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9月6日報道,原題:中國29萬億美元的資金巨球滾入被忽視許久的一個避風港對中國儲戶來說,眼下新火的一種東西其實老套又無聊。事實已證明,高回報投資比許多人預料的更具風險。這種情況下,被該國渴望(高)回報的大眾拋棄多年的銀行儲蓄突然再度吃香。
7月份中國居民儲蓄出現一年內最快增幅。分析人士說,在中國股市下跌、大量P2P貸款平臺關門以及很多企業債務違約的情況下,資金或將加速涌入銀行。
30歲的安娜·滕是上海一名營銷經理。5月以來,她的股票投資損失約20%,又淪為P2P平臺欺詐的受害者。之后,她把錢存入銀行。“身邊的人都在問同樣的問題:把辛苦掙來的錢放哪里安全?”滕說,“輕松賺取10%回報、不用擔心風險的日子已經過去。現在我只要保本就行。”
中國儲戶如今紛紛把錢存起來——據估計他們的財富已增至29萬億美元,這會令北京如釋重負,但同時也是個挑戰。短期風險是錢離開較高收益的資產太快,會給國內金融市場造成動蕩。
但在許多方面,滕這樣的儲戶觀念轉變,正是中國決策者希望看到的。這表明,在經歷監管機構18個月降低道德風險并整治該國放任自由的資產管理業后,民眾不太相信政府會為有風險的投資擔保援助了。業內人士說,投資者現在(終于)“明白極高收益是有風險的”。這個教訓對很多人未免沉痛。但分析家認為,這對促進中國金融體系的長期健康至關重要。
銀行儲蓄的微薄收益變得越來越有吸引力。據統計,今年截至7月底,中國居民儲蓄增加8.6%。但是,若中國政府認為短期經濟增長和金融市場活躍比降低道德風險更重要,那么這種狀況可能會變。但至少眼下,像滕這樣的中國百姓更關心確保自己的錢安全,“我相信銀行,會把更多錢存進去。股票和網貸算是玩完了。”▲
(陳俊安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