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 陳曦
福州的乳腺癌患者李女士已有13年“癌齡”,每天依然準時出現在癌友組成的文藝舞蹈隊,舉手投足間充滿活力。殊不知,67歲的李女士曾先后患乳腺癌、子宮癌,經歷了三場大手術,數十次化療、放療……
老年癌癥為何多見
有資料顯示,在發達國家,60%以上的腫瘤患者為65歲以上的老年人,老年人罹患腫瘤的危險是中青年人的11倍。
隨著人類平均壽命的增加,得癌癥的概率越來越高是不可避免的,這也是人口老齡化的具體表現之一。年輕時受某些致癌因素的作用,細胞悄然出現異常變化,到晚年時才開始發病;以及體內細胞更新換代時微小差異的累積,造成老年腫瘤發病高峰。特別是老年后全身機能衰退及免疫力降低,人體對腫瘤細胞的免疫監視和清除能力進一步降低,容易受環境污染等各種外界致癌因素的影響,使老年人更易受到腫瘤的糾纏。另外,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對癌癥的早期癥狀掉以輕心、因誤診而延誤治療,也是導致老年人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建議老年朋友要定期接受體檢,最好每半年就進行一次。對處于高發年齡段并具備致病因素的老年人而言,身體一旦出現不適,如吞咽困難或異物感、腹部脹痛、消化不良、貧血、咯血、發熱、胸痛、血尿、便血等早期癥狀,決不可掉以輕心,一定要盡早到正規醫院就診,有備無患。
臨床上,手術是根治腫瘤的最有力措施,有適應癥者應予手術,高齡也并不完全是手術禁忌。最重要的是評價患者的“生理年齡”,它往往比實際年齡更為重要。老年患者就診時多已屬中晚期,往往錯過了最佳手術時機,只有少數老人能進行手術切除;而對術后或不能手術的患者可考慮放療或化療。總之,老年腫瘤病人的治療需要全面的老年醫學綜合評估,制定個體化治療策略,盡量達到延長生命、改善生活質量的目的。
在老年癌癥患者的治療過程中,應當大力倡導“家庭式抗癌”“舒緩醫療”“精準防癌”等新理念,為老年癌癥患者及家屬制造一個緩解壓力、陶冶情操的良好氛圍。平時,老年癌友多參加力所能及的社會活動,選擇一些空氣較好的地方去唱歌、打太極、下棋等,讓腦海里遠離“生命倒計時”,可以顯著地提高心理自控能力和治療疾病的信心。讀懂老年惡性腫瘤的“五個字”
一“慢”病情發展相對較慢。因為老年惡性腫瘤的倍增時間隨年齡老化而延長,老年人惡性腫瘤轉移發生率隨年齡增加有減少傾向。
二“輕”癥狀相對比較輕,癌癥隱匿性明顯。老年人常同時合并有多種疾病,同一臟器也有不同性質的疾病。因此,臨床癥狀復雜、不典型,腫瘤本身引起的癥狀并不突出。
三“多”老年人易患多發性惡性腫瘤,即一個人同時或先后患不同組織、器官的原發癌。“多原發癌”增加可能與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免疫監視紊亂,以及在致癌物中暴露的積累因素有關。
四“少”手術、放療、化療等治療機會相對較少。老年癌癥患者確診時多屬中晚期,大多數人失去了早期手術根治機會,且由于年齡大、體質弱,多伴有心、肺等其他系統疾病,有些接受不了放療、化療。
五“合”死于合并癥者多。腫瘤合并癥是網擾老年患者的一大問題,最常見的合并癥為心血管疾患、糖尿病等,嚴重影響了腫瘤治療方案的選擇。一些老年腫瘤病人并非死于原發腫瘤本身,而是被并發癥和合并癥所奪命。
讀懂老年惡性腫瘤這“五個字”,有利于正確認識疾病,有的放矢地采取相應治療措施。不以徹底治愈為目標,而以延長生命、改善生活質量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