣一來,就對中職院校思想政治教學提出了嚴格的要求。此外,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給學生的思想以及價值觀念帶來了一定的沖擊。由此不難看出,在經濟發展背景下,對中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了進一步的要求。在社會形勢發生轉變的過程中學生心理狀態以及價值觀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所以也需要進一步加強中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引導學生朝著正確健康的方向發展,降低社會快速發展對學生帶來的不良影響。
二、中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策略
(一)加強理論學科的建設
在中職院校教育教學過程中,思想政治學科屬于一門必修課。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需要保持嚴謹的學科態度,杜絕嫁接學科建設方法,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實踐過程中總結經驗,把思想政治學科的教學內容、目標以及方法等進行深化,緊抓教學要點,結合理論知識和實踐活動,構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不僅如此,在進行思想政治學科建設時,還應該加強對國外先進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研究,學習其先進的教學方法和內容,并結合我國國情,創造出符合我國特色的中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推動中職院校思想政治學科建設穩定發展。
(二)激發學生興趣
影響中職院校思想政治學科建設的另一個問題是學生缺乏良好的學習興趣,導致中職院校政治教學無法獲得良好的效果。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中職思想政治課程教學老師還應該加強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多元化教學方式,不斷改革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氣氛,促使思想政治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化發展。這樣一來能夠有效改善傳統課堂教學的枯燥形式,而且能夠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新鮮教學元素,例如,使用多媒體技術以及微信平臺等,借助多媒體技術充分展示政治知識,使學生耳目一新,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豐富教學方式
在以往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往往使用灌輸式教學,這種教學方法容易使學生喪失學習思想政治的興趣,導致中職思想政治教學無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面對這種問題,中職思想政治教師需要創新和研發新的教學方法,通過多元化信息化教學來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教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相關知識點時,教師應用分組教學法進行教學,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探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相關內容。同時在進行課程講解前,老師還可以按照學生的具體狀況,劃分興趣小組,每個小組布置不同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自主完成作業。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發揮自身想象力,充分調動知識儲備,強化團隊合作,完成學習任務。這樣一來,在教師講解相關知識點時,學生能夠快速地接受并掌握。
(四)克服學生實際問題
在中職院校思想政治學科建設過程中,還應該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也就是說,學校要解決貧困生的經濟問題,把學生品德和國家助學貸款掛鉤,確保貧困學生能夠順利完成學業,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另外還應該指導學生做好職業規劃,保證學生在物欲橫流的社會中不會迷失自我,在工作崗位上實現自我價值。
總而言之,中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非常重要,因此需要加強思想政治學科建設工作。立足于中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充分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結合中職學生的實際,針對其心理與年齡等實際情況進行“因材施教”式的有針對性的教育,對中職學生的成長成才有著重要的實際意義。
參考文獻:
[1]莊夕海.試論中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J].職業,2016(18):54-55.
[2]馮鐲.中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與發展分析[J].才智,2012(30):192.
[3]王巧英.中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問題的思考[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12,29(3):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