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德成 李程 王博雅
摘 要:隨著我國城市建設的高速發展,軌道交通作為城市過程中的重要民生工程,其施工建設給人民帶來了巨大便利,也為地鐵沿線的系統性改善提升帶來了機遇。因此,城市軌道交通的規劃設計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南寧市軌道交通的規劃設計為例,歸納總結站點景觀設計策略。
關鍵詞:軌道交通;站點景觀;專業銜接
中圖分類號:U448.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5168(2018)08-0096-02
Research on the Landscape Design Method of Urban Rail Transit Station
——Taking Nanning Rail Transit as an Example
YIN Decheng LI Cheng WANG Boya
(Hualan Group Co. Ltd.,Nanning Guangxi 530001)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rail transit as an important livelihood project in the urban process, has brought great convenience to the people, and has also brought a rare opportunity to the systematic improvement and improvement along the subway. Therefore,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urban rail transit plays a crucial role. Taking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rail transit in Nanning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strategy of site landscape design.
Keywords: rail transit;site landscape;professional connection
1 研究背景
作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的南寧,在國家高速發展的浪潮中,領銜北部灣區域的崛起。在如火如荼的城市發展建設進程中,軌道交通的建設無疑是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截至2018年3月,南寧市地鐵一、二號線已經建成并投入使用,為南寧市民的出行提供了可靠保障。南寧市地鐵三、四號線也在穩步有序的建設中,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是一切施工建設的堅實基礎。軌道交通站點作為地鐵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規劃設計中涉及的相關專業包括道路交通工程、景觀綠化工程、管線工程和設施小品工程等諸多專業,如何統籌協調多個專業,是項目成敗的關鍵。
2 南寧市軌道交通站點景觀設計要點
2.1 平面設計
2.1.1 集散廣場。軌道交通站點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保障乘客的安全集散,所以位于站點出口的集散廣場必須留有足夠的集散空間,保障乘客出入安全。集散廣場銜接道路后排綠地中的各級園路,方便乘客抵達不同方向的目的地。為了保障地鐵沿線各單位的交通通暢,設計中應及時對接沿線各單位的出入口及待建區域的規劃出入口,避免出現地鐵出入口交通銜接不暢的情況。
2.1.2 地面附屬設施。軌道站點周邊設置的地面附屬設施有風亭、電箱和開閉所等,周邊環境景觀應在保障其功能正常運行的情況下進行景觀提升,可設置格柵裝飾,周邊應以綠植隔離和遮擋,避免行人靠近,影響設備的運行。
2.1.3 交通接駁。按照與軌道站點出入口100m范圍內應設置有公交接駁停靠站點的原則確定軌道駁接路口站點。公交站點、大型公建點增設或調整現有公共自行車站點,按照30~50個的規??刂疲赓U點距公交站點不超過30m為宜,保障市民出行的便捷性。
2.1.4 管線設施。由于軌道交通工程的復雜性,涉及不同施工方、實施部門及相關管理部門,備案圖紙與現狀不符,地下管線復雜,影響植物的種植,檢查井、雨水井等設施標高不一,影響景觀效果等情況時有發生,需三方現場確定后對設計及時進行調整反饋。
2.2 豎向設計
2.2.1 站點廣場。站點出入口防淹平臺的高程作為強制性規范,必須高于廣場三級臺階以上,并以防淹平臺標高,倒推站點廣場、人行道及后排綠地標高,組織周邊排水。
2.2.2 道路、人行道。道路在豎向設計上,因地制宜,既考慮與舊路的銜接,盡量減少工程造價,減少加鋪后對周邊地塊的影響,又要滿足道路排水的需求,并順利接駁地鐵站點出入口高程。
2.2.3 后排綠地。為響應“海綿城市”的設計理念,雨水應匯入后排綠地內,所以站點廣場的鋪裝應采用平緣石,且后排綠地覆土高度應低于鋪裝面50mm。
2.2.4 擋墻。因軌道交通貫穿城市兩端,地形復雜,站點兩側高差不一。高差過大區域,一般采取擋土墻的形式穩固地形,考慮到站點整體景觀效果,綠化設計采用立體綠化措施。
2.3 綠化設計
2.3.1 高度控制。根據軌道交通沿線不同的空間性質,對綠化植物的高度進行控制,軌道站點位于道路后排綠地內。為避免后排綠地過于密閉,保證綠化景觀通透的效果,上層喬木枝下凈空應大于220cm,中層灌木高度應控制在150cm以下。
2.3.2 綠化與美化。站點出入口的位置、休憩設施及非機動車停車場周邊應注意喬木的遮陰效果,為行人、乘客提供一個舒適的林下環境。地面類型眾多的附屬設施,都依靠綠化植物進行隔離與美化,如為了保證地面風亭的正常運行,高風亭的出風口應避免高于2m的植物遮擋,矮風亭也應有綠籬圍合,隔離人群。
2.3.3 覆土厚度。由于站點范圍內管線、地下空間頂板的限制,當覆土厚度不足以依照圖紙種植時,綠化設計應根據現場情況及時調整,以保證整體景觀的協調。
3 設計啟示
3.1 沿線單位的敏感性
軌道站點的建設往往伴隨著用地范圍的爭議,沿線敏感單位包括大型商場、行政辦公樓等人流集中區域。設計前期,調研應及早向規劃部門充分調取周邊單位的用地紅線,避免紅線沖突問題,并積極征詢沿線單位的意見,現場調研對接,核實情況,復核設計,使設計更具有可實施性[1]。
3.2 改造項目的多變性
作為軌道交通建設后的改造提升項目,現場情況多變,設計的工作任務不僅只是圖紙的繪制,更是施工現場陪伴式的服務,及時發現現場問題,變更設計并現場指導服務,積極推進項目的有序建設。
3.3 苗木調度的前瞻性
綠化施工主要集中在施工的最后階段,場地交付的時間較晚,積極與施工方、業主溝通,及早確定綠化品種,提前備苗,才能避免因工期緊湊出現苗源質量良莠不齊的尷尬局面。
3.4 分期實施的經濟性
軌道交通縱橫交錯,穿越城市兩端,對于城市未建成區的軌道交通的景觀建設應提倡分期實施,明確階段建設重點,避免因日后地塊開發造成的重復建設。
4 結語
軌道交通站點景觀雖然只是作為軌道交通規劃設計中一個組成部分,但景觀設計需要統籌兼顧各個專業的特點,只有科學、嚴謹的設計精神,積極投身現場工地服務,努力為人們提供出一片舒適宜人的出行空間,才能體現園林景觀設計以人為本的初衷。隨著國家日益富強,城市面貌也日新月異,國內眾多城市的軌道交通建設也在如火如荼開展當中,建設生態、宜居的園林城市,需要更為有效的設計方法。
參考文獻:
[1]劉江南,郭克希.機械設計基礎[M].2版.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