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
[摘 要] 語文的教學工作對學習意識淡薄的學生而言是一次巨大的機遇和挑戰。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努力潛心于教育理念的研究和應用,不斷激發自我和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讓師與生都能有所得,有所悟,真正讓課堂更加有效。努力研究和探索教學教法,不斷實踐和反思,爭取讓教學課堂更加生動、有效,學生的能力和素質才能有顯著的提高。
[關 鍵 詞] 個體主觀能動性;教學課堂;積極人生觀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4-0102-01
高中語文教學已經進入了基礎教育的尾聲,但學生掌握語文的能力還亟待提高,尤其是對基礎差、底子薄、學習意識淡薄的本校學生來說,語文的教學工作也面臨著巨大的機遇和挑戰。作為一名語文學科的教育工作者,深知自己所肩負的責任,因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用心更新教育理念,不斷激發自我和學生的積極主動性,真正讓課堂更加有效。努力研究和探索教學教法,不斷實踐和反思,爭取讓教學課堂更加生動、有效,學生的能力和素質有顯著的提高。本人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在教學工作中的一些經驗總結。
一、堅持“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
教學活動中的兩個基本因素是教師與學生,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教師“教”得好,學生才會“學”得好。教師的“教”好往往取決于學生的“學”好,如何能讓學生“學”好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應當努力思考的問題。學生“學”好的基礎是要把學生當作語文學習的主體,就是要在課堂教學中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主。例如,在教授課文之前,我經常會在制定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的過程中,結合學生的具體實際情況來安排教學思路和方法,在教學過程中也會結合當前熱門話題和熱詞熱點積極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使全體學生都能積極有趣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思路,以此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有效地完成每次教學活動。整個教學活動中始終堅持“學生為主,教師為引”的教學理念,努力讓“教”與“學”相互促進發展。
二、充分發揮個體主觀能動性
新課程中強調,教師和學生都是課程的開發者和創造者。因此,教師、學生都是語文課程實施過程中的主體,只有充分發揮二者的主觀能動性,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師和學生的主體性,教師才能教得更有動力,學生才能學得更有激情。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既要發揮出自身的專業性和創造性,更要讓這種專業性和創造性促進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動參與者,成為課堂活動中文本的問題發現者和解決者。具體來講,就是要循循善誘,循序漸進,引發學生興趣,激發學生的能動性,引導學生通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最終通過自己或與他人的合作來解決問題。這樣的教學效果是學生既能深入理解文本含義,同時又增強了自我的動手思考能力。教師“教”的理論,通過學生“學”的實踐,充分發揮兩者的主觀能動性,讓理論聯系實踐,真正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成。
三、突出重點,創新亮點
每一次的教學活動都應該突出重點,創新亮點,這就要明確教學思路和教學目標,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重點,并通過局部的深入探究或知識的遷移來理解掌握課文整體思想情感,深化對課文及作者的認知。教學中的亮點是引發學生興趣的焦點,是思維的交匯點、教學的創新點。進行新課程的教學時,首先我會讓學生分組預習討論,然后各組給出自己的討論結果,選擇比較,尋找最為恰當、最能貼近作者思想的一組。這樣,學生既充分參與其中,又能有所成就,興奮點自然也就高了。有了興奮點,有了認同感和成就感,教學課堂會被激發出最大的潛力和靈感。通過教師精加工的引導,學生對文本可以進行更進一步地創新,這種教學方式可以進一步挖掘學生的潛力,做到實踐與創新相結合。
四、“教”“學”互動,內化教學目標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學生整體素質的變化,教師在注重課堂“教”的過程時,同時要關注學生的建議和接受力,尊重本學段學生的認知規律,在學生的“學”上下工夫,真正能把教學目標內化為學生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潛力,強化學生的學習力。在教學過程中,采取由整體到局部再到整體的閱讀文本方式,通過學生分組自學討論為主,讓學生整體感知文本,接著談自我感受、觀點和閱讀中的疑慮,教師總結引導并加以梳理。然后根據學生普遍反映的問題再次閱讀文本,讓學生弄通做實之前的問題,最后教師再做整體的講授。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保持學生的“學”為重點,始終保持學生在“學”上的主動參與狀態,實現教學目標的達成。與此同時,為了更好地配合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要引導學生廣泛涉獵課外讀物,拓展自己的知識海洋,提升自我閱讀力,使之內化為自我動力,這樣整體的教學效果和教學目標會更好地達成。
五、高度重視培養學生正確積極的人生觀
在文本閱讀和講授過程中,融入情感,融入實際,通過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讓學生了解到閱讀文本就是在閱讀社會,閱讀人生。通過師生互動的文本理解和教學課堂,教師要發現學生的不足之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觀點和態度,并使之運用到學生自己的實際生活中,不斷讓學生形成正確積極的人生態度。
只有通過不斷的反思總結、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教學課堂才會更加有效,教學過程才會更加厚實,教學效果才會不斷提高。自己在提升教學能力的同時,作為教學的主體——學生也能學有所得、學有所成、學有所用。教學經驗總結不僅有助于提升自我專業發展,同時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并引領學生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倪文錦.高中語文新課程教學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
[2]王松泉,韓雪屏,王相文.語文教學技能訓練[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