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煜焜
[摘 要] 人文教育在中職教育中的缺失是當前中職教育發展中不可忽視的問題,為此,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中職院校紛紛將人文教育在教學過程中的滲透作為教學改革以及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為此,針對中職院校旅游教學中人文教育的滲透進行具體的分析,探究有效的滲透策略,以供中職旅游教學參考。
[關 鍵 詞] 中職院校;旅游教學;人文教育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4-0231-01
中職院校旅游專業是向社會輸送旅游業相關從業人員的主要途徑,旅游業作為服務行業,其從業人員的素質是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決定要素。但在從業人員培養過程中,由于不重視人文教育的滲透,旅游業發展中經常出現從業人員素質差、服務意識不強、強迫游客購物等情況,嚴重影響了旅游行業正常發展秩序,甚至會對國家形象與聲譽造成影響。為此,在旅游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十分必要,應得到學校的重視。探究有效的教學策略,強化學生的人文素養。
一、中職旅游教學中人文教育滲透的內容分析
人文教育在中職旅游教學中的滲透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文學文化修養;二是道德情操修養。文學文化修養方面的內容主要是通過學生的文學作品鑒賞與分析鍛煉其理解他人與細致觀察他人的能力,這樣會提升學生與他人溝通的成功率以及藝術修養。在品鑒文學作品的過程中,學生也能夠涉獵不同領域的文化、藝術,為日后的工作中,能將不同領域的知識介紹給游客,提升我國旅游業的發展水平。而道德情操修養的滲透,主要是強化旅游專業學生的職業素養與道德素質,旅游業從業人員的道德素養與職業素養是衡量我國旅游行業發展質量的重要指標,在學校奠定扎實的基礎后,學生能夠在旅游領域內謹遵教誨,堅持誠信、守法、廉潔、服務、文明、公道、服務等宗旨,向顧客提供高質量的旅游服務,不斷促進整個行業的進步。
二、中職旅游教學中人文教育滲透的策略分析
首先,在教學過程中,始終堅持以人文本的理念。從人文教育的發展歷史來看,無論在什么階段,人文教育的發展都始終將人作為出發點。所以,從目的與意義上來說,堅持以人為本,充分發揮出人性則是教育的根本目標。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堅持以人為本,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在學生掌握學科專業知識的基礎上,要求學生腳踏實地、求真務實地將所學專業知識落實到實際中;尊重學生的想法與觀點,積極鼓勵學生創造與創新;在課堂教學中營造出平等與民主的氛圍,切實了解學生的內心變化,為學生提供其所需要的學習內容,使學生能夠充分突出其個性,成為學習的主人。
其次,善于利用專業教材中人文教育的相關素材。專業教材是由我國教育學者根據中職院校學生認知能力、學習能力編訂的,充分利用其中滲透的人文教育素養以及相關因素,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使學生逐步具備人文精神。旅游學科的專業教材涉及自然旅游資源、生態旅游資源、人文旅游資源、民族風情、各國風土文化、可持續發展觀、游客心理需求、人際交往多方面內容,其中對人類多元化的發展,決定了人類發展過程中應尊重每個民族的發展模式、交往方式,這也是旅游專業教材中人文情懷最為突出的體現。所以,深入挖掘專業教材中蘊含的人文教育元素,從更宏觀的角度向學生傳遞人文精神,使學生的終身發展受到影響。
再次,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拓展學生視野。例如,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微課、微信公眾號等信息化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豐富的人文教育資源,不斷為學生拓展知識。教師在針對某一主題進行教學時,教材中的素材不夠豐富與全面,教師可以通過素材篩選,合理與課本教材內容相融合,使學生更充分、更全面地了解知識。如,在講解我國地理知識的過程中,我國諸多旅游景點除了地形地貌的特色,還有諸多名勝古跡,教師可以將名勝古跡這部分內容融合到課本教材內容中,并通過視頻、圖片讓學生對學習內容有直觀的了解,使學生更準確的記憶與理解知識點。
最后,重視教學評價工作。人文教育堅持的是以人為本,通過教學評價,讓學生對自身的發展與學習情況有直觀的了解。所以,教師應重視教學評價工作,完善評價模式,增加學生自我評價環節,讓學生能夠認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從發展的角度對自身成長制定目標。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清楚認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與優勢,取長補短,逐步提升自身能力與素養。
綜上所述,旅游業在發展過程中充分體現出了人文性的特征,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人文教育在旅游專業中的滲透,在培養學生專業素養的同時,要重視對學生人文素養、人文精神、道德素質的培養,將教學重點逐漸轉移到學生終身發展以及終身幸福上,迎合時代的發展,為社會輸送更多專業性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盧曉寧.人文教育在中職學校旅游專業教學中的實踐[J].現代職業教育,2017(30):103.
[2]胡瑤.淺談在中職旅游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的策略[J].速讀(上旬),2015(2):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