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穎菲
【內容摘要】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有一個關于教師教育的著名公式:老師的成長=經驗+反思。有思則活,思活則深,思深則透,思透則新,思新則時宜。此話不無道理。在社會千變萬化,工作日益紛繁的今天,學生是好教的嗎?老師是好當的嗎?這個問題,遠遠超越了“是”與“不是”這一界限。我們總在不停地問,教育為什么總在填鴨?家長為什么不愿配合?學生為什么一屆不如一屆?可是從來沒有問過自己,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作為一位班主任,一晃又過三年,三年后的今天,自己是不是比三年前更優秀了?比三年前更有能力了?比三年前更有耐心了?是不是工作更出色了?人生能有多少個像這些孩子這樣如花如歌的三年,翻開那些舊照片,細細想起每一個點滴,每一個片段,原來也是充滿了不舍與掛念,可是,會不會太遲?
【關鍵詞】反思 信任 執著 寬容
因為事實是:三年前,學生會常常來到家里,在沒有凳子坐的時候,坐在我的床邊,而今天,學生卻只能把去老師家作客作為愿望講給我聽,因為她們沒有來過,也不敢來。三年前有學生問我:老師,你覺得我能行嗎?我會回答:當然,你是最棒的。而今天,學生不敢問我這樣的話,似乎這是千斤重擔壓得他們無法開口,因為我總是義正詞嚴地強調:別把成功想得那么容易,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它來自徹底地自我管理與毅力。
有一種較為偏激的說法,一個學生需要在老師的批評下才能成長,那么,一個老師呢?怎樣才能實現一個老師的成長與蛻變,這一年的教學體驗讓我非常深刻地感受到,一個老師,需要在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中成長,更需要在自我批評與自省中成長,確切地說,是學生教會了我自省,是學生成全了我的成長。我永遠記得那些使我成長的點滴:
2017年7月:差生也需要信任與尊重
高考成績已經公布,正是大家忙著填報志愿的時候,中午接到一個家長的電話,是一個叫黃斌的男同學的媽媽,黃斌媽媽詢問我,是不是介紹黃斌去什么學校讀書,要交一千元的費用,還言之鑿鑿,說男生是早上接到我電話的。我一聽,馬上一股無名火,并且腦海里閃現一個念頭,這分明是赤裸裸的欺詐啊,早上我是接到了男生的電話,他在電話中只是咨詢了一些有關志愿填報的問題,這是打幌子來給家里人看嗎?我又想到最近幾個月他都和一個“劣跡斑斑”的男生走得很近,而那個男生恰好我也知道他因為零花錢向父母撒謊的事,兩件事聯系到一起,我馬上得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結論,于是我直接告訴了黃斌媽媽,他的交友問題,以及這事完全是無中生有,因為過于氣憤,我還責備了黃斌媽媽平時不積極配合學校開展工作,并且嚴重地說出了“欺詐”這個字眼,掛了電話后,我越想越氣,并馬上通過校訊通發了信息給所有家長預防類似的“欺詐”事件的發生。
下午,有一個未接來電,是黃斌的,而這時我的心情已經由氣憤到失望,由一開始的急著要找他問清楚,到想到他已經畢業了,懶得理這些麻煩人麻煩事,所以沒接到黃斌的電話,我也沒有回電。不久,黃斌又打來了,我冷漠地接了電話,他在電話中向我解釋,大概是聽了我的建議,他考上專A的成績準備去讀職業學校,剛好有間學校在本地有招生處,要交學位費,并且還說了招生處的地址和聯系方式,我聽了,大概了解到,應該是他跟媽媽說的時候產生了誤會,可是心里還是有氣,于是冷冰冰地讓他自己去和父母說清楚,就掛了電話。
等到填報了志愿回校確認簽名,黃斌看到我時,一直沒有抬頭,我也視若無睹,只想盡快結束這一切工作。黃斌是一個有上進心卻非常情緒化的男生,重理輕文,加上文科成績提高速度慢,所以在學習上常常表現出沒有耐心,無法堅持的特點,在多次做工作之后,我也漸漸失去了耐心,甚至有點“爛泥扶不上墻的感覺”,我曾經直接說他“付出那么幾天就想看到收獲,一口氣能吃成胖子嗎?”漸漸地,我放棄了,不想再浪費太多精力做些無用功。這天,黃斌一直默默地,簽名,裝檔案,到最后交檔案時,他似乎是鼓起勇氣,對我說:“老師,請你相信我!”停了停又說:“其實我們差生也是需要理解的!”
在他的背影中,我默然了,我自認為在工作中并沒有表現出等級差別,可我的一言一行,還是出賣了自己,傷害了學生。此時的我,并沒有遵循教育的一個原則——以尊重學生相信學生為基礎,我為什么不能再多一些耐心,為什么不能給孩子一個解釋的機會?此刻,我清楚地感受到:離開了尊重與信任,一切教育都是空中樓閣,孩子的心靈是敏感的,而教師自身的形象也是脆弱的。作為一名教育者,應該朝著這個正確的方向,讓自己的一言一行“更像在做教育”,讓孩子的內心多一些理解與感動!
2017年5月:你的執著讓我相信執著
高考越來越近,一次次的模擬考,一次次的緊張,激烈,打擊,失望,我們班在一次次考試中屢戰屢敗,又屢敗屢戰,在一次一次失敗中忍受著前所未有的煎熬。我們班有這樣一些同學,歐詩全,鄧君燕,林麗晶……勤奮有余,基礎不扎實,靈氣不足,在一場場的高考預備戰中,他們一次次沖鋒陷陣,又一次次成了炮灰,雖然教學樓那赫然入目的幾個大字“一切皆有可能”,我們時時掛在嘴邊,但心里的那個“可能”隨著模擬成績的不好看也越來越遠,一次一次的信心教育,讓我覺得無味又無用,可是我也只能硬著頭皮,懷抱那越來越遠的夢想死守著這最后的心理領地,一次又一次地,對他們強言勝利。甚至,最后,只是一種想法,盡人事,聽天命。所以,我只有拉著越來越多的同學起早、貪黑、廢寢、忘食,更多的時候,只是想得到一種心理的慰藉,對于未來,我已經無暇去細想了。
可是,等到高考成績公布,發現結果還不錯,特別是那幾個同學,讓人感覺靈氣不足,希望不大的學生,都出人意料地上了重本線,回來拿成績單那天,第一個看見有點“木訥”的歐詩全,我高興地祝賀他“發揮得不錯啊,這下可以好好放松,不用再操心了”,誰知這個家伙異常淡定,“老師,不是你一直在說嗎,付出一定有回報,謝謝你相信我,所以,我也一直相信我能行!”
“木訥”的歐詩全同學,其實,不是我的信任成就了你,而是你的倔強、不服輸成就了我。是你的堅持,成就了我的責任。是你教會我執著面對,充滿希望,一切皆有可能。
單純地努力,傻傻地相信,即使沒有人聽你歌唱,你也可以勇敢地為自己鼓掌,是你在我都不相信自己的時候,教會了我態度比技能更重要,執著的力量,不懈地堅持,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2017年3月:自省是一種力量
一模結束,分批談話的時候,我向學生強調了一點,如果有需要可以自己找老師談,這是為了防止在分批談話時可能有不夠細致的情況。事實上,真的來找我的同學極少,一方面有些同學平時就經常溝通,還有一種情況可能有些同學還缺乏勇氣。在一模總結會后的第二天晚修放學后,我接到了一個讓我意想不到的電話,是一個名叫凃婕的女生,她在電話里說:希望老師能在以后的復習中多提醒我,對我嚴格要求,請老師不要不管我。
這個電話同樣讓我陷入了沉思,這個女生是個異常活潑的女孩,正因為如此,多話多動,上學期頻頻接受我的思想教育,甚至到后來產生了逆反情緒,讓我的工作常常形同虛設,甚至她媽媽也有些意見,覺得我有意針對她,這讓我頗有些心灰意冷。后來,我想,何必呢,又不是自己的孩子,工作做了這么多,得不到感謝就算了,還落一身埋怨,出于這種心理,我改變了對她的態度,只要她表現不太過分,我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在后來的了解中,我才清楚,原來,她的這多話多動的毛病一直就有,而以前的老師都非常婉轉地教育她,可到了我這兒呢,一針見血,并且因為我求好心切,頻繁找她做工作,結果適得其反,引發了她的逆反心理,弄得我們之間也很不愉快,好在,因為她也沒有大問題,所以我也一直不置可否。
而現在,她可以拋開我們之間的“前嫌”,主動請求老師對她嚴格要求,這份自省,似乎值得我這個老師好好學習。
所以古人說“論人之非,當原其心。”也就是說當我們看到別人做錯事,有過錯的時候,我們應該想一想導致他產生這種過失的原因。當我們找到這個原因的時候,我們這種寬恕之心就能夠自然生出,才能真正寬容她,呵護她,教育她!而反省自我,我似乎是從學生那里學到的。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肖川先生在其《教育探索:從自我反思開始》一文中寫道:“許多的教育探索并不需要高精尖的儀器與設備,它只需要一顆忠誠、明敏的心,只需要我們對那些視而不見、習以為常的事物進行批判性的審視、只需要我們不斷咀嚼、反復琢磨、再三玩味那些理所當然、天經地義地想法與做法,哪怕是一點點。”
因此,我愿時刻銘記這些教學過程中的點滴,保持一份善感的心,去傾聽,去感受,去面對,在實踐反思的路上不斷地收獲,不斷地完善自我,不斷地成長,真正做好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引路人,引領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作者單位:清遠連州市連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