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據現行的國際規則,海關監管商品進出口必須正確地對商品進行歸類,目的是保證外貿商品的順利通關。但是,受商品歸類任務的復雜性,很多企業在通關前的報關環節上會發生商品歸類錯誤的情況,這種問題的出現,會對國家的對外貿易產生不利影響,而且也不利于外貿企業的發展和商品通關的效率。
關鍵詞:海關檢查 對商品錯誤的歸類 關鍵因素 規避風險的措施
中圖分類號:F752.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8)11(b)-064-02
怎樣杜絕由于商品歸類錯誤給外貿企業帶來的風險,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事情。針對不明確歸類的商品,相關部門會公布結果;針對有異議的商品歸類,相關部門也會公布決定。如果情況有變,總署就會發出相關聲明。但仍然有很多外貿企業不熟悉相關的規定,遇到復雜情況不會處理,這就導致了商品歸類的錯誤,給企業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因此,正確的實行商品歸類是外貿企業必須完成的義務。
1 因海關檢查時商品歸類錯誤給外貿企業帶來的弊端
1.1 商品歸類錯誤影響企業的經營成本和核算成本
商品歸類錯誤會造成商品通用的稅率有差異,也就是說不繳或者少繳納稅款的海關部門就會要求進行補充交納相應的稅款;同樣,海關會要求退還多拿的部分,進一步對外貿相關企業的營利的成本造成極其嚴重的影響。例如,有幾家企業從境外引進了玻璃,這類商品本應歸納入品目4100(進口普通關稅90%),但是這幾家外貿企業在向海關申報的時候卻錯誤地將其進口的玻璃納入品目3919(進口普通關稅44.5%),在海關審單和查驗時被發現,最終這些企業因為涉嫌錯報、瞞報,不但必須補交稅款410萬,而且對企業本身的經營造成了不利影響。
1.2 商品的歸類不利于外貿相關企業通關的效率提高
很多商品在進口或者出口是必須有相關的證件,如果相關的企業由于商品的歸類錯誤造成商品證件的缺失,那么就會對企業的通關效率造成非常不好的影響。幾年前,而上海的海關在一次抽查中發現了有出口紅豆杉,商品的名字為“紅豆杉原木”。它是我國一級極其珍貴的保護植物,我國法律規定嚴禁破壞紅豆杉,禁止向外出口紅豆杉原木(稅號為4200.2010.11,監管證件代碼為8AF)。因此這批商品有很大的走私的可能,當地的海關決定立刻檢查這批物品,結果卻發現這批商品原來是“種植的紅豆杉”,稅號應該是02128091.11,監管證件代碼為ACEF,允許對外進行出口的,只是規定要具備出境相關貨物通關單子和瀕危的物種允許出口證明。就是由于缺少相關的證件,這批出口商品在通關中耽擱了一段時間。因為紅豆杉是植物,經歷了許多天的延長期限商品質量降低了很多,這家企業也遭到了很大的損失。
1.3 商品的歸類錯誤可能使企業背負著私運法律的風險
例如,山東幾家外貿企業進口雙面針違反了商品歸類的規定,就會被當做走私,根據相關法規,一旦被定性為走私,將嚴肅處理,同時企業代表法人甚至會被判刑。例如,上海海關抽查外貿的商品時發現了一批國外的電纜和一批進口的電纜,貨物描述里寫著“專用于鐵路的通訊”,并把該商品按照“鐵道的部件”歸入8238的一類,實際非常明顯該商品應該按照“電線和電纜”歸入8522的一類。由于該商品的分類明顯違反了分類總體規則三:(一)“具體列名優先”的準則,有故意出錯的可能,而且因為兩者的進口的稅率差45個百分點,涉案的金額巨大,所以后來此事件被交至其他部門進行處理。結果該企業受到罰金800萬,信譽等級A級降到D級的處罰。
1.4 商品歸類不合法或者存在細微出入都有可能增加企業的進出口成本
例如進出口流水線是拆開裝運的,依據“四個同一”,假如生產地不是“同一地方、同一收發貨的人員、同一個提單的人員、同一運輸的工具”,就要求分別繳納稅款,公司應該派員工去討論哪種方案節約成本,最后選擇最佳方案。同樣地,因為失誤造成商品歸類錯誤,也增加了貿易的成本。例如,某加工的相關企業生產加工“膠水”產品,預定和上海某個企業辦理轉廠業務,由于上海企業記錄的“膠水”編碼是3578919090,數量為50噸,價值為700萬美元;而對方企業記錄的“雙面膠”,商品編碼為3506100000,沒有辦法辦理業務,最后奔走外地,這不僅增加了成本也浪費了時間。
2 企業規避商品歸類失誤風險的具體方法
對于商品歸類錯誤風險的起因,應該做到心中有數,外貿企業應該采取下列措施進行防范。
2.1 堅持申報的真實性
依照本國相關法律法規,所有的海關商品必須按照實際的情況進行申請,確保物品與證件一致。前幾年,某地海關在對某公司出口到國外的一個貨物箱檢查時,發現了大量的違禁品。研究小組調查后發現,該公司采用假報貨物名稱的方法,將違禁品報為尋常的貨品,從而達到非法走私的目的,最終被處以刑事處罰。因此,所有的外貿企業都應該守住底線,法網恢恢,疏而不漏。我們不應該抱有僥幸心理,依法申報是每個企業應該做的。同時,商品歸類應該提供統一的,規范的證件,避免上述情況的再次發生。
2.2 商品歸類有跡可循
“歸類尊重先例”在現在只是在幾個先進的城市實行,如上海、廣東、天津、福州等四個開始注冊企業的試點,這幾個試點為商品分類的這一行業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其他的城市應該積極學習正確的方針策略,自覺規范這一行業。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變成了路。商品歸類這種行業是很多外貿企業的短板,但它也是外貿的重要關節。錯誤的商品歸類會讓企業遭遇很多不必要的損失。浪費的不僅僅是人力物力還有企業的信用。根據海關的總署145號令,“第26條因商品的分類引起退稅或者補交、追交稅款以及征收滯納金的,按照有關法律以及海關總署規定進行辦理”。
2.3 遇到不清楚的商品歸類及時詢問海關部門
很多的外貿企業在對擬進口或者出口貨物歸類的時候,如果企業沒有充分的把握,可以根據當時進口和出口商品的真實情況在這批貨物可依據進出口貨物的實際情況55天以前,到達本地海關部門進行處理,可以求助海關進行預分類,之后海關部門會進行排查,如果分好類海關就會發放《決定書》。但是如果擬進口和出口的商品不屬于海關相關的標示規定以及海關的總署發布的關于商品分類的相關規定和行政裁定的明確規定時,就必須在貨物進出口的2個月前進行行政裁定申報。有不確定的分類向海關尋求幫忙應當是外貿企業必須遵守的一條重要工作法則。
2.4 如何避免商品歸類錯誤
造成歸類錯誤的原因有很多種,有直接的因素也有間接的因素,外貿企業應積極地尋找研究商品歸類錯誤的主要原因,充分提高商品歸類的準確率,從而加快貨品的通關速度,提高通關效率。進出口外貿企業和其他的企業都是一樣地追求最大的利潤,而減少稅費的支付毋庸置疑是增加企業收益的一個措施。所以,利用商品的分類合理的避開稅款是分類人員在分類時必須考慮的因素之一。合法的避稅關鍵必須是要在“合理”二字上,例如,一個品牌機器的整機出口稅率很高,但是假如把這個機器分為幾個部分進行出口,就能體驗很低的稅款。依據相關法律規定,如果有確定的商品編碼,那么其相照應的進口出口稅率也隨之固定了。外貿相關企業倘若出錯將有著較高稅率商品的分類到具有較低的稅率商品的稅號,以低稅率報價,如果在出口時被檢查到,其應該交的稅款早期根本沒有算入計價,那么此時缺少的部分企業負責支出,這就在無形中減少了企業的利潤。
3 結語
綜上所述,商品分類是外貿企業應該重視的問題,必須要嚴格抓牢這一環節。從源頭上杜絕歸類錯誤的出現,以高標準要求員工,必須熟練掌握商品分類規則。設立專門人員負責商品分類這一環節,引進專員,為企業的良性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參考文獻
[1] 胥麗娜.海關商品歸類錯誤的風險及其防范[J].對外經貿實務, 2012(3).
[2] 高潔,黃晶.進出口商品歸類的風險防范與救濟[J].企業導報, 2013(19).
[3] 楊波,張睿,魏佳佳.關于進出口商品歸類風險的成因探析和防范[J].海關與經貿研究,2016,37(1).
①基金項目:本文為江蘇高校品牌專業建設工程資助項目(PPZY2015C231)。
作者簡介:葛辰佳(1984-),女,江蘇南通人,碩士,助教,主要從事國際貿易、報關與國際貨運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