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紅果
一、醫用物理課程現狀
1.開設學時少,特別是實驗學時
根據侯淑蓮等的研究,如果綜合其所研究的各院校醫用物理開設課時具體情況,以50分鐘/學時來統計的話,理論課課時平均在59.5學時,實驗課學時平均25.6學時,這個統計雖然有地域差異,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間接反映了醫用物理課程的開設現狀。目前,很多高職醫衛類院校可能還遠遠達不到該平均水平。我們學校目前五年制醫衛類學生物理課程的學習分為兩個階段,入學第一年學習通用物理,第二年學習醫用物理,這樣的話開課學時相應較多,但實驗學時還是遠遠不夠。基于實驗設備的缺乏,可能這也是目前大多數醫衛類院校物理課程開設的一個失衡點。
2.使用教材多樣,教學內容偏理論化
據調查,各院校理論課所使用的醫用物理教材中,衛生教育部統編的教材較少,大部分教材是合編或自編的,這樣就導致有些院校所用的教材不能完全滿足醫衛類學生的需要。很多醫衛類專業的學生很困惑,學醫的為什么要學習物理,對將來的發展又有什么用呢?其中很大一個因素便是我們大多數教材倚重物理學基礎理論,并沒有針對性地將物理和醫學知識結合起來,嚴重影響了醫用物理的教學效果和實踐應用。
3.教學方法傳統,教學模式單一
目前,醫用物理課程的理論課學習主要是采用傳統的授課方法,以“灌輸式”教學為主。因此,學生接受到的大部分知識以理論為主,以此來應付考試,這也是導致很多學生對醫用物理不感興趣的重要原因之一。單一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社會對醫衛類人才的要求,這嚴重影響了醫用物理課程的順利開展。
4.任課教師缺乏醫學背景
醫用物理一般是醫衛類院校開設的課程,而醫學專業畢業的教師一般沒有系統的接受理科基礎教育。所以,單位招聘過來的教師一般是物理專業出身,物理教師也同樣缺乏醫學背景,如何上好醫用物理課就需要通過自己進修,去尋求當前醫學前沿領域和物理知識的一個結合點。
二、醫用物理課程改革的必要性及對策
1.選擇合適的教材
從實際出發,秉承在掌握基本理論、知識、技能的基礎上,保持教材的科學性、適用性等原則。物理理論知識較多,計算也相對復雜,學生普遍做不出題。在選擇教材內容的同時,應該考慮到五年制醫衛類學生的基礎知識薄弱等現狀,避免煩瑣數學公式的推導,另外教材內容應巧妙地將醫用物理部分的內容進行整合,以滲透的方式將物理學基礎理論知識在醫學臨床中的應用分散在各章節中,明確通過物理知識了解生命現象的目的。選擇合適的教材以后,為了更合理地利用,我們便可以根據其內容進行學時的設定。
2.改變教學觀念,改革教學方式
教學觀念的改變應“由上及下”。首先,領導應該重視并支持醫用物理這門課程的建設,辦好實驗室等基本設施。其次,我們應該改變單一的教學方法,營造活躍輕松的學習氛圍,在保證教授基礎知識的同時,應盡量考慮到學生對該課程的期待,所以,教師的每一堂課可以以相關的醫學現象開場,然后向課堂主要目標轉移,最后將基礎物理知識輕松滲入醫學領域中,這種創設探究情景的方法極易被學生接受。最后,還可以通過Flash、CAI技術,PBL、LBL和CBL模式,示范課程的建設和其他探究性學習模式等應用來完善課程建設,進一步完善教學模式。
3.提高教師的業務素養
醫衛類院校物理領域學術帶頭人相對缺乏,教師參加學術活動的機會也很少。科技的發展及醫學信息的更新無疑給教師帶來了更大的挑戰。因此,醫用物理教師更應該在專業基礎上不斷完善知識系統以適應醫學發展的趨勢,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加強自身的能力和素養。學校應該給予教師更多學習、培訓和研討交流的機會。
參考文獻:
[1]侯淑蓮,李石玉,馬新超,等.關于醫藥學院校物理課程的思考[J].大學物理,2005(5).
[2]張鵬程,吳 靜,朱本超.《醫學物理學》醫用物理部分課程內容的整合[J].中國醫學物理學雜志,2009,26(6):1565-1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