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錫海
意大利是古羅馬文明的發源地,但近代以來卻長期處于封建統治和外族割據的狀態。1848年革命失敗后,意大利仍四分五裂:奧地利控制著北部和中部各邦國;中部其他地區是教皇國轄區,法國派軍保護;西班牙波旁王朝則統治著南部的兩西西里王國。意大利境內只有西北部的撒丁王國不受異族壓迫。這些外部勢力為了各自的利益,極力保持意大利的現狀。
19世紀中葉,意大利資本主義得到較大發展。1852年,卡米洛·加富爾(1810-1861)出任撒丁王國首相,推行財政改革,鼓勵工商業、發展對外貿易,極大地加強了撒丁王國的實力。面對外族壓迫、國家分裂的局面,資產階級要求建立獨立民族國家、統一市場的呼聲愈發高漲。
在加富爾的領導下,1859年撒丁王國與法國聯合擊敗了奧地利。對奧戰爭的勝利,推動了中部的革命熱情,托斯坎納、帕爾馬等公國相繼推翻奧地利的封建統治。1860年3月,中部各公國與撒丁王國合并,意大利北部和中部基本統一。4月,西西里爆發農民起義,但慘遭鎮壓。加里波第聞訊,立即率領“紅衫軍”馳援起義軍。9月,加里波第解放那不勒斯,推翻波旁王朝,以撒丁國王的名義建立了臨時政府。10月,南意大利并入撒丁王國。次年3月,意大利王國成立,撒丁國王維克托·伊曼紐爾二世(1820-1878)成為首任國王。
但此時,奧地利仍占據威尼斯,羅馬也處于教皇國范圍,意大利并未完全統一。1866年,奧地利在普奧戰爭中失敗,意大利收回威尼斯;1870年普法交戰,加里波第趁機進占羅馬,教皇避居梵蒂岡。至此,意大利完成統一。
意大利統一運動實質上是一場資產階級革命,它結束了意大利長期分裂的局面,為意大利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了障礙。
圖1:圖為加里波第(1807-1882),紀念加里波第1860年率領“紅衫軍”解放南意大利100周年。[匈牙利1960]
圖2:圖為加里波第,紀念加里波利誕生200周年。[意大利2007]
圖3:圖為加里波第,紀念加里波利逝世100周年。[意大利1982]
圖4:圖為加里波第,紀念加里波利逝世100周年。[蘇聯1982]
圖5:圖為加里波第率軍征戰,紀念意大利統一150周年。[意大利2011]
圖6:圖為加里波第,紀念加里波利誕生200周年。[圣馬力諾2007]
圖7:圖為加里波第和撒丁國王維克托·伊曼紐爾二世會面,紀念加里波利誕生200周年。[圣馬力諾2007]
圖8:圖為加里波第率領“紅衫軍”在西西里島南部的馬爾薩拉登陸,紀念加里波第誕生200周年。[圣馬力諾2007]
圖9:1860年5月11日加里波第對西西里的公告。為意大利統一考慮,加里波第所發布的所有公告,都采用了撒丁國王的旗號。[意大利1960]
圖10:志愿軍(紅衫軍)從夸托登船起航場景。[意大利1960]
圖11:加里波第和撒丁國王維克托·伊曼紐爾二世在泰阿諾會面。[意大利1960]
圖12:普法戰爭爆發后,加里波第聯法抗普,占領第戎的場景。[意大利1970]
圖13:圖為加里波第在第戎戰役中。[意大利1970]
圖14:紀念意大利統一150周年。左上圖為加里波第和志愿軍在夸托登船出發;右上圖為志愿軍在馬爾薩拉登陸;左下圖為1860年5月15日“紅衫軍”同兩西西里王國軍隊在卡拉塔菲米戰斗;右下圖為加里波第和伊曼紐爾二世在泰阿諾會面。[意大利2011]
(參考書目:[英]克里斯托弗·達根:《劍橋意大利史》,黃牧航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