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超華
“天津濱海新區臨港經濟區、內蒙古開魯縣、遼寧西豐縣違法企業平均虛報率分別高達56倍、10倍和6.7倍。” “山東高密市抵制、阻礙、拒絕國家統計執法檢查,嚴重干擾違法案件的查處。”“寧夏靈武市未嚴格落實2015年國家統計執法責任追究的要求,2017年再度發生嚴重統計違法行為。”……在2018年6月20日舉行的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關于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實施情況的報告中對執法檢查中發現的5個違法問題進行了點名,并指出了具體違法事實。如此大力度地對違法事項進行點名,在全國人大乃至地方人大監督工作中很少見。
與全國人大不同的是,縱觀地方各級人大的執法檢查報告,因種種原因,在闡述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時,往往對普遍問題的多對特例的少,泛泛而談的多具體指出問題的少,對事的多對人的少,一些人大監督熱衷于走過場,講求點到為止,不敢較真碰硬,更別說點名道姓了。全國人大的這一做法,為各級人大監督樹立了一個好榜樣。
如何讓人大監督更有勁道,依法行權是王道。憲法和法律賦予了人大充分的監督職權,對法律法規實施情況進行檢查是監督法規定的人大監督職權之一。在執法檢查中發現問題、公布問題,并要求有關部門和單位整改落實到位,也是執法檢查的目的的實現路徑。全國人大對違法行為點名的做法,亦是依法公開執法檢查情況的具體體現。
可以預知,這幾類被全國人大點名的違法行為,將很快得到整改,相關人員將被問責追責,法律的實施將更順暢,施行更徹底。上下級人大更多的是體現在指導與被指導的關系上,全國人大如此,地方、基層人大亦可仿效。執法檢查可以如此有力度,人大的其他監督方式亦可以參照仿效;全國人大如此較真,地方各級人大亦要敢言敢說。特別是基層人大,遇到問題、碰到違法行為,要敢點名、不回避、不唯唯諾諾,講求一問到底查個水落石出,用實際行動做實人大監督,維護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權威。
對違法行為點名,是對違法人、違法事項的批評和譴責,就是在向違法部門“喊話”。要讓點名成為人大監督的常態,在開展聽取和審議專項工作報告、執法檢查、備案審查、詢問和質詢等監督事項時,敢于監督,敢于點名。要發揮人大監督的利劍作用,讓人大監督的“牙齒”更鋒利,也就要求各級人大務必嚴格依法行權、依法監督,對工作中發現的“一府一委兩院”違法行為和事實,注重用法定方式,通過法定途徑,依法“點名” ,并及時向社會公開。既要勤“點名”也要善“點名”,要讓“點名”成為人大剛性監督的方式,更要誰違法追究誰,誰抗法處理誰。哪里有法律漏洞,要通過修訂法律、完善機制來預防,讓良法為法治鋪好坦途,讓尊法崇法尚法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遵循。
(作者單位:湖南省冷水江市人大常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