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華
中醫學認為,人體的五臟對應自然界的四季:春天養肝,夏天養心,秋天養肺,冬天養腎,四季養脾胃。夏天天氣炎熱,晝長夜短,氣候干燥,在五行中屬火,對應的臟腑為“心”。火氣通于心,火性為陽。所以,夏季的炎熱最易干擾心神,使心情不寧,心跳加快,加重心的負擔,誘發疾病。因此,夏季養生的一大關鍵就是養“心”。夏季養心有許多方法,筆者認為,夏季養心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以下“四要”。
一要動中求靜:夏季養心最好的方法就是靜養心神,即所謂的清心寡欲,閉目抑耳,正確對待工作、生活中的得失,不貪得,不患失,避免產生煩躁情緒,避免過于興奮的娛樂活動,盡量減少外界對心神的不良刺激。要做到心情安靜,保持平和心態和愉悅心情,這樣有利于降低交感神經的興奮性,減緩新陳代謝,減輕燥熱感。俗話說“心靜自然涼”,就是這個道理。善于靜養心的人,靜則生陰,只有陰陽協調,才能養護心臟。對此我們需要調節好心情,尤其不能大喜大悲。中醫有過喜傷心、過悲傷肺之說。有空就經常閉目養神,可以幫助我們排除心煩雜念;多靜坐,因為靜則神安,每次可在陰涼處或屋內靜坐15 - 30分鐘,也可采取聽音樂、看書、釣魚、打太極拳、瑜伽、氣功等方法來人靜。還應保證夜晚按時睡眠和午間小睡的習慣,充足、良好的睡眠有利于心神的寧靜。
二要快中求慢:盛夏酷暑,天氣炎熱,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加快,心臟容易負擔過重,所以夏天養心最適宜學會“慢”生活。尤其是老年人不要爭強好勝、性急口快,而是要心平氣和,言行舉止都要慢一拍,這樣做對養心護心大有裨益。慢不是指工作上的懶惰,生活上的拖沓,而是提倡人們要把生活的節奏放慢,工作生活有張有弛,有勞有逸,不要太緊張、太著急,更不要遇到事情就心急如焚。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徐徐緩緩地進行,不能急躁,切勿累心,更不要與人競爭、攀比。因為只有心先慢下來,呼吸頻率才能降低,心臟才能得到休息,才能達到減少陰精和陽氣損耗的目的,有利于夏季養心。
三要熱中求涼:夏天溫度高易導致血流加速、心跳加快,加重心臟負擔,所以夏天養生還要躲避高溫,要熱中求涼,低溫養心。中醫認為,汗為心之液,血汗同源,出汗太多會傷“心陰”,耗“心陽”。夏天出汗過多,不僅易導致心腦缺血,還易引起血液濃縮及血液黏稠度增高而加重心臟負擔,所以夏天養心要盡量減少活動強度,避免高溫環境,尋求陰涼之處。但因夏天又屬陽,陽氣主泄,所以該出汗時也不能“閉汗”,開空調的時間不能過長,溫度也不能過低。平時要多飲白開水,出汗過多時可喝一點淡鹽水緩解。夏天要盡量避免劇烈、競爭性的運動,要適當選擇一些安靜的、緩慢的運動,如散步、慢跑、瑜伽、太極拳、游泳等。如果條件許可,還可以參加外出旅游、消夏避暑等使人心情愉悅的活動。
四要飲食清淡:夏天飲食要盡量少吃或不吃肥厚、油膩、辛辣、煎炸等食物,要多吃一些低鹽、低脂、低糖、低膽固醇和低刺激的清淡涼爽、養心安神之品。如茯苓、蓮子、百合、小棗等。同時,還要多吃一些養陰生津之品,如藕粉、銀耳、西瓜、鴨肉、梨、蘋果等。此外,夏天不妨吃點“苦”。因為苦人心,可養陰、清熱、除煩,如苦瓜、苦菜、萵苣、蓮子心等。中老年人飲食更宜清淡,不宜多吃肥膩、油煎、過咸的食物。適宜吃一些水分較多的涼性瓜果或蔬菜,如黃瓜、冬瓜、絲瓜以及海帶綠豆湯、菊花茶等,有清熱解暑、養陰除煩的作用,但注意千萬不要過量,以免增加體內濕氣。辣椒吃多了容易上火、傷陰耗氣,無異于火上澆油,夏天最好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