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榮
【摘 要】如今高校大學生的數量與日俱增,高校畢業生數量基數越來越大,加上當前社會人才濟濟,工作崗位競爭非常激烈,導致高校畢業生就業難成為社會發展過程中較為顯著的問題。就業是民生之本,而創業是就業之源,促進高校畢業生群體創業就是變相地促進其就業,與此同時,也為社會提供更多就業崗位。因此,“促進高校畢業生群體就業創業措施研究”的課題研究價值不容小覷。文章深入分析高校畢業生群體就業創業中存在的問題,探析促進高校畢業生群體就業創業的措施,并給出具有價值的參考意見。
【關鍵詞】高校;畢業生;群體;就業;創業;問題;措施
【中圖分類號】G647.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8)09-0246-02
0 引言
大學生就業創業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就業是民生之本,而創業是就業之源。如今高校大學生數量與日俱增,如何促進高校畢業生全體就業創業是黨和國家所面臨的重要問題。為更好地促進高校畢業生群體就業與創業,國家把鼓勵創業作為擴大就業的重要方向,創建與完善了相關政策與體系以支持高校畢業生創業,從而擴大高校畢業生創業規模。
教育部為進一步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把創新創業教育作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指導高等院校將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滲透到高校人才培養的全過程,開發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增強大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業能力。在校期間,全國各所高校同樣會對畢業生進行就業創業服務指導,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搭建多樣化渠道,建立精準推送就業服務機制,進一步提升高校畢業生人崗匹配效率。
1 高校畢業生群體就業創業中存在的問題
1.1 高校畢業生群體的就業問題
高校畢業生數量基數大。在我國,每年的高校畢業生很多,但沒有足夠多的工作崗位可供高校畢業生選擇。這種“僧多粥少”的社會現狀必然使得一些學生不能在短時間內找到心儀的工作。而找不到工作的這部分高校畢業生,或者選擇在家“啃老”,或者出去打零工。“畢業就等于失業”的說法不無道理,對于很多高校畢業生來說,這確實是他們的真實寫照。
(1)就業競爭壓力大。好單位、體面的工作等讓很多高校畢業生趨之若鶩,大家都擠破頭想被錄用,這充分體現了如今高校畢業生就業競爭壓力大的問題。此外,頻繁“跳槽”是當下畢業生就業的常見現象。有很多高校畢業生與企業簽約時,完全憑一時喜好,等真正步入工作崗位后才發現,原來自己挑選的工作與設想的并不相符,促使其就業幾個月就主動辭職。
(2)技術操作水平低。高校培養學生基本上以理論教學為主,應用技能培養相對薄弱,造成高校畢業生很多都是“紙上談兵”。很多學生步入工作崗位后發現實際情況與自己課堂所學完全不一樣,根本沒有技術操作能力。
1.2 高校畢業生群體的創業問題
很多沒有找到工作或者不想為別人打工的學生,選擇了自主創業。但是創業過程并沒有他們想象的那么一帆風順,面臨很多現實問題。
高校畢業生在進行自主創業之前,沒有足夠的創業信息供其參考。很多人對國家給予的大學生創業扶持相關政策了解甚少,缺乏必要的創業心理準備。在高校校園,關于就業的信息有很多,但是對于創業相關話題或信息少之又少。這可能是源于高校注重畢業生的就業率而不是創業率。與社會上的人自主創業相比,國家為畢業生提供了更多優惠政策,但是很多畢業生在創業面前依然膽怯,沒有“敢打仗,打勝仗”的信心。
由于在學校沒有獲得創業相關的學習與培訓,所以如何成功創業對于高校畢業生來說很陌生。此外,高校畢業生創業者很少有與實體企業家相互交流、吸取經驗的機會,從而缺少這些成功企業家精神上的熏陶和創業、管理經驗的指導。萬事開頭難,創業對于這些初出茅廬的高校畢業生來說,如果沒有相關人士的專業指導,那么他們可能就像無頭蒼蠅一樣,來回亂撞。
談到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首先想到的是創業資金問題。雖然國家已經為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了很多優惠政策,包括放寬銀行貸款、有效年限內免息等優惠,但是完全依靠銀行貸款作為創業資金并不現實。而創業資金對于他們來說是首要解決的問題,沒有足夠的創業資金,自主創業就是“鏡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即。
總之,不管是就業還是自主創業,對于高校畢業生來說都是很好的出路,同時也是他們必須盡快做出選擇的問題。就業可以節省很多財力和精力,所以做出這種選擇的畢業生占絕大多數;自主創業的過程很艱辛,但是創業成功后帶來的回報也足夠豐厚,而且能為國家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2 促進高校畢業生群體就業創業的措施
2.1 促進高校畢業生群體就業的措施
首先,學生應該在學校好好學習,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具備實際操作能力,提高自身整體素質。高校在學生畢業之計,要提前聯系好招聘單位,并為招聘單位提供相應的招聘場所,積極鼓勵學生走出校門到用人單位參加面試,不要讓他們把目光僅聚焦在校園招聘會上。對于有能力的學生來說,要勇敢地向福利待遇優厚的企業投簡歷,讓自身所學在更廣闊的平臺上得以施展。同時,學生不要過早地與企業簽約,要多看、多問、多聽,在與企業簽約之前查詢該企業的有關信息,避免毀約,給企業、學校和自身造成不好的影響。
其次,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實現信息共享。如今,微信、QQ等社交工具能方便快捷地為大家接收信息、傳播信息、共享信息,是人們溝通的重要工具。學校有關部門要充分利用這些工具,讓高校畢業生時刻了解用人單位的招聘信息。通過網絡查看招聘信息,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更多招聘信息,而且還節省大量的時間成本。
再次,建立學校內部的就業信息網,聘用專職人員負責就業信息網的信息維護和更新。學校要通過就業信息網及時向高校畢業生傳達國家就業政策信息,以便高校學生查詢并獲取頂崗實習、招聘會、畢業生就業等信息。網站應為學生提供網上下載服務,讓學生方便獲取重要的政策文件和規章條例。
2.2 促進高校畢業生群體創業的措施
首先,盡量為畢業生創業者解決資金問題。畢業生在確定創業方向后,開始籌備創業資金。一方面,畢業生自己要想辦法籌集資金,不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銀行貸款上;另一方面,國家要為高校畢業生出臺更多的創業優惠政策。
其次,高校要充分履行促進學生創業的職能。向學生宣傳國家對于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有關政策,鼓勵學生大膽自主創業。與此同時,在大學校園內定期開展大學生自主創業技能培訓活動,讓學生在校園里就能掌握相應的創業技巧。此外,學校要邀請一些成功的企業家給有自主創業想法的學生傳授經驗,爭取讓學生在創業過程中少走彎路。
再次,家長應支持學生自主創業。雖然創業需要資金投入,但與創業成功后帶來的福利相比,前期的努力都是值得的。與過去相比,現在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困難要小得多,因為大學生創業不僅得到國家的大力支持,而且學生在高校里就能學到創業基礎知識,最重要的是社會環境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了機遇。人們越來越注重生活質量,越來越希望得到更舒適、更智能化的生活體驗。這就促使很多新興產業崛起,比如機器人產業等。所以,大學生要有捕捉時代需求的能力,確保創業方向符合時代潮流和經濟發展方向。學生應積極向家長分析當前的創業形勢和利好機遇,爭取家長在精神與資金上的最大支持。
3 結語
一言以蔽之,隨著當前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競爭非常激烈,加上我國教育的改革與深化,社會上人才數不勝數,高校畢業生數量基數越來越大,使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成為社會發展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問題。采取有效措施促進高校畢業生群體就業創業,可以有效緩解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因此,促進高校畢業生群體就業創業措施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參 考 文 獻
[1]新華社.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 確定進一步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措施[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4(11):5.
[2]陳詩慧,張連緒.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國際模式、經驗及借鑒——基于美國、德國、日本等三國的比較[J].繼續教育研究,2018(1):115-120.
[3]喬祖琴.工科二級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體系構建研究[J].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6):73-75.
[責任編輯:高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