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衛華
摘要:古人云:“學思于源,思源于疑”,初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是激發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所在。學生對所接受的知識的質疑實際上也是對知識獲取的一個過程,而教師所要做的就是傳道授業解惑,注重培養學生的大膽質疑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質疑能力
在當今的教學中注重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社會更好的發展做準備。然而現實的教學過程中,初中語文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大部分是課本上的刻板內容,這對學生的思維創新有著很大的阻礙,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國家教育對學生的質疑能力的培養作為了一個重點提示,以下提出幾個對于如何培養學生質疑能力的方法,以供探討。
一、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教師在語文課堂上講文章時可以讓學生就作者的觀點發表自己的看法,都說一千個人眼里,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見解。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然后引領學生思考,并認真地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對積極發表自己看法的同學給予鼓勵,同時,教師提倡學生說出不一樣的看法,甚至可以根據自身的理解反對作者的觀點,這對于死板的照本宣科和枯燥的課后練習有著極大的優越性。
二、活用科學手段,拓展質疑
愛因斯坦是這樣評價想象力的: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是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科學發展、進步,并且是知識的源泉。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小孩子和洋娃娃對話,給他們喂飯;看見天上的鳥兒翱翔便不自覺地揮了揮手;看見魚兒在水里漂游便聯想到游泳等等,正是這些奇奇怪怪的想法使得有更多的科學家產生,社會也得到了更好的發展。
所以在數學中,教師聯系實際,活用科學手段,培養學生想象力是拓展質疑能力的有效方式。
三、利用追求實際的態度引導學生質疑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有些學生喜歡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可能這會讓教師一時語塞回答不上,但是,這時教師不能立刻地否認學生的觀點或者指責學生,而是需要用追求實際的態度將學生引導到課文的主題上來。例如,在講解課文《夸父逐日》時,教師引領學生討論夸父與太陽賽跑,而有的同學則談到黃河的水那么多不可能喝完,對這個牛角尖死追不放,忽略了這是個神話故事,忽略了課文的根本,對教學目的效果的到達沒有什么積極的意義,這時教師可以及時糾正學生的討論方向并且回歸課本主題。
總結:教師對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對學生的思維創新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初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多給予學生質疑的機會,使學生的思維得到鍛煉。我相信這個對他們今后的學習有著非常大的幫助,在未來,這種勇于質疑的能力是他們寶貴的財富。
(作者單位:江西省貴溪市志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