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存偉
[摘 要] 人格素養在人的職業生涯乃至整個人生歷程、個人發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中職學校的學習是中職學生人生基石的鋪墊階段和重要的轉折階段,好的習慣、品行、健康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都在這一階段養成和形成,這就對職業學校的育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關 鍵 詞] 中職生;人格素養;構建方法
[中圖分類號] G444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4-0243-01
職業中專的學生大多數都是被普通學校分流的學生,不但學習底子差,而且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對自己的人生沒有明確的目標和規劃。進入職業中專學校以后,學校更加偏重技能教育,這就使得這部分學生身上出現了人格不健全、分裂的現象,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行為習慣存在諸多問題,這些問題如不及時糾正,他們的前途是令人堪憂的。
筆者花了五年時間深入調查職業中專學生的人格現狀,結合自己的職業教育教學工作實踐,找出導致他們人格缺失的真正原因,對癥下藥,摸索出一套幫助他們重塑構建健康人格的有效途徑。
一、專業助推,增強學生自信心
職業中專的學生大多是中考的失利者,在目前傳統的教育理念仍然占主導地位的社會環境下他們難免會受到歧視和誤解,這將促使他們性格中產生自卑感,甚至自暴自棄。作為職業學校的教師,我們在教育教學中要結合不同專業的學習讓學生在理論學習和實訓操作中真正地學到一技之長,如,我校酒店專業學生通過認真實訓參加校級、市級技能大賽并取得優異成績,好多學生多次獲獎,這些學生在中西式宴會擺臺、接待禮儀等方面能力得到迅速提升,能自己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看到自己專業技能的成長和就業希望,并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有成就感,也增強了他們專業學習的動力和熱情。
二、文化引領,培養學生良好品德
中職學校學生文化課底子薄弱,自控能力差,學習習慣差,生活習慣上也不盡如人意。這諸多因素使他們在學習和生活過程中會受到更多的負面評價,久而久之,其人格也會出現一些缺陷、缺失,甚至分裂,對他們的終身發展極為不利,在中職學校的繼續學習中會出現一系列的困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我們要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營造良好的、積極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素養。我校根據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舉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演講賽、經典誦讀、工匠精神演講賽、女生生理心理知識講座等活動,與習慣養成教育和德育課形成強大教育合力,從一點一滴做起,從分分秒秒入手,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修養。
三、生活啟迪,強化學生感恩意識
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當代孩子成為家庭關注和寵愛的焦點,物質生活得到最大限度滿足,生活瑣事父母全方位代勞,親人最大程度遷就使他們只知道無止境的索取而不懂得感恩和回報,長期這樣下去只會助長他們的自私和懶惰,與國家和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相去甚遠。
四、知能助力,培養學生正確擇業
中職學校的培養目標是在素質教育的基礎上,完成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和勞動者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訓練,將學生造就成未來社會發展的主體,使學生成為會學習、會工作且能夠自立于社會的人,成為自覺探求新知、不斷完善自我、主動適應社會發展和職業變革的人。我們要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督促學生學習,讓他們具備扎實的知識和能力基礎,定期給學生舉行就業指導報告會、優秀就業學生優秀畢業生回母校報告會、駐場老師報告會,結合當前的就業現狀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審美觀和擇業觀,使學生能區分美丑善惡,心懷正氣,自覺抵制并遠離各種不良社會習氣。
五、示范引領,充分發揮教師的育人作用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在學生的成長歷程中永遠都是其他因素無法取代的,中職學生好動活潑、動手能力強,模仿能力更強。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及生活中要嚴格要求自己,時時處處規范自己的言行,以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精神素養去感染熏陶學生。
人格的形成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中職學生身心發展都正處在健康身體和堅韌毅力形成的關鍵時期,中職教育要求我們在教給學生精湛專業技能的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格素養,滲透在每一堂課中的引領、陶冶、感召、說教、規勸都可以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塑造。我們要通過文化教育與專業課教育相結合的途徑,促進中職學生良好人格的塑造,幫助其形成高尚、博大、健康的人格,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完善自我,堅定理想和信念,更好地朝既定目標努力奮斗,并以此提升中職學校的辦學質量和育人質量,較好地完成中職學校的教育目標,為社會輸送大量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林棟.中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教育措施探討[J].西部素質教育,2015(7).
[2]邵凌云.大學生創業素質培養對策研究[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