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泰
管理者是對一個單位或部門的人、財、物、信息等資源進行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的相關人員,是一個單位或部門組織管理活動的主體。管理者要成功地扮演好其角色,正確地行使權力,有效地履行職責,必須具備相應的能力素質。管理者的素質是決定管理行為和管理結果的能動因素,是管理行為的內在淵源,是開展管理活動的前提和基礎,是管理者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內在條件,也直接決定著管理者的能力、水平的發揮,決定著管理活動的成敗,關系著組織的興衰。實踐中,管理者要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要特別注重提高以下幾個方面的能力素質。
一、政治素質
政治素質是管理者素質體系的核心和靈魂,也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培養和選拔管理者的重要標準和內容。管理者的政治素質就是其從事管理活動所必須具備的政治立場、政治態度和政治品質,是體現管理者黨性原則的重要標志,從根本上決定著管理活動的性質和方向,決定著管理者站在什么立場、為什么目標、為什么人而行使以及怎樣使用管理權力的根本性問題。因此,政治素質在整個管理者素質體系中居于首要和根本地位,對管理者其他素質的發揮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實踐中,管理者要深刻領悟并積極宣傳貫徹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之間的關系,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具有堅定的政治立場和政治信念,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銳性,遇到困難和問題堅定地站在黨和人民的一邊;要自覺維護單位或企業黨組織的政治核心地位,堅持黨組織的正確領導,對單位制定的管理制度帶頭執行、模范遵守,并認真堅持到干部、職工、群眾當中,執行好、落實好上級領導的決策部署;要具有群眾觀點,自覺維護和尊重群眾的主人翁地位,切實關心和維護職工權益,主動發現并處理好涉及下屬員工思想、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團結帶領轄屬一班人,全力以赴搞好生產經營和工作開展,為構建和諧單位、和諧社會發揮積極作用。
二、道德素質
道德素質是規范指導管理者行為的價值觀念和道德規范。我們黨一直強調黨的各級領導干部要德才兼備。作為合格的管理者,也要在提高才干的同時,切實加強自己的道德修養。德與才是相互聯系和制約的關系,有才無德,人就失去了正確的方向,有德無才,就擔當不了管理大任。司馬光說過:“德才兼備,稱之為圣人;無德無才,稱之為愚人;德勝過才,稱之為君子;才勝過德,稱之為小人”。對管理者來說,良好的道德素質不僅是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自身影響力和群眾威信的重要途徑,更可以影響和帶動本單位干部職工自覺加強道德修養,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進而促進整個單位風氣的好轉。因此,管理者要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堅持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努力形成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和地位觀、權力觀、利益觀,堅持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堅持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防微杜漸,慎獨、慎小、慎微,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養成良好的思想作風、工作作風、生活作風。總之,管理者要通過堅持不懈的道德修養,使自己的行為不斷得到矯正、精神境界不斷得到升華、道德素質不斷得到提高,使自己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一個合格優秀的管理者。
三、知識素質
知識素質是管理者做好本職工作所必須具備的基礎知識與專業知識。它是管理者做好工作的基礎條件。科學管理的創始人泰勒曾經說過:“具有豐富知識和經驗的人,比只有一種知識和經驗的人,更容易產生新的聯想和獨到的見解。”特別是當前我們已經進入知識經濟時代,進入信息化社會,知識的作用日趨重要。廣博的知識,合理的知識結構,獲取知識的能力,是成為一個合格的管理者必備的基本條件。強化自身的知識素質,管理者必須勤于學習、善于學習,在學習中汲取養分,拓寬視野,增長見識,提高素質。首先要掌握管理學理論。管理是一門藝術,是一門科學,注重運用科學的管理方法,指導選擇合適的管理工具和管理手段,應對變幻莫測的現實和工作;其次要精通業務,對于管理的業務工作和技術要熟知深懂,不可一知半解,要全面把握,不可以以偏蓋全。既要具有專業技術人員必須掌握的業務知識,又要注重延伸拓展知識面,豐富知識結構,不能把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僅僅定位在滿足一般的宏觀性的企業經營管理上,更不能做不懂裝懂抑或指手畫腳的外行。可以說專業技術知識是一個管理者有沒有權威或指揮力的關鍵。應大力提倡學者、專家型的復合型管理人才。其三要養成學習的習慣。無論是行政管理還是技術管理,管理者都應自覺養成學習的良好習慣,注重平時知識的積累。要廣泛涉獵多學科多領域的知識,努力用現代科學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要圍繞創建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單位的目標,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堅持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把學習當作人生的樂趣。
四、能力素質
能力,是指后天發展起來的、處理特定的人、事、物的技能,它是一個人知識、智慧和技能等綜合的外在表現。管理者的能力素質是履行管理職責的前提,是實施有效管理的關鍵,是樹立威望的重要基礎。在當代社會,管理活動所包含的內容、涉及的領域、實施的方式日益復雜,作為現代管理者沒有一定的能力是絕對不行的,只有一種能力也是不行的,必須具備多種較強的綜合能力,才能適應工作的需要,成為一個合格的管理者。一是要具有科學的決策能力。科學決策是管理者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實現科學有效管理的基礎環節。管理者要切實強化信息意識,提高全局意識,發揚民主作風,完善決策程序,根據環境、事件與信息的情況,出主意、想辦法,提出方案、做出決斷,努力推動下級人員去完成。二是要具有較強的溝通能力。美國著名未來學家約翰.奈斯比特曾說:“未來競爭將是管理的競爭,競爭的焦點在于每個社會組織內部成員之間及其與外部組織的有效溝通之上。” 管理者應該建立和完善各種溝通協調機制,并采取有力措施,促進領導班子之間、領導與職工之間、職工與職工之間、組織各部門之間的關系協調與信息的交流,促進組織與外部環境之間物質、能量與信息等的交流與協調。三是要具有較強的組織領導能力。管理者要健全完善組織規范,協調組織關系,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消除誤會、化解沖突,努力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整合組織人力、物力、財力、信息等資源,使組織成為一個配合默契、團結向上的有機整體,最大限度地發揮組織的功能和作用,使管理決策能迅速地付諸實施并取得成功,保證組織的高效運作。四是要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在當今改革開放、社會急劇變化的時代,管理者一定要有開拓創新的精神和能力。事實證明,任何工作都是在創新、提高,與時俱進中完善發展的。固于傳統,留于模式,往往會約束人的思維,限制人的思路。只有不安于現狀,不一味的延用老一套,始終保持對新事物、新環境、新觀念的敏銳的洞察力,勇于開拓,敢于創新,“大膽的試”、“大膽的闖”,才能開拓一片新天地。五是要具有較強的激勵能力。激勵是一種激發人們動機的心理過程。通過激勵,可以調動人的積極性和激發人的創造性,把組織中單個人的行為凝聚在一起變成組織的行為,形成強大合力。管理者必須善于把組織的硬約束與管理者的軟激勵結合起來,把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結合起來,把思想教育工作與解決員工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善于在員工中發現先進典型、樹立先進典型、宣傳先進典型,在員工中營造比學趕超的和諧氛圍,使其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提高組織的整體效力。
五、身體和心理素質
身體和心理素質是管理者素質體系的物質基礎和心理平臺。管理工作是一項具有高度綜合性的復雜勞動,管理者實施計劃、組織、領導、控制等工作都需要大量的體力與腦力,沒有良好的身體和心理素質,就難以勝任超負荷的工作,就不可能完成管理任務。特別是在當前社會急劇轉型,生活節奏進一步加快,人們的心理和認識復雜多變的新形勢下,具備健康的身體和心理尤顯重要。身體素質是管理者素質的物質基礎,身體素質的質量、狀況直接影響著其他管理素質的效能。毛澤東在早年就把身體鍛煉放到了全面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位置,認為人生修養就應該“野蠻其體魄,文明其精神”。我們也常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只有具備健康的身體素質,才能造就優秀的人才,才能在艱苦的拼搏中干一番事業。而心理素質則是所有管理素質的心理平臺,是管理者開展工作必須始終依托的心理基礎。作為一個合格的管理者,必須具備謙虛、謹慎、誠實、自信、和善、具有愛心等良好品質,既要有榮辱不驚、得失不計的大氣和豪爽,又要有胸懷若谷、善于吃苦的精神與品質。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人格魅力。自信就是要能夠正確對待在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和挫折,做到百折不撓,正視和面對,積極解難,應對挑戰。謙虛,針對管理對象性格的千差萬別,水平的參差不齊,管理者應虛心向他們學習,加強思想溝通,這樣才能有扎實的群眾基礎。誠實,就是管理者必須對管理對象以誠相對,實事求是,坦誠交換意見和分歧,說過的話要敢于負責,對干部職工和善友好。同時,管理者還要善待他人、尊重他人,平等對待一切,這是一個管理者能夠帶好隊伍,做好工作的關鍵。
總之,管理者的素質是實現科學管理的重要的主觀要件,對于一個單位一個部門工作局面的打開具有決定性的作用。管理者的素質是由多種要素共同構成的有機統一體,各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提高管理者素質要堅持整體推進,從系統的角度去思考、去學習、去掌握、去提高。
(作者單位:勝利油田中心醫院)