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海強
摘要:高校體育教學是高校教育工作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對終身體育理念的踐行和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還存在諸多問題,制約著高校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影響我國體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而人本主義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內容,也是現代教育活動的價值判斷和方法論,其目的在于喚醒人的心靈,培養獨立個性的人,為塑造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提供助力。本文從人本主義理念的涵義入手,在分析當前高校體育教學現狀及問題的基礎上,重點論述相關的人本主義實踐改革策略。
關鍵詞:人本主義;高校體育教學;改革
常言道:“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高校是培養人才的主要陣地,加強高校學生的體育鍛煉,培養他們的綜合素質是至關重要的。而高校體育教學主要是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活動,讓學生掌握體育運動知識和技能,增強學生體質,養成良好的終身體育鍛煉習慣。縱觀當前的高校體育教學,傳統的教學模式雖然在培養學生的體育運動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一味強調學生體質的鍛煉,忽略學生精神層面的需求,容易導致其出現思想冷漠、精神異化等問題,無法較好地實施人本主義理念。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以人本主義理念為指導對高校體育教學進行改革乃是大勢所趨。因此,將人本主義理念融入高校體育教學中,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個性發展是當前體育教育者應深思的重要課題。
一、人本主義的涵義
人本主義,顧名思義是以人為根本,把人和人性擺在首要位置,主要是指一切活動都要以人的發展為中心。該理念是黨中央為了實現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構建和諧社會提出的理念,要求充分重視人的需要,尊重人和鼓勵人。其實,早在春秋時期就齊國國相管仲就已經提出人本主義的理念和思想,即“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為本”。經過幾千年的發展與沉淀,人本主義已經成為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內容,滲透到各行各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育領域,人本主義是建立在眾多教育學派理論的基礎上的,要求在教育與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作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體育課程中,尤其重視學生身體素質、運動技能、興趣愛好的個性化差異,并實施相應的學習目標和教學方法,從而更好地滿足每一位學生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個性潛能,促進其實現自身的良好的發展。體育課程中的人本主義,有以下幾方面的特征:一是在教學過程中調動每位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并且從中得到樂趣,實現個性的塑造;鼓勵學生探索適合自己個性發展的學習內容和方法,從而不斷提高自己,實現全面發展。二是高校體育教學中的人本主義理念要求改變過分依賴教的行為,主張學生的自主學習,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三是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人本主義強調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要求體育教師將道德教育融入其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健全其人格。
二、人本主義視閾下的高校體育教學問題
(一)教學理念陳舊
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雖然素質教育在我國已經實施多年,但是許多高校仍然沒有擺脫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成績決定論”“分數唯一論”仍是當今教學思想的主流,這對高校體育教學產生了不良的影響。許多體育教師過于強調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體育技能,運用應試教育的方法對學生的各項指標進行測試,倘若學生成績不合格的話便會要求學生反復訓練,直到成績達標為止。這種教學理念缺乏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和其它素質,忽略了人才標準的多元性,不利于高校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嚴重制約著體育事業未來的可持續發展。
(二)教學內容落后
目前大多數高校在體育教學內容方面,只是沿用傳統、落后的教材,在授課過程中只是一味地照抄照搬教學大綱,向學生灌輸體育知識和技能。這樣教學內容不能緊跟時代發展節奏,沒有根據現有的形勢來進行合理的改進,忽略學生的個性發展,最終只會導致學生喪失興趣,教師陷入教學困境的局面。以籃球教學為例,倘若教師在授課的時候只是千篇一律地講授幾個知識點的內容和籃球基本技法,并且每一屆皆是圍繞這些老生常談的內容展開,長期以往籃球教學內容便會滯后于籃球的現實發展,從而制約著學生籃球水平的提高。當務之急,高校體育教學內容的選擇要從學生自身的發展出發,緊跟時代發展步伐,為體育教學注入新鮮的血液。
(三)教學方法單一
素質教育在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的具體實施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目前仍然存在教學方法單一等問題,嚴重束縛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創造性思維的發展。由于許多高校體育教師是從體育院校中招聘引進的,他們接受過系統、專業的體育知識與訓練技能,能夠給學生傳授專業的體育知識,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部分因此而形成了固定化的思維模式,不善于學習和創新,在教學過程中盲目套用體育專業的訓練方法,大大加重了學生的訓練負擔,還有可能出現意外傷害,久而久之學生怨聲載道,教學效果也是不盡人意。同時還有部分體育教師,特別是教齡長的教師,他們長期沿用單一的教學方法,如示范模仿教學法,學生從小到大接觸的都是這種教學方法,不利于挖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四)教學設施不完善
目前在我國許多高校中存在體育基礎設施不完善的現象,體育授課過程中沿用的是陳舊的體育器材設施,這不利于體育活動的正常開展,也存在安全隱患,無法滿足學生多樣化運動的需求。造成這種現象,一是因為資金不足,政府劃撥的建設資金只能用在基礎性建設方面,而專業的體育設施則需要大量的資金,目前一些學校甚至沒有專門的體育館、足球場、籃球場等,這就容易挫傷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長期下來學生的身體素質也會下降。二是由于受到傳統教育思想根深蒂固的影響,高校在學科建設上陷入“重知識,輕體育”的誤區,所以在體育教學中的投入較少,嚴重影響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三、人本主義視閾下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策略
(一)倡導“人本主義”的教學理念
人本主義教育理念認為所有教育都是一種人的教育,要把人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關注學生的自尊、價值以及自我實現,培養出具備創造性、自主性、獨創性以及責任心的人才。因此在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要堅持“人本主義”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的需求為導向,提供高質量的服務。首先,教師要堅持人文體育與競技體育并重,深入推進人文教育,充分關注學生的想法,讓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能夠身心愉悅,真正愛上體育鍛煉。其次,高校體育教師在備課階段應當對學生的身體條件、心理素質、性格特點以及性格愛好等情況作大致的了解,并進行層次劃分,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根據不同類型的學生安排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同時,高校體育教師也要包容學生,針對學生的不同表現給予相應的鼓勵。當學生有思想的火花時,教師要為之提供空間,充分鼓勵,調動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
(二)促進教學內容多元化
以人本主義為理念的教學內容應該是具備多樣性和可接受性的,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教師在選擇體育教學內容時應該實現多元化,既要注重理論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又要注重體育鍛煉習慣和學習習慣的培養,滿足學生自身和社會的需求。其次,要注重可接受性。教學內容的選擇不可過于簡單,難度也不宜太大,如開設健美操、瑜伽、跆拳道等課程,既能夠調動學生的體育學習積極性,滿足學生的多元化需求,又能夠豐富學生的體育文化生活。
(三)改進和創新教學方法
大學生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群體,對外界新鮮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師如果只是運用單一的教學方法,而不加以改變和創新的話,那么學生極易產生反感、抵觸的心理。所以,教師要充分考慮高校大學生求新求變的心理,不斷創新教學方法,以滿足學生的多元化需求。首先,可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或小組合作學習法。如在制定籃球教學目標時,從學生體育基礎情況出發,將籃球的每個基本動作細化為具體的學習任務,過難或過簡單,對教學目標的實現和學生籃球水平的提高都是不利的。其次,在教學方法中,要加入師生互動環節,增進師生的感情。當然在互動過程中,高校體育教師不能過多的干預,讓學生自由發展,實現教學相長。
(四)完善基礎設施
完善的體育教學設施是保證學生開展體育訓練的前提,也是調動學生體育活動參與積極性的有效手段之一。針對當前高校體育基礎設施不完善的問題,首先必須加大資金投入,完善高校體育基礎設施建設,購置新的體育器材和設備,如羽毛球、乒乓球拍等,為學生的體育運動提供物質基礎。其次,認真檢查各種教學設施,對于已經破壞的設施與器材,要及時維修和更新,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體育環境,確保學生能夠正常進行體育訓練活動。
總之,在現代教育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將人本主義理念融入其中,能夠滿足學生被尊重的需求,滿足學生被認可的需求,滿足學生求知和發展的需求。本文認為應該從倡導人本主義的教學理念、促進教學內容的多元化、改進和創新教學方法、完善教學基礎設施等方面,實現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良好轉型,以提高高校體育教學質量和水平。
參考文獻:
[1]程金林,吳斌.高等教育人本管理概論[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5.
[2]袁莉萍.中國高校體育教育研究[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
[3]邢金明,佟貴鋒.開展陽光體育運動,加強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理性認識[J].科技資訊,2010 (03).
[4]高明信.馬斯洛人本哲學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幾點啟示[J].山東體育科技,2016 (03).
[5]李欣.健康與人本并重:普通高校殘疾人體育教學課程體系研究[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 (02).
[6]趙波,涂春雷.人本主義視角下的體育教育觀人本主義視角下的體育教育觀[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7 (04).
[7]洪圣達.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發展趨勢探究[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8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