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宇晴 韋瑋
【摘 要】物流業是復合型服務業,融合了信息、運輸、倉儲、貨代等產業。隨著互聯網深度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電子商務、信息技術等為傳統物流業帶來了系統性的變革。重視電子商務、交易平臺發展,利用現代物流手段實現有形市場與無形市場的有機聯動發展,提高區域物流資源整合效率,成為物流業現代化升級發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在“一帶一路”背景下,防城港市應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港口資源、交通條件、產業基礎及多重優惠政策疊加優勢。這些優勢決定了防城港市具有成為中國—東盟區域性國際物流樞紐的先天條件。文章首先從防城港市經濟發展特點展開分析,尋求“一帶一路”背景下,帶動防城港物流產業發展的新機遇,充分挖掘防城港市物流業發展潛力,提出促進防城港市物流業發展的對策,以期促進防城港市物流業又好又快發展。
【關鍵詞】“一帶一路”;防城港市;物流業
【中圖分類號】F259.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8)09-0001-03
1 防城港市經濟發展特點
防城港市位于我國大陸海岸線西南端,是我國大陸海岸線最南端的深水良港。防城港市擁有多個國家級開發開放平臺,比如: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綜合試點試驗城市、中越跨境經濟合作區、東興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等政策平臺,是名副其實的國家戰略聚集區和先行先試特區。防城港政策疊加優勢明顯。國家賦予的沿海開放、西部開發、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北部灣經濟區、東興開發開放試驗區等政策皆匯集到防城港。個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先照后證”登記制度改革等政策已試行實施。一批新的先行先試政策正在積極謀劃和推進,比如:境外邊民勞務合作、跨境旅游等。防城港生態條件突出,擁有海灣紅樹林和國家級金花茶自然保護區。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全年優良率達99.5%,享有“中國氧都”“中國長壽之鄉”“中國白鷺之鄉”等美譽。
隨著北部灣經濟區上升到國家戰略,中國與東盟自貿區建立,桂臺經貿文化交流不斷深化,特別是核電、金川等重大項目的落戶,防城港市的經濟建設更是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近年來防城港內需較為活躍,外需趨勢向好的經濟態勢向前發展。
2 “一帶一路”帶來的新機遇
沿海、沿邊是防城港市獨特的優勢,國家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中國與東盟合作進入新的“鉆石十年”,國家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東興試驗區的建設,對于防城港市而言是機遇也是挑戰。防城港市需搶抓國家“一帶一路”和自治區“雙核驅動”等機遇,憑借沿海沿邊開放優勢,積極謀劃邊海經濟帶建設,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以中越跨境經濟合作區、東灣物流加工園、大西南臨港工業園、江山半島旅游度假區為主要節點,拓展港口經濟、旅游經濟,培育生態經濟、海洋經濟,形成產業集聚、邊海聯動的經濟發展主軸。這一切工作的開展離不開現代物流業的推進。
3 防城港市物流業發展現狀分析
物流業是復合型服務業,融合了信息、運輸、倉儲、貨代等產業。隨著互聯網深度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電子商務、信息技術等為傳統物流業帶來了系統性的變革。重視電子商務、交易平臺發展,利用現代物流手段實現有形市場與無形市場的有機聯動發展,提高區域物流資源整合效率,成為物流業現代化升級發展的必由之路。近幾年,國家高度重視物流業發展,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支持物流業發展的規劃、政策和意見,加大了對物流業的扶持力度。在經濟新常態下,物流業發展大環境得以不斷優化,從而促進防城港市物流業發展。
3.1 基礎設施逐漸完善
物流業正加快由傳統物流大市向現代物流強市轉變,物流業范圍逐漸擴大,基礎設施逐漸完善,業務往來持續增加。防城港市現建有4個國家級口岸,其中東興口岸是我國陸路邊境重要口岸、沿海主要出入境口岸之一。防城港市目前已與17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貿易往來,與250多個港口通航,港口年吞吐能力達1.5億t。防城港市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大力發展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加快實施一批港口航道和重點泊位等重大工程和項目,推進40萬t級碼頭及配套航道、30萬t級泊位及配套航道工程、東灣403~407#泊位碼頭工程、東灣401#、402#泊位工程和企沙南港區1~3#泊位工程等。到2020年,將建設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43個,使萬噸級以上泊位達到78個;新建航道里程79 km,使航道里程達到105 km。
3.2 港口物流特色鮮明
“十三五”期間,圍繞構建環北部灣中心城市和樞紐大港、工業大港、國際性商貿大港的目標,依托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以現代物流需求為導向,以物流服務的提升和物流創新為主要任務,努力優化現代物流發展的產業環境,以港口物流為特色,以現代物流與制造業、商貿業聯動為重點的區域性物流資源組織、集聚和服務中心;防城港成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和北部灣經濟區的區域物流中心城市。
3.3 主要物流節點形成分布
物流對于優化資源配置、改善投資環境、提高經濟運行質量、提升地區綜合實力具有重要意義。現代物流產業的發展可以增加就業機會,促進以城市為中心的物流市場的形成和發展。根據防城港市物流發展目標和需求特征,以及物流基礎設施的功能特點,防城港市將形成4個物流園區、5個專業物流中心、3個專業配送中心的物流設施布局體系。
4 防城港市物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目前,防城港市物流業發展現狀與其自身具有的多重優勢尚不匹配,其作為連接東盟與中國西南、中南地區通道與樞紐作用尚未充分發揮出來,防城港市物流產業潛力有待進一步挖掘。防城港市物流業發展水平相對不高,物流體系尚未完善,物流產業結構相對落后,物流業向現代化水平發展存在著諸多瓶頸問題。比如:防城港市物流節點亟待優化布局,物流信息化程度不高,各物流園區存在重復建設、功能定位不清、惡性競爭等問題。而且,集疏運節點物流能力不足,集疏運通道設施落后且缺乏,物流集疏運體系亟待完善提高;物流服務業態以傳統低附加值服務為主,規模小、運行散亂且附加值不高,亟待引入新的物流理念和物流發展模式促進產業升級轉型。
5 “一帶一路”背景下促進防城港市物流業發展的對策
5.1 組建跨區域物流平臺
“一帶一路”背景下,防城港市建設優勢凸顯。防城港市區位優勢獨特。防城港擁有580 km的海岸線和100多km的陸地邊界線,與越南毗鄰,是中國唯一與東盟海陸相連的地級市。擁有中國距東盟和馬六甲海峽最近的海港,是西南中南地區最便捷、最經濟的出海大通道,擁有5個國家級口岸、5個邊民互市貿易點,年通關人次超700萬,為我國陸路邊境口岸之最。防城港市交通網絡便捷暢達。防城港是我國沿海25個主樞紐港之一,也是西部第一大港,港口吞吐能力達1.5億t,與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50多個港口通航。高鐵通達城市較多,年運送旅客量超過200萬。火車貨運站廣西最大,每天接發列車最高達70多列,年運輸能力突破5 000萬t。高速公路縱橫交錯,已實現縣縣通高速。支線機場、通用機場等航空設施也在加快推進。
防城港市作為中國唯一一個與東盟陸海相通的城市,是西南中南腹地便捷的出海口,也是東盟與中國之間的“橋頭堡”。其優越的區位、港口與物流條件、腹地經濟決定了其向區域性國際性物流中心發展的歷史使命。同時,防城港市港口設施、航線及貨運量在北部灣地區的龍頭地位,也決定了其發展為國際物流中心具備一定的優勢條件。未來要深化落實“雙驅戰略”和“5億噸吞吐量、集裝箱500萬標箱”的目標,必須把防城港打造成為區域性國際物流中心,利用“國內+國外”的雙重資源優勢和雙重發展需求來為防城港的經濟發展添磚加瓦。也就是說,要在發揮防城港本地資源優勢的基礎上大力吸引腹地和國際貨源來發展防城港市臨港產業集群,然后利用國際通道逐步擴大市場廣度和調動活力。而這一系列的發展都離不開強大的物流體系的集疏運能力和物流服務的吸引力。加強防城港市物流產業基礎設施建設,需以合理規劃物流產業布局、科學定位物流產業發展目標、創新物流產業發展模式為前提。只要全面完善防城港物流業的軟硬件體系建設,才能爭取到更為健康且快速的貨源,加速實現“5億噸吞吐量、集裝箱500萬標箱”的宏偉目標。
5.2 建設區域性國際物流中心
現代臨港產業體系初具規模。以鋼鐵、有色金屬、能源、石化、糧油食品、裝備制造六個百億元級支柱產業為代表的臨港產業集群初步形成。先進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發展,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16家。商貿、物流、旅游、金融等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一批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加快形成。推進建設邊海經濟帶,迅速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加快邁入沿海開放城市“第一集團”。防城港市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港口資源、交通條件、產業基礎及多重優惠政策疊加優勢決定了防城港市具有成為中國—東盟區域性國際物流樞紐的先天條件,可以將物流產業打造成防城港市最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為搶占區域經濟發展高端要素提供重要保障,通過合理布局物流基礎設施,拓展港口物流服務能力逐步增強防城港對本地物流資源的整合能力,鞏固本地貨源和箱源;通過引進新的物流服務模式和成熟的物流平臺運營商,逐步使防城港市物流業由勞動密集型向資本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過渡。
以防城港市區域性國際物流中心建設為契機,結合國內其他區域性國際物流中心城市的建設經驗和防城港市自身獨特的比較優勢,加大產業資源的集聚度和融合度,提升供應鏈整體競爭力。通過合理配置一系列的現代物流要素,使產供銷緊密聯系在一起,打破生產和流通界限,打破區域限制界限,提升防城港市在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對資源配置能力,包括倉儲資源、設備資源、通道資源、人力資源、物流信息和網絡資源、管理和配套資源、運力資源、金融資源等。企業競爭力的高低綜合表現為投入產出比率和客戶滿意水平的高低。區域性國際物流中心的建設和運營使物流活動銜接無縫化、信息交流暢通化、物流運作低成本化。同時,區域性國際物流中心的專業化物流服務有助于提高生產制造企業和商貿企業集中優勢資源發展主營業務,提高市場響應速度,使得客戶訂單能夠更快捷、更順暢地滿足,有利于提高客戶滿意水平和企業盈利水平,從而提高制造企業和商貿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5.3 推動新興物流業態發展
合理規劃防城港市物流產業,逐步體現和彰顯防城港市物流優勢。物流優勢的充分發揮會源源不斷帶來優質項目落戶、物流產業發展、產業結構優化和貨源箱源的快速提升。而項目的落戶,其他產業的發展又會推動物流業的持續發展,逐步形成物流和產業互動發展的良好格局,進而激發防城港市行業市場活力,培育出以物流為紐帶的防城港市各產業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
科學分析、合理規劃防城港市物流產業布局和物流產業結構,可以突破限制發展的瓶頸問題,保障防城港物流產業發展水平與防城港區域性國際物流中心這一定位相匹配。對防城港區域性國際物流中心的合理規劃有助于防城港物流業逐漸了解和適應國內外物流發展的新趨勢,促進物流服務向高端化發展。要發揮物流業對防城港市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必須加快推動產業物流、物流總部、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物流金融、物流信息服務等新型物流業態的快速發展,通過大力發展高端物流促進物流帶動作用逐步由服務產業發展向帶動產業發展轉變。同時,規劃能夠促進防城港市物流市場的轉型升級,依托有形物流市場,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大宗商品交易等,實現有形物流市場與無形市場有效聯動發展。
“一帶一路”倡議為區域物流業發展提供了大環境。物流業對于優化資源配置、改善投資環境、提高經濟運行質量、提升地區綜合實力具有重要意義,伴隨著“一帶一路”建設和邊海經濟帶發展的重大契機,物流產業必將迎來加快發展的戰略機遇期。
參 考 文 獻
[1]詹蕓.“一帶一路”背景下物流產業與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研究[J].中國市場,2018(5).
[2]李寧潔.“一帶一路”下我國物流業發展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7(12).
[3]孫文娟.“一帶一路”倡議下我國物流業發展的市場機遇與策略選擇[J].對外經貿實務,2017(5).
[4]趙月.“一帶一路”背景下廣西物流業發展的機遇及其挑戰分析[J].經貿實踐,2018(3).
[5]謝名雪.新形勢下廣西發展現代物流業現狀及對策研究[J].經貿實踐,2018(1).
[責任編輯:鄧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