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開敏
心絞痛多發生在冠心病基礎上,一個重要特征是冠脈造影可見冠狀動脈狹窄,典型表現為胸骨中上段劇烈疼痛,伴有壓榨感、緊迫感或窒息感,并向左肩、左上臂至無名指形成放射,一般持續1-5分鐘,極少超過15分鐘。
臨床上,除了冠心病心絞痛之外,還有一些并無冠心病史且冠脈造影正常的人群,也可表現出心絞痛或類似心絞痛發作的臨床表現,需要進行鑒別診斷,以免誤診誤治。
No.1 冠脈痙攣性心絞痛
多見于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患者。平日里常常出現胸悶、心悸、出汗、眩暈等一系列癥狀,每當情緒過于激動或在夜間睡眠中遭遇噩夢時,就有可能誘發心絞痛。這是因為情緒激動和噩夢時機體處在高度應激情況下,使得交感神經張力處于絕對優勢,導致冠狀動脈單個或多個分支強烈收縮,心率迅速增快,心肌供血減少,心肌耗氧增加,結果引起心肌供氧與心肌耗氧這對矛盾異常突出,從而誘發心絞痛,被稱為冠脈痙攣性心絞痛。
這類心絞痛癥狀典型,具有變異型心絞痛的臨床特點,發作持續時間出場大于15分鐘,心電圖顯示S-T段升高或壓低,冠脈造影正常為其特征。其治療以鈣拮抗劑為首選,與硝酸類制劑合用療效更佳。
No.2 微血管心絞痛
是指冠狀動脈小于200微米的細小分支痙攣所致心絞痛發作。微血管性心絞痛的發病機理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認為與冠狀動脈血流儲備能力下降、血管內皮功能異常和自主神經調節異常等因素有關。
這類心絞痛多見于60歲左右的女性,既往無冠心病、高血壓史,其發作具有勞累性心絞痛特點,過度勞累、情緒激動是主要誘發因素。發作時癥狀較為典型,但持續時間相對較長,可達30分鐘以上,心電圖S-T段缺血型下移≥0.1毫米,冠脈造影正常為其特征。
微血管性心絞痛的治療需要聯合用藥,即將硝酸類制劑、鈣拮抗劑和β受體阻滯劑合用,方能收到盡快制止胸痛、減少復發的目的。
No.3 高血壓性心絞痛
高血壓性心絞痛多見于高血壓與冠心病合并存在的情況下,患者平時并無心肌缺血征象,而是以高血壓的表現為主。眾所周知,高血壓控制不良引起心肌肥厚:心肌肥厚既可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又可使心肌貯備能力下降,加之冠脈狹窄的不利影響,使得患者易因體力勞動量過大、劇烈運動或情緒激動而引起心絞痛發作。
高血壓性心絞痛一般表現為典型心絞痛特征,預防和治療都是以血壓達標為主。研究表明,高血壓性心絞痛多發生在上午的8-10時,與這一期間血壓呈高峰和血清兒茶酚胺濃度增高有關。因此,這類患者的降壓藥選擇應以長效降壓藥為主,以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或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為一線藥物,輔以鈣拮抗劑或β受體阻滯劑,以增強療效,降低心絞痛發作風險。
No.4 酷似心絞痛的綜合征
常見有頸心綜合征、膽心綜合征、胃心綜合征等,這些綜合征可引起患者出現酷似心絞痛的表現,需要提高警惕。
這類綜合征通常具有以下幾個臨床特點:①患者多有頸椎病、膽囊炎、胃潰瘍等相關病史,出現相關癥狀。例如頸肩痛、頭暈、頭痛、上肢麻木等頸椎病癥狀:右上腹痛、惡心、嘔吐、墨菲征陽性等膽囊炎癥狀:上腹部不適,節律性疼痛,伴食欲減退、反酸、暖氣等胃潰瘍癥狀。②酷似心絞痛發作部位多位于心前區或胸骨中下段。③酷似心絞痛的胸痛癥狀不夠典型,往往只是一種胸部的反射性疼痛,時輕時重,持續時間較長。④含化硝酸甘油或用消心痛等抗心絞痛藥療效差,控制原發病可使胸痛癥狀得以緩解。
明確診斷為上述綜合征后,重點在于治療原發病,其胸痛癥狀可根據輕重程度應用鎮靜劑或鎮痛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