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澎 廖娟
摘 要:在環境藝術設計中應用創意思維常??梢允斋@比較不錯的效果。本文立足于對環境藝術與創意思維的認識,分析探討了藝術設計中常常缺乏創意思維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礎上指出了環境藝術中創意思維應有的表現形式及其發展方向,希望對促進環境藝術設計的健康穩健發展有所裨益。
關鍵詞:環境藝術設計;創意思維;傳統教育;文化傳承;民族文化
一、環境藝術設計和創意思維的概念分析
“環境藝術”是一個大概念,集綜合性于一身。環境藝術常常被用來指環境藝術工程中的藝術構想方案、空間規劃等。其內容也是非常豐富的,包括了設施計劃和環境,裝飾計劃和空間,色彩計劃和材料等等多個層面。環境藝術設計又是功能與形式的結合,也即是說,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的時候,要凸顯期實用性的功能,設計出的作品能夠滿足使用者的實際需要。與此同時設計還要考慮其創新性、審美性,設計出的作品能夠讓使用者感受帶美感、舒適感,這也是環境藝術設計的作用之所在、設計的目的之所在。創新思維具體表現在活動過程中的新發明、新發現以及活動的技巧與方法等,并在整體抑或是局部的見解與結論方面有所突破。創意思維常常是為了迎合人們的需要,也產生與人們的行為與需要并具有一定的預測性與指引性。將創意思維運用于環境藝術設計是提升設計品味的需要,它能夠有效地實現環境藝術設計理念上的升華,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環境藝術設計工作的推進及其健康發展。
二、目前環境藝術設計中缺乏創意思維的主要原因分析
在建筑最初發展的時候,創意思維便表現出了其強大的力量,環境藝術設計需要創意思維來增光添彩。然而,從目前來看,在環境藝術設計領域創意思維的使用還是很匱乏的,具體的原因主要有這樣幾個:(1)受傳統教育方式的影響。當前很多高校都沒能很好地實現因材施教的人才培養,客廳教學中注重知識傳授、強調知識的機械記憶與練習的現象還是很嚴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嚴重不足,導致學生整體上創新思維能力不足。對于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中的學生來說亦是如此。這是環境藝術設計中創意思維缺乏的主因。(2)環境藝術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思維受限。不同的社會文化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環境藝術設計師創意思維的內容與方式進而對其思維方式產生一定的影響。環境藝術設計師們的創意思維常常被多種文化價值所引領,中國傳統文化在給他們的設計提供一定設計素材的同時,也會提供他們一些所謂的“經驗思維”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設計師們創意思維的發揮。(3)社會經濟發展外部環境的影響。在市場經濟時代,商品是進行買賣的對象。經濟比較好的地區商品化程度高,處于利益的考慮,設計師們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的時候往往會考慮大眾的品味、迎合大眾的口味從而影響了創意思維的發揮。而在經濟欠發達的地區,設計師們多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設計工作,這樣有利于其創意思維的發揮,設計出的作品也常常效果較好。
三、環境藝術設計過程中創意思維的表現形式分析
(一)對民族文化的傳承
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發展中存留了數量豐富的、可對環境藝術設計帶來一定影響的優秀民族文化。當今世界是全球化的世界,民族的便是世界的。傳統文化帶給環境藝術設計的積極影響顯而易見。傳統文化與環境藝術設計的結合一方面促進了環境藝術的發展同時也很好地傳承了民族文化。如果再進行環境藝術設計的時候納入民族文化,往往能夠使設計出的作品具有獨特的效果,不僅提升了品味還有力促進了環境藝術的發展。譬如,設計師可以再將傳統的吉祥圖案設計到室內設計中的裝飾中,從而營造出具有民族感的居住氛圍,提升居住者對環境藝術設計的滿意度。
(二)追求自然之美
網絡大爆炸使人們每天都能接收大量的知識。長期躋身于城市中的人們向往自然之美,渴望得到更多的大自然給予的快樂。也因此,環境藝術設計中需要盡力追求自然之美,盡可能地將環保與環境藝術相結合,這也是不可避免的環境藝術設計的必然趨勢。環境藝術設計師們唯有僅僅抓住并圍繞這一趨勢開展設計工作才能實現環境居住者的對深層次美的追求、對情感的要求,繼而達成環境藝術設計整體效果的大提升。
(三)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之間的結合
在談及創意思維的時候,其往往與傳統文化緊緊纏繞不可分離。豐富的傳統文化為創業思維在環境藝術設計當中的合理有效應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盡管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設計風格千差萬別,不同設計師所選取的素材也不盡相同,但傳統文化常常是非常好的、選用率偏高的素材。譬如,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就充分運用了傳統文化元素于該環境藝術設計當中。
四、小結
環境藝術設計緊隨時代發展的步伐。在社會不斷前行的道路上,人們的生活狀態、思想意識上的變化都給環境藝術設計打上了時代的烙印、帶來了重大的影響。環境藝術設計師們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的時候,需要盡可能地在立足當前環境的前提下打開創新思路,融時代發展的要求于自己的設計當中,將自己融合了時代發展要求的設計融入到社會的發展中,從而準確把控時代發展的脈搏,創造出符合時代要求的環境藝術設計作品。反過來,這類環境藝術設計作品又良性地激發設計者們的設計熱情,從而在設計競爭中獲取新的創造力與動力。
參考文獻
[1]繆穗穗.簡論圖形創意的方法[J].大眾文藝,2011(12).
[2]王芳淺.談現代視覺傳達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J].青年文學家,2011(14).
作者簡介:
廖娟,女,漢,(1990-),江西工程學院抱石藝術學院,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
張澎,男,漢,(1997-),江西工程學院抱石藝術學院,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
(作者單位:江西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