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啟云
摘 要:在房建工程施工中采用后澆帶工藝,能使高低相連的主從建筑渾然一體,并確保建筑質量進一步提高。本文結合建筑工程施工的實踐,對施工中運用后澆帶工藝技術進行分析探討,并提出確保建筑質量的可行性建議,以期為相關學者的研究提供參考。
關聯詞:后澆帶施工;房建施工;混凝土施工
中圖分類號:TU7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5168(2018)08-0098-02
Application Analysis of Post-pouring Bel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Building Construction.
ZHANG Qiyun
(Zhoukou Zhenxing Construction co., Ltd.,Zhoukou Henan 466000)
Abstrac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ousing construction, the post casting technology is applied to make the main and subordinate buildings with high and low integrity integrated and ensure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of the building quality.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his paper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he technology of post pouring belt in construction, and put forward feasible suggestions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he building,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of relevant scholars.
Keywords: post-pouring belt construction;building construction;concrete construction
1 后澆帶在房建施工中的作用
1.1 有效控制混凝土構件因溫度變化引發的有害裂縫
混凝土澆筑施工是房建工程中的主要作業內容。在澆筑混凝土時,混凝土的成型會受到外界溫度變化的影響,澆筑的混凝土結構之間或者是不同的位置的溫度不同,會使得混凝土出現裂縫。而后澆帶施工技術正好彌補了混凝土施工的這種缺陷,增強了混凝土構件之間的緊密度,從而使混凝土渾然一體,堅固耐用。
1.2 有效控制混凝土構件沉降變化引發的有害裂縫
在房建工程施工中,高層建筑與裙帶建筑之間,主體建筑和從建筑之間,往往要為鋼筋混凝土的施工預留出一定的變形縫,以保證整體式的鋼筋混凝土的施工結構得到全面的完善。然而,這也因收縮等問題出現有害裂縫。運用后澆帶施工技術進行澆筑,合理地預留工縫,待沉降穩定,主從建筑體、高層裙帶建筑體之間受沉降影響不大時,重新實施混凝土澆筑,使新舊澆筑構件緊密結合,渾然一體。
2 混凝土施工中后澆帶工藝技術應用形式及設計原則
2.1 后澆帶工藝技術的應用形式
混凝土構件的澆筑施工中,由于構件大小、高低和內外不同,溫度影響各有差異,因而構件養護過程中,自身收縮速度存在差異,導致連體混凝土構件形成有害裂縫的機會較多,同理,因沉降差異,連體混凝土構件因為沉降速度和時間程度的不同,也會產生有害裂縫。在采用后澆帶工藝技術進行施工時,主要分三種形式:①后澆沉降帶形式,一般用于高低相連的主從建筑體之間的裂縫控制;②后澆溫度帶方式,一般用于內外相連的建筑體之間的裂縫控制;③后澆收縮帶方式,一般用于收縮性不同的混凝土構件之間的有害裂縫的控制[1]。
2.2 后澆帶工藝技術的設計原則
房建工程的混凝土澆筑施工的后澆帶設計的基本原則分為主要原則和次要原則;前者釋放應力,后者為抵抗應力。一般情況下,規模較大的建筑整體包括高層建筑主樓和裙房等。由于高層建筑主樓和裙房受重力作用會產生不同的沉降,為有效防止有害裂縫的產生,需用后澆帶加固相關聯的建筑物構件。設計的基本原則是:先計算建筑體各個結構的強度,預測結構應力的準確值,再設計后澆帶具體的施工環節。
3 混凝土構件的后澆帶施工
3.1 選擇合適的模板并進行支設
根據設計要求,選擇符合技術指標要求的模板,按照建筑施工的操作技術規程、規范支設模板,在混凝土構件的澆筑施工層支設鋼絲網模板。
3.2 注意搗澆和振實過程中的問題
在后澆帶澆筑施工過程中,需要重視澆筑厚度的控制和澆筑振實的力度控制,嚴格防止振實力度較大或澆帶過厚,鋼絲模板發生外凸;澆筑施工中,要分層填料,交叉搗澆,確保新舊混凝土形成一體,牢固結合。注意振搗器與鋼絲模板要保持安全距離,嚴格防止振搗器對模板的沖撞,破壞模板支護的穩定性。
3.3 科學處理垂直施工縫
澆帶澆筑施工結束,及時科學地處理垂直施工縫。在混凝土澆帶尚屬初凝狀態,及時用壓力水噴刷沖洗鋼絲模板,清理其中的碎片、浮漿等雜物,直至露出骨料,繼續把鋼絲網片沖洗干凈,養護完成后,即可拆除鋼絲網,然后,用水槍沖洗表面,過了建筑施工技術要求規定的安全養護期,即可拆除模板,實施人工鑿毛。
3.4 保護后澆帶的具體措施
對后澆帶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以增加后澆帶的強度,延長使用期限。一般情況下,需要在底板后澆帶的兩側壘砌高于底板的臨時擋水墻,并涂抹防水的砂漿。在必要的情況下,還要根據實際情況設置擋水墻的防護欄。處理好后澆帶的施工縫后,及時用木模板和鐵皮封住頂部。留設基礎承臺的后澆帶,根據工程需要和技術要求設置防護設施,有效控制雜物、垃圾飄落或墜落澆帶。
3.5 后澆帶澆筑的時間
不同的后澆帶,施工時間也存在差異[2]。比如,伸縮后澆帶,參照其功能和特點,應選擇混凝土構件施工作業完成后一個半月至兩個月的時間進行施工;又如,沉降后澆帶,需要最高層建筑體的沉降完全穩定后才能進行施工。規模不同的建筑物的沉降時間有所不同,建筑場地地質基巖條件較好、建筑基礎好的建筑,沉降慢;反之,沉降快,沉降深度相對較大。因此,房建工程設計人員要在圖紙上明確后澆帶的厚度控制、施工時間、養護處理等,以確定選用合適的鋼筋、水泥、沙子和骨料,既可選用膨脹水泥,也可在普通水泥中添加膨脹劑。模具的支護和分層搗澆過程,也要根據后澆帶的位置、施工設計要求進行規范操作。
4 控制后澆帶施工、提高質量的措施
4.1 選用優質的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的質量是保證施工質量的基礎。對于后澆帶建筑材料的選用,必須把好質量關,從采購、運輸、保管和使用等環節對建筑材料進行科學控制。樹立百年大計質量第一、施工操作規范至上的理念,保證施工中每一項建筑材料的質量。
4.2 加強后澆帶的配筋管理
做好后澆帶的配筋處理也是提高后澆帶施工質量的主要環節。針對梁板跨度相對較大的實際情況,按照圖紙設計要求,暫時性斷開鋼筋,完成混凝土填充后,再焊接鋼筋[3];針對梁板跨度相對較小的情況,不能把鋼筋斷開,確定后澆帶施工的配筋標準,以其承受較大內力的需求來判定,保證封閉后承載力不足的情況不會發生。
4.3 封閉前后澆帶施工的管理措施
為了防止在拆除模具的過程中發生支撐體系變形、挪位等,危害混凝土體結構質量,封閉前要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一是逐漸減小施工荷載,控制模具輜重;二是防止支護體系發生位移、松動[4]。
5 結語
在房建工程施工過程中,為了解決框架結構的高低建筑構件之間由于工程主體的沉降和干燥收縮的時間不同引起的裂縫,提出利用后澆帶施工技術。在推廣使用過程中,要根據實際進行優化設計,做好各種準備工作,配好建筑材料,再組織施工。
參考文獻:
[1]尤美霞.淺析后澆帶施工技術在房建工程中的應用[J].江西建材,2017(6):92,95.
[2]張軍鋒.分析后澆帶施工技術在房建施工過程中的應用[J].建材與裝飾,2016(2):52-54.
[3]李秀麗.有關房建工程后澆帶施工技術要點的分析[J].中國建筑金屬結構,2013(22):132.
[4]林文偉.對房建工程中的后澆帶施工技術要點的分析[J].門窗,2012(7):183,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