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妮
摘 要:樟木頭麒麟舞作為民間藝術,承載了客家人獨特的審美文化情結,它集音樂、舞蹈、武術、美術等各種藝術門類為一體,具有較高的社會價值。本文就樟木頭麒麟舞特點、現狀以及社會價值,探索發展思路。
關鍵詞:樟木頭麒麟舞;價值考究;發展探索
作為東莞第一個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樟木頭麒麟舞,據資料記載,已有500年歷史。無論是鄉間農舍,還是國內銀幕,甚至是國際舞臺,都能看到樟木頭麒麟舞的靚麗身影。在農耕時代,人們喜歡利用農閑時間舞麒麟,集中在春節、元宵、中秋等傳統節日進行演出,如樟木頭舉辦的“山歌麒麟鬧元宵”等群眾活動,不僅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也推動了舞麒麟更好地傳承下去。廣州亞運會、上海世博會、央視頻道等大型活動場合都留下了樟木頭麒麟舞的足跡,如央視《群英匯》東莞專場,樟木頭麒麟隊表演的開場舞《麒麟獻瑞》,帶著吉祥的寓意以麒麟舞的表現形式將東莞的民俗風情和歷史文化展現得淋漓盡致。樟木頭麒麟舞在國內演得風生水起,同時也走出了國門,在加拿大多倫多等城市進行展演,得到了極大的贊賞。
麒麟是客家人的圖騰,樟木頭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客家小鎮,將麒麟舞不斷傳播與融合,兼收并蓄,汲取了當地風土人情和傳統文化精華,讓麒麟舞不斷發展并日臻完善。據考究,樟木頭麒麟以耐用著稱,整只麒麟用黃竹扎框,優質沙紙糊面。麒麟整體形象好,體寬、個高、尾長,其身上的各種美術描繪如牡丹、桃花、蝴蝶等色彩鮮艷、栩栩如生,讓整只麒麟舞起來威武而又充滿靈性。樟木頭麒麟舞的音樂風格較為舒緩柔和,其伴奏樂器有鑼鼓等打擊樂器和嗩吶,具有長江北部地區花會的風格。表演時它靈動明健,歡快喜慶,洋溢著東莞本土濃郁的地方韻味。由于樟木頭麒麟舞將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等藝術融于一體,而且富含鄉土風情、民間習俗等各種元素,極具社會價值:
首先,讓節日富有儀式感。不可否認,舞麒麟是一項體力活,它的動作繁雜,需要健康的體魄作為支撐。一招一式講求的都是威武而靈動,要有充沛的體能方能讓表演傳神。麒麟舞這一古老而又煥發活力的體育活動,不僅可以強身健體,它的祈福功能和儀式感還能為節日錦上添花。據說,新制作的麒麟頭要擇黃道吉日進行點睛開光,這樣才顯得有神性和靈氣。在春節,人們會對放于神臺的麒麟行三叩九拜之禮,以求神靈庇佑。
其次,提高審美觀賞情趣。麒麟自帶古老的美麗傳說,再加上特有的文化渲染,順勢而生的麒麟舞自然就與中國傳統文化遙相呼應。麒麟頭上雕刻的龍、鳳、祥云等傳統圖騰圖案,身上寫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等字樣,都有祥瑞之意,這些圖案文字的排列組合需要一定的美術功底。還有舞麒麟時,舞蹈動作和武術表演再加上音樂配合表現出來的效果也足夠吸睛。這些元素有機組合在一起,足以為人們帶來視覺盛宴。
再次,具有社會教化功能。在古代習俗中,麒麟是祥獸,是可以驅災避難、逢兇化吉的吉祥物,它承載著許多文化內涵如龍鳳呈現、五谷豐登等,而由麒麟的仁獸形象衍生出來的麒麟舞有利于實現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助力和諧社會的發展。
在鏗鏘的鑼鼓聲中,樟木頭麒麟舞的亮相頻率越來越高,它的社會價值也越來越多。這就需要不遺余力地去探索麒麟舞的傳承和發展創新之路,以弘揚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
第一,深入挖掘麒麟舞文化資源,以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要。麒麟舞是民間藝術的一種,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活化石”,對研究民俗文化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隨著麒麟舞的頻繁登臺演出,它的商業價值也凸顯了出來,開始以一種產業的形式出現,在經濟文化趨向全球化的今天,它所擁有的審美文化資源具有巨大的價值,我們可以根據現代人的精神生活需求,合理利用麒麟舞,創造更大更多的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不論是麒麟頭象征祥和美滿的寓意,還是麒麟身展現出的包容博大的文化內涵,都與當下倡導的和諧文化高度契合。我們可以從根本上入手,了解當地的文化結構,整合現有的文化資源,精準把握麒麟舞的精神內核,深入挖掘麒麟舞內在的文化內涵,打造適合現代人們審美情趣、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麒麟舞。
第二,充分借助現代多媒體功能,讓傳播效果達到理想狀態。不管通過什么路徑傳播,都是以實踐活動為主體的,比如樟木頭開展的“麒麟舞賀元宵”活動,這是親民式的表演,跟觀眾近距離交流,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鳴;參加的全國群眾文化“群星獎”比賽,表演人員伴隨著音樂歡騰起舞,讓現場觀眾直截了當地感受到麒麟舞的獨特魅力。這些活動傳播的效果是僅僅通過文獻資料得到的對麒麟舞的認識不可比擬的,這種實際的真實的現場傳播方式,可以讓人們在視覺、聽覺等感官上得到最美好的享受,他們在追求美的同時也樂意將這份美傳播出去。
第三,充分與政府相關部門合作,讓麒麟舞教學真正進課堂。從娃娃抓起,才能為麒麟舞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正如目前全東莞市唯一被廣東省“欽定”的麒麟舞傳承人,樟木頭鎮麒麟舞領軍人物蔡玉財說的那樣:“我們的麒麟舞一直是老、中、青,現在發展到‘幼,幾代人當中去進行培訓,不要讓它失傳,我們一定要保留保護好這個古老的文化。”學校對麒麟舞的普及和推廣不僅能夠讓師生增長知識、陶冶情操,還能為麒麟舞的傳承和發展提供保障。目前,樟木頭鎮建立了麒麟舞藝術培訓基地,為麒麟舞的遍地開花創造了有利條件。
第四,努力與其他產業跨界整合,打造麒麟舞經濟雙贏局面。共同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東莞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擁有較大的文化市場和頗具競爭力的文化產業,樟木頭又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讓麒麟舞與文化旅游聯姻,可以形成多贏的局面。開發麒麟舞表演旅游專線,同時做好游玩、吃住、購物等方面的配套,如客家美食品嘗、客家民俗體驗、制作與麒麟相關的特色工藝品等,讓游客通過欣賞麒麟舞、體驗客家風情來了解樟木頭的美麗形象,不僅可以打響旅游業的品牌,還能有效傳承麒麟舞。
麒麟舞作為古老的文化表演節目,我們要在保留麒麟舞傳統風采的同時,定政策、撥資金、引人才,全面做好傳承創新工作,開發其新的藝術內涵,讓麒麟舞煥發出勃勃生機,真正踐行“傳承東莞非遺文化、推動文化創新潮流”。
(作者單位:廣東省東莞市樟木頭鎮文化廣播電視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