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佳怡
摘 要:從根本上來講,政治經濟學的核心和基礎就是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而馬克思主義的勞動價值論也是剩余價值理論的基石,它能夠在根本上深入探究和分析資本主義經濟的運行規律,并有針對性的掌握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基礎文化等因素的縱深發展,針對這樣情況,本文著重論述 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現實意義及理論啟示,希望為相關從業者提供有益的借鑒。
關鍵詞: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現實意義;理論啟示
在馬克思主義的哲學體系中認為,價值所體現的是無差別的一般性的人類勞動在商品中的凝結和匯集。然而價值體系的構建過程中,如果只是有一般性的勞動是完全不足夠的,務必與別的生產性要素緊密結合才能夠真正意義上構成價值,換句話說就是,針對價值形成的層面而言,勞動形成或者是構建起價值的前提是有條件的,對于馬克思哲學理論所涉及的勞動價值理論來說,把整個商品生產過程看作是一種勞動過程和價值形成過程的有機統一體,也就是說,在整個生產過程中,具體勞動所創造的是商品的使用價值,而抽象意義上的勞動所創造的是商品的價值。
一、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理論啟示
從根本上來講,人類的活勞動構成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理論最核心的部分,也就是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認為,無差別的人類一般性勞動,才能創造出價值,盡管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價值和財富有相當程度的聯系,但是他們是兩個含義差別很大的概念,價值所體現的是人類的一般性勞動的凝結,但是勞動并不僅僅是它所生產的使用價值,也就是物質財富的唯一的途徑,就像威廉·配第所說的那樣:“ 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簡而言之,馬克思勞 動價值理論的基本內容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1.商品的二因素及勞動的二重性內容,在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理論體系中,所稱之為的生產勞動的二重性主要指的是,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生產商品有一個基本的前提,就是社會的分工和生產資料的私有制,然而,很多經濟學家都對于一個事實沒有有針對性的加以強化,那就是,如果說商品有二重性,但是像斯密、李嘉圖等相關學者,僅僅單純對于勞動進行分析,就只能認識到表象而產生很多誤區,從本質上認識商品的二因素和勞動的二重性,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理論認為這是批判地理解問題的全部秘密,從根本上來講,在商品具備了使用價值之后才能夠真正形成價值。
2.價值量與勞動生產率的關系,以及內在的價值規律。從根本上來講,商品價值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呈現正比例關系的,而與勞動生產率卻呈現反比例關系,生產產品所使用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從根本上決定著商品的價值量,商品在進行交換的時候,依據的是商品的價值來展開的,從而實現等價的交換,而這也集中的體現出商品的價值規律。
3.貨幣產生和流通內容,貨幣的起源是從固定當作一般等價物的商品而來的,它的產生主要是商品經濟內在矛盾達到一定程度,它所包含的職能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在現實的實踐中,貨幣流通從根本上被貨幣流通規律所支配著。
4.產生價值的唯一來源就是勞動,價值的產生一定是源于活勞動,不管是剩余價值,還是所有形式的利潤、利息等,全部來自于雇傭工人的剩余勞動,別的物質性生產要素,如土地、 機器設備等,盡管在價值產生的過程中有一定的作用,但價值源泉只有活勞動。
二、馬克思勞動價值理論的現實意義
毫無疑問,當前的政治經濟形勢與馬克思著作 《資本論》的時代背景有巨大差異,所參考的依據也有重大變化。有針對性的根據世界和中國的經濟環境,科學合理的運用這一理論,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為更深入了解國情和分配制度提供理論參考。從根本上來講,財富和價值既相互聯系又有所區別,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盡管勞動本身是無條件的,但是土地、資本、機器設備等物質性生產要素在產生價值的過程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就像我國現行的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就是由我國國情決定的,同時也是馬克思勞動價值理論的中國化體現。
2.對現實問題有指導作用,在我國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必然會出現很多的問題,以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理論為指導,可以有效消除消極觀念的影響,消除分配制度中所存在的滯后認識,更有效的提升勞動生產率和發展規模,優化生產要素的配置,進一步有效加深對于勞動價值理論的認識。從根本上推進企業生產效率的提高,讓企業的信息技術交流和其他資源得到進一步的合理配置。
3.進一步規范市場秩序,讓資源配置更合理。價值規律的直接作用,可以最大程度上讓市場資源配置更加優化,商品經濟的內在屬性就是價值規律,而商品價值量的規律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決定的,其中作用機制的根源就是內在的價值和價值實現機制,特別是集中體現在對于資源的調節、刺激、分化等系列相關方面。特別是其中的分化作用,他直接使得市場競爭中產生十分明顯的優勝劣汰和生產者兩極分化的現象,在更有效的把握價值規律的前提下,在規范市場秩序的過程中就能夠真正的做到有的放矢,確保資源配置能夠真正科學合理。
4.促進新的生產方式和新行業形成。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提出的前提,主要是切實有效的把握和分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內在矛盾,此套科學理論和價值體系,對于當今時代的生產方式和其他方面都有著重大影響,具備著至關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當前,我國的勞動創造價值的形式及作用方式越來越多樣化,科技在價值創造過程中的作用逐步增大,其他的服務性行業和文化教育事業等的勞動,在財富創造積累中,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綜上所述,針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現實意義及理論啟示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對于深刻把握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更有效的推進我國各項事業不斷取得進步,破除各類問題,從根本上促進我國的偉大民族振興戰略,有著十分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費之光,馬克思生產勞動理論對構建和諧社會的啟示 [J].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14,(2).
[2]張鄖,馬克思主義的社會關系理論與我國社會主義新型社會關系的建設 [J].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3,(3).
[3]莊惠明,孔令強,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與現代服務價值理論述評 [J].生產力研究,2017,(19)
[4]高秀娟,張新軍 .綜述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 [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