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意志
一、工程造價軟件課程現狀
貴州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工程造價教研室在2017年3月到6月期間,對工程造價咨詢公司、建筑施工企業、工程建設監理公司、房地產開發企業、設計院、審計事務等多家不同單位進行調研,撰寫了《2017工程造價專業人才需求調研報告》。報告顯示93%以上的單位對于高職畢業生的技能要求是掌握至少一種工程造價軟件。在手工算量的基礎上,掌握電算技能已成為這個行業對學生的入門要求,所以我們必須建設系統的工程造價軟件課程體系。
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工程造價課程是工程管理課程中實踐性非常強的一門課程,它融合了“建筑識圖”“房屋建筑學”“施工技術”“項目管理”“招投標與合同管理”等多門課程的內容,要求學生必須掌握好各門課程的基礎知識,是對學生掌握工程造價計量和計價能力的檢閱。因此,工程造價軟件這門課程對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意義重大,是銜接學生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的橋梁,學生要在已經掌握現有知識的情況下,將識圖能力、手算能力通過操作軟件落地。
二、課程內容與教學中存在問題與難點
1.如何融入“2+2”人才培養模式下的課程體系
目前,“兩環境、兩階段”是指工程造價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緊跟高職教學理念“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所采用的人才培養模式。它是指學校與企業兩個環境,還有在校學習與企業實踐兩個階段。整個流程:“學校(理論)—學校(實訓)—學校與企業(項目化)—企業(實踐)”可以概括為“技能實訓+項目化教學”和“學校教育教學+企業頂崗實踐”培養模式。
工程造價軟件的應用貫穿了這種培養模式的整個過程,從教學實訓到定崗實習兩個階段對這種技能的要求都是最基本的。現在的軟件課程主要分為圖形算量、鋼筋算量、工程計價等類型,而圖形算量軟件又根據現有的專業方向分為建筑工程和安裝工程。從目前開設的軟件課程來看,將圖形算量與鋼筋算量融合在一起上,工程計價軟件課程屬于選修類型,學生不容易得到針對性的訓練,如何將多門軟件課程建立成一個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適當地插入各門基礎課程之中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2.如何安排實訓教學內容,增強學生學習效果
工程造價軟件迭代升級很快,市場競爭激烈。從2017年的人才需求調研中看出,貴州省各用人單位在2016年之前對斯維爾、魯班、宏業等工程造價軟件的使用較多,而這兩年對廣聯達工程造價軟件的使用大幅度提升。可見,軟件市場的替代升級要求我們緊跟市場需求,教會學生使用現有市場需求下的軟件,以便學生在定崗實習與就業時能夠增強自身的競爭力。而軟件的迭代升級,對學校的軟件教學環境來說是一次考驗,要隨時把握市場動態,安排好在新興軟件出現之后對相關教師的教育培訓。
考慮本課程的主要教學手段仍然是傳統的上機操作訓練,沒有建立項目化實訓室,如招投標模擬實訓室,怎樣利用工程計價軟件來制作標書,以“工作任務導向”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進入實際崗位環境進行全方位的訓練。缺少了這些,學生就會缺乏生動直觀的實踐感受和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學生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難以得到培養。
三、工程造價軟件課程改革方向
1.實訓教學內容改革
我們在開設實訓課程體系時,往往要講解很多的理論知識。而這些理論知識必須落實到實際技能,以應用為目標,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啟發學生以工作任務為主線,培養適應崗位的職業素質,將工程造價中手工算量等基礎能力,轉換到電腦軟件算量的能力。課程內容應當根據高職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規律,將原來的軟件課程做出調整。在建筑工程圖形算量的基礎上開設專門的鋼筋算量軟件課程,而原來的工程量清單計價課程中,增加工程計價的軟件課程,整個課程體系應當突出和加強在軟件應用方面的實訓內容。而現在的工程造價軟件品種較多,各種軟件各有優勢,如何選擇適合學生學習的軟件一方面要通過市場調研,另一方面要通過專家論證,在符合學院自身實際情況下做出選擇。
2.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改革
(1)改革實訓方法和手段,將“教、學、做”融為一體。項目的選取必須具備系統性,將圖形算量、鋼筋算量、工程計價全部歸類為一個統一的工程項目。這一系統既是實際項目,也是每一種軟件的教學資料。以具體工程項目為引線,將學生所學的軟件課程串聯起來。學習的方式不再是教師先講后做,完全可以在掌握軟件基本操作的情況下,將圖紙分析、建立模型、匯總統計等一系列的工作任務按任務數分配給不同的學習小組,把“教、學、做”融合起來。
(2)加強案例教學,提高學生職業能力。工程項目的實際案例,是我們在實訓教學中最容易忽視的一塊,以為這個是屬于理論教學,用于舉例說明的內容。實際案例教學可以作為重點和難點教學項目來剖析軟件技能的應用。例如,安裝工程計量與計價軟件中,關于電氣安裝圖紙中的照明燈具、開關插座、電線導管的識別繪制涉及一些難點操作,可以用案例來進行具體的講解,使學生舉一反三,熟練運用。案例的選取也具備許多靈活性與針對性,除了能用于日常教學,在軟件課程上的使用也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技能,使學生職業素質得到提高。
(3)推行“項目化”教學法。項目教學法是基于“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在工程造價軟件課程的教學中,這種方法往往是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比如進行土建圖形算量或安裝圖形算量時,給出一個具體的工程項目,學生通過對工程項目中具體任務的分析,利用軟件完成一系列工作任務。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不再是單向傳輸式的學習方式,而是在具有實際工作場景的模擬中充滿了互動與合作。項目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擔工作任務,承擔不同的角色,一個班級的學生可以分為幾個小組進行任務分工,在教師的帶領下,鍛煉學生組織協調、團隊合作、表達溝通、職業技能等多方面的能力。
整個課程體系的改革要突出鍛煉學生軟件應用能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注重技能技巧的訓練。需要從工作實踐入手,將課程理論體系與工程造價軟件應用很好地結合在一起,為學生創造一個模擬工作情景的學習條件。除此以外,在常規教學過程中,應當對當今市場作出深入調研,了解軟件在市場中的基本情況和發展動態,把握軟件升級后的動向,為進一步提供緊跟市場環境的技能教學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1]姜安民,董彥辰,賈 亮.“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教學改革探索[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版),2017(8):17-18.
[2]杜常華.“七步教學法”在高職土建專業造價軟件實訓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市場,2015(28):216-217.
[3]張 超.淺談工程造價在項目管理中的作用[J].門窗,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